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科学教案范文_第1页
2020科学教案范文_第2页
2020科学教案范文_第3页
2020科学教案范文_第4页
2020科学教案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科学教案范文 2020科学教案范文 在“彩光变”活动的开始,我和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一起实践,一起研究,一起学习,一起深化我们的活动。 一开始,老师满怀希望地把手电筒和彩色的皱纹纸放进去,预设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过程,但结果却令人失望。孩子们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的原因是什么?我向听课的老师请教遇到的问题,希望通过群众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老师建议我可以先观察孩子们对什么感兴趣,然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去深入挖掘。于是我下楼去观察和思考,发现孩子们对“光”变化的现象很感兴趣,但因为我放进去的材料太单一,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规律,这导致了活动的停滞。因此,我找到了很多

2、可以改变手电筒灯光的材料,比如糖纸,各种布料,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等等。实验的结果出乎意料地成功。手电筒的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变得明亮和美丽,而且还改变了形状。这些新发现让孩子们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有趣和快乐。 实践证明,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跟随孩子的兴趣,选择有价值和有益的活动点,更有利于孩子通过自己的发现,积极地构建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大班理科 幼儿园大班科学的教学计划:理解的声音 活动目标 1、要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可以告诉我们不同的事情。 2、对事物振动的最初理解产生声音。 3、开发注意力和倾听的潜力。 活动准备 1、课件的声音 2、小铃铛、小鼓、木鱼等玩具。 活动过程

3、听录音,介绍话题,激发孩子的兴趣 课件:声音 1、请闭上眼睛听这个声音。 (1)笑 (2)哭泣 (3)打鼾 请睁开眼睛 2、你刚才听到什么? 让孩子们说出他们所听到的,并引起他们对听力的兴趣。 3、你想听到其他声音吗? 请再闭上眼睛 (1)吃饭的声音 (2)打喷嚏 (3)秒针 回答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 2、识别声音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话)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实验:击鼓 (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振动) 让孩子们把手放在鼓上。老师将木槌敲几下让孩子们通过 听觉、手形、视觉和感知物体不断地振动。 孩子们用什么能听见?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

4、的? 耳朵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它可以把声音从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递给大脑。 除了声音,你还知道耳朵的功能吗? 告诉孩子们,我们的耳朵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衡。 耳朵非常重要。我们必须保护他们! 3、儿童操作,感应震动,发声 1、请在桌子上玩小铃铛、鼓、木鱼等玩具。 提醒幼儿边敲门边观察,听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让孩子在物体不断振动时感受到物体的声音。 概要: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我们用耳朵听各种各样的声音。 2、讨论什么听起来不错。 (1)播放音乐 (2)噪声 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噪音,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论各种声音,好声音,坏声音。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

5、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1、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略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教学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非常的喜欢,通过讲述,观察和实验,使他们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

6、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我的五个好帮手 1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活动二: 猜猜盒子

7、里有什么?小组进行小结: 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板书: 1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8、。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 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

9、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2、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吗? 板书 搜集树叶生命特征 作业 寻找不同的树叶进行观察 1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多感官感知种子的形状与特征。 2乐于发现,会比较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并大胆清楚

10、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3乐意动手操作,体验发现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植物王国派人给我们送来了一封邀请信,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种子大聚会”,你们想不想参加?不过他们给我们出了许多难题,答出来才能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国王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种子的图片,他想让我们猜猜,这些植物和果实有没有种子,有的话在后面打,没有就打。并且动动小脑筋想一想他们的种子藏在哪里?把它的种子画在前面的图上。(发记录表) 选几张记录表来点评,但不作判断 师:我看到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猜想认真的记下来了,那你们的猜想正确吗?现在我们跟着图片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到底正不正确。 1 . 向日葵。 师:了解向日葵的种子

