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ppt_第1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ppt_第2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ppt_第3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ppt_第4页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背景:,1)文革对经济的破坏及文革后国民经济的停滞,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改善(必要性)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会议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可能性) 3)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可能性),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归纳: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结合内容思考其意义。,抛弃,

2、确立,作出,确定,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左”倾实事求是,阶级斗争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知识回顾: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几次?实现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通过了,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1935年遵义会议结束了,确立了,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工作重心由转移到 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含义: 2、前提: 3、目的: 4、内容: 5、目标:

3、 6、实质:,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环节,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1)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1978年,_、_(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1)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问题探究2: 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4、安徽 四川,安徽省凤阳县,文革时每人每天口粮8两,不够吃,就用瓜代替。有人遍凤阳花鼓词唱到“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然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凤阳县粮食产量大大增产,三年三大步。有人遍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材料一,材料二 凤阳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思考:凤阳县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发生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

5、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2)主要内容,经营方式: 管理体制:,(3)意义,1)调动农民积极性 2)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促进城市的改革,中心环节:,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作用:,内容:,时间:,1984年,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国内: 国际:,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1)提出:,(2)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3)基本框架确立:,(5)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4)理论进一步完善:,2、过程,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中共十五大,2

6、1世纪初,问题探究:中国是人口大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历来是个大问题。改革开放后,有人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指出“两平”指的是哪两位人物?为什么说“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主要靠两平”? 从上述问题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邓小平、袁隆平。 原因: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启示:体制创新(或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调查报告: 1、万里问一个农民:“你有什么要求?”

7、那农民把破棉袄掀开,拍拍肚子,意思就是希望肚子能够圆起来! 2、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 万里与安徽农村改革,3、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农民温饱问题未解决;人民公社体制,农民缺乏自主权,搞平均主义,挫伤生产积极性,据材料思考农村为什么要改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今日凤阳县小岗村,1979年10月,小岗村包干到户见成效,粮食总产量6.6万公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1980年,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