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第1页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第2页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第3页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第4页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 课题:第一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 秦国历史机遇 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 授课教师:朱少甜,选修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改革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改革内容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改革影响,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课程标准: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重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兴起的根本原因。 2.从秦国改革前的有利条件看变法的成功。,战国时期形势图,合作探究1: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

2、,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1、时间分期: 2、时代特征: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合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文化:,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阅读教材“社会变化新气象”这一部分内容,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在哪些领域发生了变化?,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图3 战国时代的铁制农具,图1 夏商石犁,图4

3、 山西战国墓出土的“牛尊”,思考1:这四幅图片反映了当时生产技术有什么进步?,图2 西周铜铲,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备注:铁犁、牛耕的出现,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吴国江淮:邗沟(连接长江、淮水)魏国:鸿沟(连接颍水、睢水)秦国蜀郡:都江堰秦国关中:郑国渠秦朝岭南:灵渠(连接漓江、湘江),战国凤鸟纹方豆,春秋莲鹤方壶,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表现: 农业:铁农具和

4、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 手工业:手工业技术进步 商业:商业活跃,商业中心出现 影响: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产生新的阶级: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 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引起政治领域的变革,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目的: 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 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上层建筑的变化) 内容: 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封邑制俸禄制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 途径: 变法,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5:从西周时期到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富国强兵,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2: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有何不同? 诸侯争霸属于奴隶主贵族间的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属于新兴地主争夺地盘,已具有封建兼并战争性质。,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阶级不同,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文化: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 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表现:民间办学兴盛; 思想领域

6、出现“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合作探究】3:分析春秋战国时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井田制的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诸侯“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是社会转型期: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社会经济大发展 2、政治大变革 3、军事大动荡: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动力 4、思想文化: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

7、治斗争和经济 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 表现:民间办学兴盛; 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影响:法家思想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李悝,吴起,【合作探究】4阅读学思之窗,“兵家和法家都重视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和战胜攻取有什么关系?” (1)原因: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法家思想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兵家思想产生于战争实践。 (2)关系: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

8、文化:,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改革奴隶制度,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自主探究: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变法运动?请结合课文制作各国变法情况简表,项目包括国名、主持者姓名、大致时间、变法内容和影响。,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性 质,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 变相没收旧贵族的土地 裁官、削俸、养兵和奖励军功 要求官吏秉公执法,严禁私门请托,发展农业生产,“尽地力之教” 推行平籴法 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初税亩,发展农工商 整顿、发展军备 改革赋税制度“相地而衰征”,内 容,吴起,李悝,管仲,人物,楚国,魏

9、国,鲁国,齐国,国家,富国强兵,春秋,战国,目的,时期,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率先强盛,成为强国,合作探究6 比较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异同,并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富国强兵,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方面进行,确立了封建制。,未改变社会性质,促使社会转型,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不同。春秋时期,奴隶制仅仅开始瓦解;战国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

10、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文化: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齐国管仲变法 2、魏国李悝变法 3、楚国吴起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改革奴隶制度,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结合课本及图文资料,探究秦国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合作探究:,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一)改革的必要性,1、秦穆公称霸西戎(公元前7世纪后期),落后,2、秦献公改革(公元前4世纪初),无改观,内容:废除人殉制度;迁都栎阳:制定户籍制度,结果:秦国

11、的整体面貌无根本改观,(二)改革的可能性,1、有利条件,(1)国君权力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较弱; (2)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得到认同; (3)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晋,秦孝公下令求贤,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尊官,与之分土 史记,商鞅入秦,2、历史机遇,(1)三家分晋,遏制秦国发展的力量大大削弱; (2)中原士人游说各国,为秦国招揽贤能提供了可能; (3)诸侯卑秦,秦孝公决心发奋图强,实现富国强兵。,3、主观条件:商鞅的个人才干。,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2、政治: 3、军事: 4、文化: 二、风

12、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齐国管仲变法 2、魏国李悝变法 3、楚国吴起变法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改革的迫切性、有利条件、历史机遇、主观因素,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新兴地主要改革奴隶制度,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春秋战国变法的时代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为实现富国强兵,最早提出实行“尽地力之教”,推行“平籴法”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改革 C.吴起变法 D.商鞅变法,2.下列改革和变法运动,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是 A.管仲改革B.李悝变法 C.吴起变法D.商鞅变法,B,A,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13、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A,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新气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出现改革变法风潮 B.思想文化繁荣 C.铁器与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D.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C,5.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 D.性质不同 6.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D,C,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