11、师:向日葵的种子在哪里?(花心里)那你们知道还有那些种子是藏在花心里的?说完看ppt 2 . 探索苹果的种子。 (点击苹果)看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又在什么地方呢?剖开苹果了解:请幼儿上来找一找。 师:原来苹果的种子是藏在它的果肉里的,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藏在果肉里的。幼儿说完看ppt 3花生的种子。 师:花生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些植物的种子呀?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师小结:我们发现许多植物都有种子,它们生长的部位也不一样,有的长在果肉里,有的长在花心里,有的是在壳子里。 4 . 香蕉的种子。 师:香蕉有种子吗?他的种子藏在哪里呢? 5 . 比较植物的种子。 师:我们小朋友前段时

12、间,带来了好多的种子,我都把它放在后面的桌上了,请小朋友们去看看,想想他们都是谁的种子,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比较各种种子的特征)。 教师小结:每种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各不相同。 师:这里还有一些种子,请小朋友们来连连线。 五、了解一些特殊的种子。 师:今天我们认识的种子他们都藏在果肉里,果壳里还有花心里。其实在植物世界里还有一些特殊的种子,你们想不想知道呀?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松树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着,还有不结种子的植物呢,如蘑菇、海带等。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呢?(鼓励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查查资料,这些没有种子的植物是怎么长出来的) 1、让

13、幼儿尝试按磁铁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人手一块磁铁,一份记录纸,水彩笔人手一支,能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若干。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磁铁)你们看它是谁呀?它也想来找好朋友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猜测。 3、小朋友们猜了

14、这么多材料宝宝(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宝宝,(老师介绍材料的名称)我们来猜一猜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的猜测(幼儿猜了之后要自己说猜的是什么东西)。 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3个人一组动手实验一下,把是磁铁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间的红色小框里,不是磁铁好朋友的还是放到原来的盆里。 要求:记住自己放的是几号篮子。 下面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个代表把篮子交给老师。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请一组的小朋友全部讲完)。难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师拿磁铁到每组的盆里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帮

15、助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变成能吸起的东西。 1、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听!是谁在说话呢,喔,我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盆里面的宝宝们在说“我们也想和磁铁做好朋友,请你们帮我们想个办法和磁铁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幼儿想办法讲述。我们知道这个小篮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请它们来帮帮忙吧。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样展示操作。(如:我们看这张纸不是磁铁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篮子里面的材料来帮助它,师示范,然后记录在记录纸上。) 2、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需要帮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帮助它的就来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你们的小篮子,还是回到你们

16、原来的桌上试一试,然后再记录下来,试完一样再试一样。幼儿三人一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操作交流:幼儿展示动手操作的记录表。你们都帮这些材料宝宝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来帮助它的。例:用*帮*,有没有其他办法,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记录纸谁用的办法多(如有争议可在集体面前示范) 三、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还帮助这些本来不是磁铁好朋友的东西变成了磁铁的好朋友,你还能在我们教室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出发去找找看吧!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1、前期幼儿经验:知道有些物

17、品会浮于水面,有些物品会沉在水底 2、人手一个鸡蛋、半杯温水、一根筷子、糖、盐、味精、水、抹布、脸盆 3、大记录纸一张 4、死海的录像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哪些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对于幼儿答案中提到的有现成的,教师进行实验。 1、提问:如果把鸡蛋放在水里是沉还是浮起来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解读 3、当场把鸡蛋放进水里验证:鸡蛋沉入水底 1、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2、出示记录表,让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结果。 3、把幼儿分成三组,一组给予盐、一组给予糖、一组给予味精,并告知幼儿。 1、教师出示记录表,分别让不同实验的幼儿回答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进行记

18、录。 2、教师进行实验:脸盆里装水加盐搅拌,鸡蛋浮起来 3、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提问: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2、教师播放PPT,介绍“死海的秘密”。 科学小实验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只是我们现在碍于幼儿园班级人数多,材料不够、操作不便等因素,使得这样的小实验不能很好的开展。今天的活动,实验的材料也比较繁琐,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所以进行了分组实验的形式,给予不同小组不同的材料,汇总实验结果,这样不仅让每种可能都得到了验证,满足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同时也能清楚的得到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形式适合于班级人数多的实验。同时,记录表运用的也很有

