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0-移动手柄的工艺工装设计机械设计带图纸文档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23520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6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0-08-15 上传人:QQ24****1780 IP属地:浙江
15
积分
关 键 词:
移动 手柄 工艺 工装 设计 机械设计 图纸 文档
资源描述:
0-移动手柄的工艺工装设计机械设计带图纸文档,移动,手柄,工艺,工装,设计,机械设计,图纸,文档
内容简介:
镇 江 高 专ZHENJIANG GAOZHUAN 毕 业 设 计 移动手柄的工艺工装设计The design of the connecting rod cap stechnical frock系 名: 机械系 专业班级: 机电W06 学生姓名: 郑亚伟 学 号: 060108142 指导教师姓名: 马贵飞 指导教师职称: 讲师 二七 年 三 月 二十 日目 录 引言 3第一章 零件的分析 31.1 零件的作用 31.2 零件的工艺分析 3第二章 确定毛坯,画毛坯图 4第三章 工艺规程设计 53.1 定位基准的选择 53.2 加工工艺路线 6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73.4 加工工序设计7第四章 夹具设计 114.1 第30道工序的夹具设计11 4.1.1 确定设计方案114.1.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的直径124.1.3 定位精度分析 124.2 第50道工序的夹具设计 134.2.1 确定设计方案 134.2.2 定位精度分析 13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移动手柄的工艺工装设计专业班级:机电W06 学生姓名: 郑亚伟 指导教师:马贵飞 职称: 讲师 摘要 现代机械加工行业发生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工艺工装的设计与改良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工艺工装的设计与改良直接影响着连杆盖的质量与性能。连杆盖行业作为一个传统而富有活力的行业,近十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连杆盖行业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由此对其连杆盖质量、性能产生了新的变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连杆盖的作用和工艺分析,其次确定毛坯尺寸,然后进行了工艺规程设计,最后对第30道工序和第50道工序进行了夹具设计关键词:工艺分析 工艺规程设计 夹具设计The design of the connecting rod cap s technical frockAbstract A profound structural movement is taking place in the modern machine process industry, so th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cal frock have becom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corporation to live and develop. the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cal frock directly affect the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necting rod cap. The connecting rod cap industry which is traditional and vivid has much developed in recent ten years. In new economy times , The cap industry presents a new developing trend. So there is a new requirement to it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ffect and technical analyse of the Connecting rod cap at first , then makes sure the roughs size, planning the technical rules , at last designs the modular for the 30th and 50th working procedure .Key words technical analyse the technical rules plan modular design引 言这次设计使我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经验知识,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手柄)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教。