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胶凝胶法》PPT课件.ppt_第1页
《溶胶凝胶法》PPT课件.ppt_第2页
《溶胶凝胶法》PPT课件.ppt_第3页
《溶胶凝胶法》PPT课件.ppt_第4页
《溶胶凝胶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溶胶凝胶法介绍,优点:比较容易控制成核, 容易控制颗粒的化学组成、形状及大小, 添加的微量成分和组成较均匀。 缺点:极易引入杂质(如部分阴离子等) , 造成所得粉体纯度不够。,液相法是在液相中合成陶瓷材料,又称湿化学法、溶液法等。,溶胶-凝胶法,沉 淀 法,水 解 法,喷 雾 法,水 热 法,液 相 法,1.溶胶凝胶法(sol-gel) 溶胶凝胶法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玻璃、陶瓷等无机材料的新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直接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将一种或几种盐均匀分散在一种溶剂中,使它们成为透明状的胶体,即成溶

2、胶(sol)。 将溶胶在一定条件下(温度、酸碱度等)进行老化处理,得到透明状的冻状物即称凝胶(gel)。,溶胶-凝胶法可精确控制各组分的含量,使不同组分之间实现分子/原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而且整个过程简单,工艺条件容易控制。,溶胶、凝胶和沉淀物的区分,溶胶(Sol)是由孤立的细小粒子或大分子组成,分散在溶液中的胶体体系。 凝胶(Gel)是一种由细小粒子聚集而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具有固态特征的胶态体系。,(1)溶胶的制备 有两种方法制备溶胶 先将部分或全部组分用适当沉淀剂先沉淀出来,经解凝,使原来团聚的沉淀颗粒分散成原始颗粒。因这种原始颗粒的大小一般在溶胶体系中胶核的大小范围,因而可制得溶胶 。 通

3、过对沉淀过程的仔细控制,使首先形成的颗粒不致团聚为大颗粒而沉淀,从而直接得到胶体溶胶。,溶胶中含大量的水,凝胶化过程中,使体系失去流动性,形成一种开放的骨架结构。,一是化学法,通过控制溶胶中的电解质浓度; 二是物理法,迫使胶粒间相互靠近,克服斥力, 实现胶凝化。,(2)溶胶凝胶转化,由醇盐法制备氧化物凝胶骨架示意图,(3)凝胶干燥 一定条件下(如加热)使溶剂蒸发,得到粉料干燥过程中凝胶结构变化很大。通常是以金属有机醇盐为原料,通过水解与缩聚反应而制得溶胶,并进一步缩聚而得到凝胶。,经加热去除有机溶液得到金属氧化物超微粒子,金属醇盐的水解和缩聚反应可分别表示为:,(i)化学均匀性好。由于溶胶凝胶

4、过程中,溶胶由溶液制得,故胶粒内及胶粒间化学成分完全一致。 ()高纯度:粉料(特别是多组份粉料)制备过程中无需机械混合。 ()颗粒细:胶粒尺寸小于0.1m。,溶胶凝胶法的优缺点,( )该法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不溶性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含不产生沉淀的组分的溶液,经胶凝化,不溶性组分可自然地固定在凝胶体系中。不溶性组分颗粒越细,体系化学均匀性越好。 (v)烘干后的球形凝胶颗粒自身烧结温度低,但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即体材料烧结性不好。 ()干燥时收缩大。,两种工艺对比示意图,硅酸乙脂水解制取的氧化硅小球,2.沉淀法 包含一种或多种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当加入沉淀剂(如OH-,C2O42-,CO

5、32-等)后,或于一定温度下使溶液发生水解,形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或盐类从溶液中析出,并将溶剂和溶液中原有的阴离子洗去,经热分解或脱水即得到所需的氧化物粉料,(1)共沉淀法 含多种阳离子的溶液中加入沉淀剂后,所有离子完全沉淀的方法称共沉淀法。 (i)单相共沉淀:沉淀物为单一化合物或单相固溶体时,称为单相共沉淀。 例如,在Ba,Ti的硝酸盐溶液中加入草酸沉淀剂后,形成了单相化合物BaTiO(C2H2)24H20沉淀;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适用范围很窄,仅对有限的草酸盐沉淀适用。,()混合物共沉淀 如果沉淀产物为混合物时,称为混合物共沉淀。溶液中不同种类的阳离子不能同时沉淀,各种离子沉淀的先后

6、与溶液的pH值密切相关,Zr,Y,Mg,Ca的氯化物溶入水形成溶液,随pH值的逐渐增大,各种金属离子发生沉淀的pH值范围不同,上述各种离子分别进行沉淀,形成了水、氢氧化锆和其它氢氧化物微粒的混合沉淀物。,(2)均相沉淀法 一般的沉淀过程是不平衡的,但如果控制溶液中的沉淀剂浓度,使之缓慢地增加,则使溶液中的沉淀处于平衡状态,且沉淀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出现,这种方法称为均相沉淀。通常是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使沉淀剂慢慢地生成,从而克服了由外部向溶液中加沉淀剂而造成沉淀剂的局部不均匀性,结果沉淀不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出现的缺点。,这种方法是利用一些金属有机醇盐能溶于有机溶剂并可能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物或