19、效,不仅帮助大家记录下实验结果,同时也能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不同材料的不同实验结果。我们的小实验要向着有效、易操作的方向努力。 1在幼儿原有基础上帮助幼儿分辨各种声音。 2体验寻找、猜测的乐趣。 各种声音录音带(日常生活中声音、说话声、水声等)、声音图片。 1声音导入法。 利用各种声音引起幼儿兴趣,请幼儿猜猜看是什么声音?为什么认为是这种声音? 2图片对照法。 放各种声音请幼儿辨认,请幼儿先闭上双眼,仔细聆听声音,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若幼儿无法分辨声音,教师给予简单的提示,最后展示图片让幼儿对照,加深印象。 3语言描述法。 请幼儿描述各种声音的特色或听起来的感觉 家长可与幼儿进行声音

20、辨别的游戏。继续寻找、收集各种声音。 小朋友一起探讨。 1、 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 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 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 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1、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 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 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1、 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 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

21、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观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相信的各种不同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 “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观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观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

22、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如果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好像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他惊叹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天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

23、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 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 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 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 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认识微生物 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如果与资料提供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观察,并事先寻找相关

24、的资料与图片提供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1、通过对生活中影子的回顾,丰富对影子的认识。 1、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活动,有兴趣地探索影子产生的原因。 2、初步获得影子变化的经验。 (1)活动前几天就有意识地让孩子观察物体的影子。 (2)室内布置的暗一些,准备多媒体大屏幕、简单的背景图。 (3)部分小动物或蔬菜、水果等玩具(塑料的或绒布的)以及透明的玻璃片、饮料瓶等。 (4)手电筒、简单的背景图

25、。 一、 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影子 1、师:我的手能变出各种小动物,请你看着它的影子,猜猜它是谁? 2、(猜猜老师的手影,在强光下变化出不同的形象)让孩子们尽情地猜一下“它是谁”? 你还能用自己的小手变出什么吗?来试试看?(给孩子机会,让他大胆尝试) 3、扩散思维: (1)、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我们手的影子,除了这些你还见到过谁的影子呢”?(尽量调动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大胆地讲出自己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影子) (2)、大树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你想怎么来表示?小狗的呢?小花的呢?)”(这里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们发挥想象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孩子探索影子的产生原因。 1、你在什么时候

26、什么地方看见它们的影子的?(教师引导孩子多说) 2、引导幼儿手拿手电筒照玩具或手: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在墙上,用手挡在手电筒前面的光上,“手的影子”就会出现在墙上,关上手电筒“光”没有了,墙上就没有“手的影子”了。 总结:光被物体挡住就有影子。(引导孩子说一说)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 老师(小结):在太阳光下、月光下、路灯下、灯笼照着时、 烛光下、房间开着灯的时候都会有影子。 三、操作探索并交流影子的变化 1、桌子上有一些手电筒和玩具(包括透明的一些物品透明薄膜、玻璃片等,你去玩玩,看看是不是能变出影子来,再玩玩看看能不能发现影子好玩的地方和特别有趣的地方,来告诉大家

27、。 (幼儿探索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你们发现影子哪些特别的地方?(教师可引导:怎么会有影子的变化的?) 老师小结:我们发现,光离玩具近,影子就( 大);光离玩具远,影子就(小)光在玩具的这边,影子就在另一边,其实,光和玩具的距离位置会使影子发生变化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人们利用光和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了什么产品?我们可以利用影子进行哪些活动?(手影和皮影是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丰富对此的认识。) 五、尝试验证新的假设:影子会消失吗? 1、我们已经知道,只要有光,任何东西都有影子,影子还有许多变化,你能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变没吗? (交流讨论: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的影子躲起来的?) 2、延伸体验:

