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学导练)讲义 鲁教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学导练)讲义 鲁教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学导练)讲义 鲁教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学导练)讲义 鲁教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学导练)讲义 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年级上物理温度计(学导练)讲义课型: 新 执笔: 审核:一、教学内容:温度计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温度概念 (2)了解生活中常见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温度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结构 (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科学的求知欲望 (2)使学生勇于探索身边的物理三、学习重点教会学生掌握温度计使用方法四、学习难点理解温度概念五、学法指导: 观察法,实验法六、学具准备: 体温计,温度计,寒暑表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为什么我们冬天穿棉袄夏天穿短裤?(冬天冷夏天热)物体冷热用“温度”表示。(二)自主合

2、作 感觉新知1温度的概念(操作)试判断冷水热水,讨论:什么叫温度?2.温度的单位阅读后讨论:温度的单位怎么规定的?你可以也规定一套单位吗?3 温度的测量阅读后讨论: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你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测温度的工具吗?4 温度计分类常见温度计有哪些?5 温度计使用(做一做)怎样使用温度计测温度?要注意那些问题?(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 摄氏温度: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度3. 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4.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5. (1)使用前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a-,b-,c-.6. 红外线温度计(四)尝试练习

3、 掌握新知1.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体温表的变化范围应该是_2.在41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甲_ 乙_ 丙_3.物体的_用温度来表示。“热的物体”, 其热字表示的是_。4.摄氏温度计是把_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_的温度规定为100,在热力学温度中0 K应为_。(五)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学生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2温度是指( )3。温度的单位是( ),它是这样规定的( )4。温度计的原理是( ),使用温度计测温度要注意( )(六)深化练习 巩固新知1.使用温度计时应使被测物体_,其中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_,读数时视线要_。2.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_,热力学温度的

4、单位是_,用_表示,43合热力学温度是_。3、实验题(9分)测量物体温度的步骤是:a.测量前应_。b.使用温度计应该使_。c.观察时,不要把温度计_,读数时_。4。通常人们感到舒适的气温是( )A40摄氏度 B。22摄氏度 C。10摄氏度 D。5摄氏度(七)开放练习 拓展新知一温度计放冰水混合物中读数20摄氏度,放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读数为120摄氏度,现用它测仪物体温度读数为55摄氏度,其实际温度为( )板书设计:1.温度计2.摄氏温度3.体温计执教后记:9年级上物理熔化与凝固(学导练)讲义八年级 物理学科(学导练)讲义课型: 新 执笔: 审核:一、教学内容: 熔化和凝固二、学习目标:(一)

5、、知识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认识图像、利用图像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三、学习重点:通过观察晶

6、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四、学习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五、学法指导:实验法六、学具准备:海波,蜡,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等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 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 生乙冰是固体,水是液体,水蒸气是气体 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

7、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 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 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 生乙冰熔化成水属熔化过程 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是凝固过程.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二)自主合作 感觉新知演示,然后学生阅读并解决:1。什么叫熔化,凝固?2.

8、 熔化,凝固有什么规律?3。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1.熔化和凝固(板书)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生甲应该不相同. 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 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 生丁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 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 师现在提

9、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 方案一 播放动画:海波的熔化 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 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 4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

10、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 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 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 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

11、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12、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 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 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 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 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 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

13、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crystal). 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melting point) 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2.熔点和凝固点(板书) (1)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2)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生甲晶体的熔点一般是不同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用? 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 生甲钨的熔点为 3410,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 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

14、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 -39,太低. 想想议议 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 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生丁CD段为液态,温度升高 生戊EF段为液态,温度下降 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 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 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 -52.3,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可用酒精温度计 师回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程和温度变化,看看还能找到什么规律 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是否改变都需要加热. 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 生丙这说明晶体

15、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 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 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 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板书)(四)尝试练习 掌握新知1. 固体分为两类,一类是_,另外一类是_。这两类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相同点是_,不同点是_。 2.如图4-3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1)锡的熔点是_。(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BC段表示的是_过程,这段过程中_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CD段表示的是_,DE段表示的是_,EF段表示的是_,锡必须向外_,FG表示的是_过程。(3)锡熔化过程经过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

16、锡所处的状态为_,912分钟内锡处于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五)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1.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体从( )变成( )叫熔化 凝固物体从( )变成( )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有( ),叫做熔点.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 ),叫做凝固点. 3.熔化( )热,凝固( )热(六)深化练习 巩固新知1.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A.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状态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2.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A.冰继续熔化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D.如果冰的质

17、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3.在桶中盛水,水中有一块冰,外界给的热量恰好能使冰全部熔解,则: A.由于冰的熔解水温下降B.由于冰的熔解水温升高C.水的温度不随冰的熔解而改变D.由于冰的熔解水面将升高4.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A.冰的温度低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七)开放练习 拓展新知讨论:怎么根据实验数据作图像板书设计: 1。熔化: 2。凝固; 3.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执教后记:9年级上物理升华和凝华(学导练)讲义八年级 物理学科(学导练)讲义课型: 新 执笔: 审核:一、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二、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升华现象,知