第一章 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 该零件为手柄。42H7的孔和35H7,20H7的孔是用来装入轴类零件由动力源提供动力通过手柄,有孔和轴的配合传递动力。宽为35+0.34的槽也是套入且有一定配合关系的零件来传递动力。1.2 零件的工艺分析1.2.1分析、审查产品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制定工艺规程时,首先应分析零件图及该件所在部件的装配图。了解该零件在件中的作用及零件的技术要求,找出其主要技术关键,以便在拟定工艺规程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保证。1.2.2.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所谓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设计的零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其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由附图零件图得知,其材料为HT200,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及减振性.适用于承受较大应力,要求耐磨的零件.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为N面R面Q面D面及宽为35的两槽面和42H7,35H7, 42,20H7的孔.N面R面的粗糙度为Ra12.5um,Q面D面的粗糙度为Ra3.2um. 42H7,35H7的孔的同轴度为0.03且两孔的粗糙度Ra为 3.2um, 42的孔内壁粗糙度为12.5um, 2-20H7的孔内壁粗糙度Ra为 1.6um,宽度为35+0.34的槽两侧壁的粗糙度Ra为3.2um,在前部42H7的孔与2-20H7的孔圆心距为46.37mm加工这些时最好能在一次装夹下同时加工出来,同时也可以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进行互定位.由参考文献(1)中的有关方面和孔加工,面槽铣的经济精度及机床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可知,上述技术要求是可以达到的,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也是可行的.第二章. 确定毛坯,画毛坯零件合图在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毛坯选择得是否正确,不仅直接影响毛坯的制造工艺及费用,而且对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备、工具以及工时的消耗都有很大影响。毛坯的形状和尺寸越接近成品零件,机械加工的劳动量就越少,但毛坯制造的成本可能会越高。由于原材料消耗的减少,会抵消或部分抵消毛坯成本的增加。所以,应根据生产纲领、零件的材料、形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及具体的生产条件等作综合考虑,以选择毛坯。在毛坯选择时,应充分注意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可能性,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毛坯的种类包括:铸件、锻件、型材、冲压件、冷或热压制件、焊接件等。合理的选择毛坯,通常从下面几个方面综合考虑:1、零件材料的工艺特性;2、生产纲领的大小;3、零件的形状和尺寸;4、现有的生产条件。根据毛坯材料确定毛坯为铸件,又由题目已知零件的生产纲领一 2000件/年由文献(1)P139表4-2可知其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中的中批生产,毛坯的铸造方法选用砂型手工造型.又由于手柄中有内腔,均铸出,故还应放型心,此外为消除应力,铸造后应安排人工时效. 参考文献1表2.3-6,该种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CT为11-13级,加工余量等级MA为H级。故取CT为12级,MA为H级。 铸件的分型面选择通过正视图铸造内腔中心平面,且与N面(或Q面)平行的面。浇口位置位于分型面上。本零件主要加工面为R面N面Q面D面和槽以及42H7,35H7, 42,20H7,2-20H7的孔。由于槽和孔是后序加工出来的,因此只在R面N面Q面D面上在铸造时留有余量。 参考文献1表2.3-5,用查表法确定各表面的总余量如表2-1所示。各加工表面的总余量表2-1加工表面基本尺寸(mm)加工余量等级(mm)加工余量数值(mm)说 明R面85H3.5底面双侧加工(取下行据)N面85J4.5顶面降一级双侧加工D面35H3.5底面双侧加工(取下行据)Q面35J4.5顶面降一级双侧加工由参考文献1表2.3-9可得,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如表2-1所示。