28、 你能让自己的影子躲起来吗?走到阳光下面试一试吧。 认识宽窄是中班上学期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我通过设计有趣的情景游戏,引导幼儿用目测、比较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认识宽窄、比较宽窄、区分宽窄,从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主动探索,学会表达和交流。 2.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3.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认识宽窄的概念 难点:调宽窄距离 课件、故事、音乐、纸条、剪刀、图片。 1. 律动 2. 用已经学过的长短,大小来引题。 1) 草地竞赛场上来了很多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谁呢?我们一

29、起看一看。 2) 比较长短、大小。(如:比较兔子尾巴和小猫的尾巴、大象和老鼠 等) 3) 出示比较宽窄的图片。 (小熊和熊猫各拿着自己的围巾,他们比较什么呢?) 3. 幼儿操作: 1)小朋友们互相交流比较两个纸围巾。 2)幼儿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宽窄。 3)认识宽窄。 4. 物体比较: 1) 看图比较宽窄 2) 实物比较 5. 用幼儿的小手和跟同伴合作来表示宽窄。 1) 小朋友们用我们的身体来怎么形容宽窄呢? 2) 小朋友们找一位朋友,用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来表示宽窄。 3) 小朋友们互相手牵着手表示一下距离的宽窄。 6. 音乐游戏:走遍森林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上森林旅行吧。(跟音乐边跳边走时听教师

30、的口令调节一下宽窄距离。) 7. 看图听故事小熊的旅行记,帮助小熊解决问题。 1) 小朋友们,小熊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呢?(不知道用哪个桥过更安全一些。) 2) 请小朋友们帮忙。为什么真么想? 3) 小熊又遇到困难了,请小朋友们帮忙。(碰见后背上面没有房子的蜗牛了,怎么帮这两只蜗牛做房子呢?) 8. 延伸活动:帮组蜗牛做房子。 1) 两只不同的蜗牛,给它们做不同的两个房子。 2) 图片里有宽房子和窄房子,说一说哪个房子是胖蜗牛的?哪个房子是瘦蜗牛的?为什么这么想? 3) 用剪刀剪下来给两只蜗牛后背上贴上去。 4) 展示作品。 本活动是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畅想”中“好吃的种子”生成的子活动。开展本主

31、题活动我带领小朋友走进田野,去认识多彩的秋天。他们看到了红红的野枸杞,飘飞的蒲公英小朋友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老师,枸杞为什么会长在这里?”“蒲公英要飞到哪里去呢,是飞到很远的地方去玩吗?”“明年它们会在长出来吗?”可见幼儿对种子传播产生了探索的兴趣,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知识是在幼儿的探究之后,在幼儿交流讨论中形成的。所以教师应通过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有效的互动,鼓励幼儿交流发现。由此我设计了种子宝宝有办法这一活动,让幼儿探究种子是如何进行传播的。 1、使幼儿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能与同伴共同探究,用适当的方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3、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感情,产生

32、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了解种子不同的传播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难点:引导幼儿在提问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讨论交流,在合作中探究。 1。知识准备: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关于种子的各种图片和资料,带领幼儿到野外实地观察体验,收集种子,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 2。实物准备:蒲公英,苍耳,莲蓬、放大镜,脸盆,水,这些实物可以让幼儿形象直观的了解探究的对象3。课件准备:自己提前制作设计理念: 纲要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本活动幼儿兴

33、趣发现,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我引导幼儿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和讨论交流来进行学习的,为幼儿提供乡土生活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动手摆弄,去操作去寻找种子的各种传播途径。三个平行的小实验也将不断扩展幼儿对种子传播的认识,教师在引导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采用观察法、操作法和交流讨论法,进一步帮幼儿梳理思路,提升经验。 儿歌导入,激发兴趣蒲公英种子的传播方式苍耳的传播方式莲子的传播方式经验升华活动过程: 以蒲公英这首歌曲导入,歌词和优美的背景都是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声像结合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活动。教师引导,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蒲公英吧:“小朋友们,请你轻轻地拿起桌上的蒲公英。” 1、外形:仔细观察蒲公英的外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