7、氧化物沉淀的特性,制备细粉料的一种方法。此种制备方法有以下特点 (i)采用有机试剂作金属醇盐的溶剂,由于有机试剂纯度高因此氧化物粉体纯度高。 ()可制备化学计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粉末。,(3)金属醇盐水解法,(i)金属与醇反应 碱金属、碱土金属、镧系等元素可以与醇直接反应生成金属醇盐和氢。 M十nROH一M(OR)n十n/2H2 其中R为有机基团,如烷基C3H7,C4H9等,M为金属,Li,Na,K,Ca,Sr,Ba等强正电性元素在惰性气氛下直接溶于醇而制得醇化物。但是Be,Mg,Al,Tl,Sc,Y等弱正电性元素必须在催化剂(I2,HgCl2,HgI2)存在下进行反应。,()金属卤化物与醇反应

8、金属不能与醇直接反应可以用卤化物代替金属 (a)直接反应(B,Si,P) MCl3+3C2H5OHM(OC2H5)3+HCl 氯离子与烃氧基(RO)完全置换生成醇化物。 (b)碱性基加入法多数金属氯化物与醇的反应,仅部分C1- 离子与(RO)基发生置换则必须加入NH3、吡啶、三烷基胺、醇钠等碱性基,使反应进行到底。 ()金属氢氧化物、氧化物、二烷基酰胺盐与醇反应,醇交换等。,利用图所示出的工艺流程制得了粒径为1015nm的BaTiO3纳米微粒。 由Ba与醇直接反应得到Ba的醇盐,并放出氢气;醇与加有氨的四氯化钛反应得到Ti的醇盐,然后滤掉氯化铵将上述获得的两种醇盐混合溶入苯中,使Ba:Ti之比

9、为1:1,再回流约2h,然后在此溶液中慢慢加入少量蒸馏水并进行搅拌,由于加水分解结果白色的超微粒子沉淀出来(晶态BaTiO3)。,3.喷雾法 这种方法是将溶液通过各种物理手段进行雾化获得超微粒子的一种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它的基本过程是溶液的制备、喷雾、干燥、收集和热处理其特点是颗粒分布比较均匀,但颗粒尺寸为亚微米到10m。具体的尺寸范围取决于制备工艺和喷雾的方法。喷雾法可根据雾化和凝聚过程分为下述三种方法。,(1)喷雾干燥法 将金属盐水溶液送入雾化器,由喷嘴高速喷入干燥室获得了金属盐的微粒,收集后进行焙烧成所需要成分的超微粒子。 例如铁氧体的超细微粒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制备具体程序是将镍、锌

10、、铁的硫酸盐的混合水溶液喷雾获得了1020m混合硫酸盐球状粒子,经10731273K焙烧,即可获得镍锌铁氧体软磁超微粒子,该粒子是由200nm的一次颗粒组成。,此法是将一种盐的超微粒子,由惰性气体载入含有金属醇盐的蒸气室,金属醇盐蒸气附着在超微粒的表面,与水蒸气反应分解后形成氢氧化物微粒,经焙烧后获得氧化物的超细微粒这种方法获得的微粒纯度高,分布窄,尺寸可控。具体尺寸大小主要取决于盐的微粒大小。,(2)雾化水解法,此法是将金属盐溶液经压缩空气由窄小的喷嘴喷出而雾化成小液滴,雾化室温度较高,使金属盐小液滴热解生成了超微粒子。 例如将硝酸镁和硝酸铝的混合溶液经此法可合成镁、铝尖晶石,溶剂是水与甲醇

11、的混合溶液,粒径大小取决于盐的浓度和溶剂浓度。粒径为亚微米级,它们由几十纳米的一次颗粒构成。,3雾化焙烧法,水热反应是高温高压下在水(水溶液)或水蒸气等流体中进行有关化学反应的总称.自1982年开始用水热反应制备超细微粉的水热法已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用水热法制备的超细粉末,最小粒径已经达到数纳米的水平,,4.水热法(高温水解法),归纳起来,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水热氧化:典型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M可为铬、铁及合金等 (2)水热沉淀: (3)水热合成: (4)水热还原 (5)水热分解: ZrSiO4十NaOHZrO2十Na2SiO4 (6)水热结晶:A1(OH)Al2O3H2O,有关这方面

12、的制备方法很多,主要介绍一种广泛应用的制备高活性超微粒子的方法,即冻结干燥法。 这种方法主要特点是: (i) 生产批量大,适用于大型工厂制造超微粒子 ()设备简单、成本低; ()粒子成分均匀。,5.溶剂挥发分解法,冻结干燥法是将金属盐的溶液雾化成微小液滴、并快速冻结成固体然后加热使这种冻结的液滴中的水升华气化,从而形成了溶质的无水盐。经焙烧合成了超微粒粉体。 冻结干燥法分冻结、干燥、焙烧3个过程: (i)液滴的冻结 使金属盐水溶液快速冻结用的冷却剂是不能与溶液混合的液体,,例如将干冰与丙酮混合作冷却剂将己烷冷却,然后用惰性气体携带金属盐溶液由喷嘴中喷入己烷.结果在己烷中形成粒径为0.1-0.5mm的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