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 (mm)主要面尺寸零件尺寸总余量毛坯尺寸公差CTR面N面间 轮廓尺寸858936D面Q面间 轮廓尺寸35 8435.6第三章 工艺规程设计3.1 定位基准的选择:粗基准的选择:考虑到以下几点要求,选择零件的重要孔的毛坯孔和轴面作粗基准:1、在保证各加工余量的前提下,使重要孔的加工余量尽量均匀;2保证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因此选择铸造孔的轴线作为粗基准选择精基准的出发点是保证加工精度,特别是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安装的方便可靠。其选择的原则如下:1、基准重合原则;2、基准统一原则;3、自为基准原则;4、互为基准原则;5、所选精基准 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稳定,装夹方便可靠,夹具结构简单适用。R面是装配基准又是设计基准,用它们作精基准能使加工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其余各表面也能用它们定位。这样使工艺路线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此外R面的面积相比较大,定位比较稳定,夹紧方案相对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最先进行机械加工的表面是精基准R面,此时的定位夹紧方案1为:R面用铣床夹紧,对工件进行定位,夹紧。方案2,用磁力工作台把N面牢牢吸住,消除三个自由度,在用V型块消除另外三个自由度。3.2 制定工艺路线根据各表面加工要求和各加工方法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如下:R面N面:粗铣;D面Q面:粗铣精铣;42H7,35H7, 42,:钻粗镗精镗;20H7,2-20H7:钻扩铰;宽35+0.34的槽:粗铣精铣。因为42H7的孔与35H7的孔有较高同轴度要求,故它们的加工宜采用工序集中的原则,即在一次装夹下将两孔同时加工出来,以保证其位置精度。根据先面后孔、先主要面后次要面和先粗后精的原则,将N面R面Q面D面及宽为35mm的两槽面和42H7,35H7, 42,20H7的孔的粗加工防在前面,精加工放在后面。每一阶段中首先加工R面再加工孔,在特殊情况如铣槽和铣面不在同一工序中,故在面、孔.加工后在加工。工艺路线如下:铸造 时效(消除内应力) 10 粗铣R面及N面 先加工基准面 20 粗铣D面及Q面 先加工面 30 钻扩铰20H7的孔至19H9 和钻35H7的孔至30 留工序余量 40 粗镗42H7,35H7的孔 留精镗余量 50 粗铣35+0.34/0的槽至宽为32 留精铣余量 60 精铣D面及Q面 70 精镗42H7,35H7的孔 80 精铣宽35+0.34/0的槽 90 检验 100 入库 3.3 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由于生产类型大批生产,故加工设备宜以通用机床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其生产方式为以通用机床及专用夹具为主,辅以少量专用机床的流水生产线,工件在各机床的的装卸及各机床间的传送均由工人完成。粗铣R面N面。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夹紧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立铣,选择X52K立式铣床(参考文献1表3.1-73)。选择直径D为100mm的A类可转位面铣刀(参考文献1表4.4-40)、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粗铣D面Q面。采用立式铣床,因切削功率较大,故采用功率为5.5KW的1Tx32型铣削头(参考文献1表3.2-43)。选择直径为80mm的A类可转位面铣刀(参考文献1表4.4-40)、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精铣D面Q面。采用功率为1.5KW的1TXb20M的型铣削头的立式铣床。精铣刀具类型与粗铣的相同。采用专用夹具。粗镗42H7,35H7的孔。采用卧式双面组合镗床。选择功率为2.2KW的TA25镗削头(参考文献1表3.2-44)。分别选择镗盲孔和通孔的镗刀、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精镗42H7,35H7的孔。也采用卧式双面组合镗床。选择功率为2.2KW的TA25镗削头,分别选择镗盲孔和通孔的镗刀、专用夹具。在N面上钻扩铰2-20H7的孔,在Q面钻扩铰20H7的孔。选用摇臂钻床Z3063x20(1) (参考文献1表3.1-30)。 选用锥柄麻花钻(参考文献1表4.3-9),选用锥柄扩孔钻(参考文献1表4.3-31),锥柄长刃机用铰刀(参考文献1表4.3-50),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粗铣宽为35+0.34的槽。考虑到工件的定位夹紧及夹具结构设计等问题,采用卧铣,选择X52K卧式铣床(参考文献1表3.1-73)。选择直径为200mm,宽为32mm的错齿三面刃铣刀(参考文献1表4.4-8),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精铣宽为35+0.34的槽。仍采用卧铣,选择X52K卧式铣床,选择粗铣槽的刀具,只是调整刀具达到宽为35mm,专用夹具和游标卡尺。3.4 加工工序设计3.4.1工序30钻扩铰20H7的孔和钻35H7的孔至30。