18、道升华吸热 2.熟悉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 能力目标 观察实验,熟悉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习物理的爱好三、学习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四、学习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五、学法指导:观察法六、学具准备:烧瓶,酒精灯,碘等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演示碘升华和凝华现象:物质由什么态变为什么态?(二)自主合作 感觉新知学生阅读并思考:1、什么叫升华和凝华现象?2、升华和凝华现象有什么规律?3、生活中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三)师生互动 理解新知(一)活动: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人工造“雪”对于

19、人工造“雪”实验我们作了改进;把碘粒改为樟脑丸,锥形瓶改为试管,铁架台改为试管夹。在实验时要向学生说清楚实验器材,提醒学生在试管中加少许樟脑九,给试管加热时需要微微加热,筷放在试管的中间,不能触及樟脑丸,加热一会儿后,看到试管内有较多白气向上冒,这时移去酒精灯或移去被加热的试管。熄灭酒精灯,待樟脑九降温后小心取出筷。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理现象,要多猜想,多分析,最后归纳得出结论。观察物理现象。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加热时: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冷却时:樟脑丸由()态直接变成()态,条件是()热。筷上出现:(),它的形状像(),颜色是()色。学生

20、讨论、探究、交流:把你观察到的物理现象与同组的同学讨论、探究一下,同时进行相互交流,得到正确答案,并得出结论。结论: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引出课题:四升华和凝华(二)演示:碘锤磺“搬家”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演示,并边做实验边讲解,把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告诉同学们。想一想:碘锤内有一些碘粒,在下端微微加热,让碘锤冷却一会儿,在上端凹部分滴几滴水,可以发现内凹部分的内表面上析出的碘比容器壁上的多,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三)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讨论:自然界中“雪”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探究,教师指导。举例:1“霜”是怎样形成的?2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为什

21、么?3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4樟脑丸变小了。5灯泡发黑了。在上述几个例子中,要特别强调:物态变化中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以及变化过程中的条件,即升华的条件是要吸热,凝华的条件是遇冷。如冰冻衣服晾干,是因为衣服下的冰吸热升华成水蒸气,初始状态是冰,最终状态是水蒸气,条件是吸热,物态变化是升华。(四)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人工降雨,探究人工降雨讨论:1人工降雨的方法有几种?学生回答:2人工降雨中,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所经历的物态变化的过程。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究、教师指导。这里干冰到雨经历了三个物态变化的过程,一是干冰的升华降温;二是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三是小冰晶下落遇到热的气流溶化成

22、小水珠,小水珠越结越大,小水珠的重力大于上升气流产生的浮力时,水珠下落到地面就形成雨。3探究干冰粉喷洒在舞台上就形成白雾,那么舞台上的白雾是怎样形成的呢?干冰粉喷洒到舞台上,迅速升华降温,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来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4物态变化有六种,可分为两大类:吸热和放热两类。(四)尝试练习 掌握新知1、在烧瓶内放少量的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可观察到固态的碘没有_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_而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的内壁上,这种现象叫:_。2、衣橱内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_现象;白炽灯用久了,玻璃泡内壁会发黑,这是灯丝先

23、_后_的缘故。3、冬天,冰冻的衣服在低于0的环境中也会逐渐变干,这是因为冰发生了_而变成了水蒸气的缘故。4、在寒冷的冬夜,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而成的。5、文艺演出时为了加强演出效果,舞台上常见到有一团团白雾产生,这是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_的过程中要_热,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晶或_成小水珠而形成的。(五)课堂小结 梳理新知1、今天我的收获是( )2、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是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和概念。二是升华和凝华的应用。三是学到了探究物理、学习物理和触摸物理的方法(六)深化练习 巩固新知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萘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_冰冻的衣服在

24、0以下也会干:_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熔化:_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 钢水变成钢锭:_寒冷的早晨,窗玻璃上凝结着冰花:_(七)开放练习 拓展新知(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水蒸气凝华的是:( )A、冬天河面上结冰 B、初冬石头瓦块上有一层白霜C、江河湖面上常见的大雾 D、夏天的早晨花草叶子上的露珠2、利用固体二氧化碳可以保鲜,这是因为固体二氧化碳:( )A、蒸发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B、升华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C、汽化时向周围放出大量的热 D、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3、严冬,冰花结在窗玻璃上,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冰花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B、冰花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C、室内水蒸气的温度很低,不可能在窗玻璃上放热凝华D、室内水蒸气的温度较高,碰到很冷的窗玻璃迅速放热而凝华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冬天出现的“雾凇”(又称“树挂”)美景是凝华现象B、升华有制冷作用 C、夏末的露是水蒸气液化而成D、液化在任何温度下都可能发生5、夏天,自来水管上常有水珠,这是因为:(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