20H7的扩铰余量参考文献1表2.3-48 取Z扩=1.6mm,Z铰=0.15mm。由此可算出Z钻=19.9/2-1.6-0.15=8.2mm。35H7的孔因一次钻出,故其钻削余量为Z钻=30/2=15mm。各工步的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列于下表:各工步的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 (mm)加工表面加工方法余量公差等级工序尺寸及公差20H7钻孔8.216.520H7扩孔1.6J1019.7+0.042/-0.04220H7粗铰孔0.15H919.9+0.052/020H7精铰孔0.05H720+0.021/035H7钻孔1530孔与孔之间的位置尺寸如46.37+0.25/0.17mm由钻模保证。 参考文献1表2.4-38,并参考Z306320(I)机床说明书,取钻30mm孔的进给量f=1mm/r,取钻16.5mm的孔的进给量f=0.63mm/r.参考文献1表2.4-41,用插入法求得钻30mm孔的切削速度v=0.37m/s= 22.2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1000v/d=100022.2 /(3.1430)r/min=235.67 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250 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为v=3.1430250/1000 m/min =23.55 m/min同例可得用插入法求得钻16.5mm孔的切削速度v=0.44m/s= 26.4m/min,由此算出转速为n=1000v/d=100026.4 /(3.1416.5)r/min=509.6 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500r/min。则实际切削速度为v=3.1416.5500/1000 m/min =25.905 m/min参考文献1表2.4-69得: Ff=9.8142.7d0f0.8Kf (N) M=9.810.021d02f0.8Km (Nm) 分别求出钻30mm孔的Ff和M及15.5mm孔的Ff和M如下: Ff=9.8142.73010.81=12566.6 (N) M=9.810.02130210.81=185.4 (Nm) Ff=9.8142.716.50.630.81=4775.87 (N) M=9.810.02116.520.630.81=38.76 (Nm) 它们均小于机床的最大进给力24500 N和最大扭转力矩980 Nm故机床刚度足够。 扩19.7mm孔参考文献1表2.4-50并参考机床实际进给量,取f=0.4mm/r参考文献4表3-54,扩孔的切削速度为(1/21/3)v钻,故取v扩=1/2v钻=1/225.91m/min=12.955m/min由此算出转速n=1000v/d=10002.95/(3.1419.7)=209 r/min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180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d n/1000=3.1419.7180/1000=11.13 m/min 粗铰19.9mm的孔参考文献1表2.4-58,粗铰孔的进给量取f=1.6 mm/r 参考文献1表2.4-60,取粗铰孔的切削速度v=0.15mm/s=9m/min由此算出转速n=1000v/d=10009/(3.1419.9)=144 r/min 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125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d n/1000=3.1419.9125/1000=7.81 m/min 粗铰19.9mm的孔参考文献1表2.4-58,粗铰孔的进给量取f=1 mm/r 参考文献1表2.4-60,取粗铰孔的切削速度v=2mm/s=18m/min由此算出转速n=1000v/d=100018/(3.1420)=287 r/min 按机床实际转速取n=250r/min 则实际切削速度v=d n/1000=3.1420250/1000=15.7 m/s 3.4.2工序40粗镗42H7,35H7的孔和工序70精镗42H7,35H7的孔 查文献1表2.4-183得粗镗的直径为40.5mm,34mm,余量为2 故两孔的精镗余量为,Z精=(42-40.5)/2=0.75 mm Z精=(35-34)/2=0.5 mm 粗镗及精镗工序的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列于下表:镗孔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 (mm)加工表面加工方法余量公差等级工序尺寸及公差42H7粗镗3.751040.5+0.1/042H7精镗0.75742+0.025/035H7粗镗21034+0.1/035H7精镗0.5735+0.025/0 孔的位置,中心孔的位置精度均由机床、夹具、划线来保证。 粗镗42H7,35H7的孔 粗镗42孔时因余量为3.75 mm,故ap=3.75 mm。 查文献1表2.4-180,取v=0.6 m/s=36m/min,取进给量为f=0.8 mm/r 所以n=1000v/d=100036/(3.1440.5)=283 r/min。 粗镗35孔时因余量为2 mm,故ap=2 mm。 查文献1表2.4-180,取v=0.6 m/s=36m/min,取进给量为f=1 mm/r 所以n=1000v/d=100036/(3.1434)=337 r/min。 查文献1表2.4-21得: Fz=9.8160nFzCFzapxFz fyFzv yFz kFz (N) Pm=Fzv/1000 (KW) 取CFz=92,xFz=1,yFz=0.75, nFz=0, kFz=1 则Fz=9.81600923.751 0.80.750.601=2862.9 N Pm=2862.90.6/1000=1.72 KW Fz=9.816009221 10.750.601=1805 N Pm=18050.6/1000=1.08 KW 取机床效率为0.85,则2.2 0.85=1.87 KW 故机床效率足够。 3.4.3 工序50粗铣35+0.34/0的槽至宽为32和工序80精铣宽35+0.34/0的槽 参考文献1表3.1-74,取粗铣的主轴转速为150r/min,精铣的主轴转速为300r/min 又前面已选定的铣刀直径为200 mm故切削速度分别为: v粗=d n/1000=3.14200150/1000=94.2 m/min v精=d n/1000=3.14200300/1000=188.4m/min参考文献1表2.4-76,取粗铣的每齿进给量为f=0.06mm/z,取精铣的每转进给量为f=0.3mm/r.粗铣走刀一次,ap=32mm.精铣走刀一次,ap=3mm 参考文献1表2.4-85,取粗铣槽切削速度为v=1.58m/s,=94.8 m/min.Pm=6.1KW 又由文献1表3.1-73得机床功率为7.5kw,若取效率为0.85 则7.50.85=6.375KW6.1KW.故机床效率足够。第四章 夹具设计 这次设计的夹具为第30道工序钻扩铰20H7的孔和钻35H7的孔至30该夹具适用于摇臂钻床Z306320(I) (参考文献(1)表3.1-30)和第50道工序铣35+0.34/0的槽,该夹具适用于铣床X52K(参考文献(1)表4.3-50) 4.1 第30道工序钻扩铰20H7的孔和钻35H7的孔至30的夹具设计4.1.1 确定设计方案 这道工序所加工的孔在R 面D面上,按照基准重合原则并考虑到目前R面经过加工后,为避免重复使用粗基准,所以以R面定位,又因为42H7的孔为后加工的孔,所以30应从N面上钻孔,又为避免更换夹具,2-20H7的孔在N面上钻,又为避免钻头引偏,20H7的孔在D面上钻,这就要求钻孔时N面必须朝上,D面朝外。这给装夹工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工件以底面R面在两块支承板上定位,消除三个自由度,以R45mm圆弧面在V形块上定位,消除二个自由度,又以R40mm弧面在上下活动V形块上定位,从而实现六点定位。 工件在支承板及V形块上定位后,先用两块移动压板将工件轻轻压住,再拧螺母,由钩头螺栓使上下活动V形块互相移近,直至将工件R40mm圆弧面抱住,然后将活动支板上推至图示位置,利用滚花螺钉使工件在V形块上可靠地定位,最后再使移动压板及上下活动V形块将工件完全夹紧。在工件R40mm圆弧面被夹紧的同时,钩头螺栓的钩头沿下活动V形块的斜面上升,迫使活动V形块下部的弹性涨套涨开,锁紧于导套中。 本夹具结构紧凑,合理;利用上下活动V形块对工件进行定位并浮动辅助夹紧,设计构思较好,对一些异形件的加工颇有启发作用。4.1.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的直径参考文献(3)表1-2-11,因为夹具的夹紧力与切削方向相反,实际所需要夹紧力F夹与切削力F之间的关系F夹=KF式中K为安全系数,参考文献(6),当夹紧力与切削力方向相反时,取K=3当前面的计算可知F夹=KF=312566.6=37699.8N由于采用移动压板,故 F0=F夹/3=37699.8/3=12566.6N参考文献(3)表1-24,从强度,刚度上考虑度及整体结构考虑,这里选用M16的螺栓。4.1.3定位精度的分析30,20的孔是在一次装夹下完成的,它们之间的精度由钻模保证。30,20的孔偏32度角的距离为46.37+0.25/+0.17mm夹具钻模上的钻套孔相距尺寸公差,参考文献3表1.10-1,取工件公差的1/4,即夹具尺寸公差为+0.625mm/+0.425mm。故两钻套偏32度角,相距为46.37+0.625/+0.425mm即水平相距为39.46+0.015/-0.05mm,垂直相距为24.66+0.01/-0.01mm参考文献3表1.10-6,取: 衬套与夹具体模板的配合为H7/r6; 钻套,扩孔套和铰套与衬套的配合为H7/g6; 钻,扩孔时的刀具与导套内孔的配合为F8/h6; 铰孔时取刀具与导套内孔的配合为H7/h6;此外,夹具上还应标注下列技术要求: 钻套孔中心轴线与支承板平面的垂直度为30:0.02; 钻20的钻套孔中心轴线与支承板平面和夹具的侧平面的平行度为0.02mm 夹具定位孔与卧轴转台定位销配合为30H7/g6mm4.2 第50道工序铣35+0.34/0的槽夹具设计4.2.1 确定设计方案 工件用35H7的内壁作为定位基准,用台阶销来限制工件的五个自由度。并通过拧紧螺母使移动压块等速移动,实现定心夹紧,在用一长销来限制最后一个自由度。本夹具定位合理,夹紧可靠,结构完整,操作方便,适用于成批生产。4.2.2定位精度的分析本夹具设置了直角对刀块,借助平塞尺进行对刀,控制三面刃铣刀的中心位置和铣削深度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0-移动手柄的工艺工装设计机械设计带图纸文档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235203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