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ppt_第1页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ppt_第2页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ppt_第3页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ppt_第4页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章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第一节汽车工业 第二节电子工业 第三节服务业,第一节汽车工业,一、 汽车及汽车工业 二、 汽车工业的影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汽车产业发展简史,汽车,automobile 现代汽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 1885年,德国人Karl Benz发明了四轮驱动车,并申请了专利。 但在随后的三、四十年里,由于产量小,成本高,价格十分昂贵,只是供贵族享受的奢侈品。 1886年-1898年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300辆汽车。,1885年,由德国人Karl Benz发明的汽车,真正将汽车带入普通人生活的是美国人Henry Ford。20世纪初,福特制大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汽

2、车的成本,售价也随之大幅降低,汽车进入大众化消费阶段。,汽车产业发展简史,1927年,福特T型车,整个20世纪,是汽车革新层出不穷的一百年。汽车从外形到内部,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汽车逐渐成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品。 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丰田公司首创的“精益生产”方式逐渐取代福特制的大批量生产,成为汽车生产组织方式的主流。,汽车产业发展简史,法拉利恩佐,世界限产349辆,目前,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两个方面: 环境友好型 节能 低碳混合动力车 电子技术的广泛和深化应用 提升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汽车产业发展简史,2009年,无人驾驶车,汽车产业的重要性,汽车,可以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商

3、品,汽车产业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产业。 1 、直接效应:产值和就业 2005年全球汽车产业的产值约为2.5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是吸收就业的重要部门。据估计,2005年全球直接就业于汽车制造业的人数大约有八百万,从事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口达到四千万。 2、间接效应,部分国家汽车产业就业人数(单位:万人),一、 汽车及汽车工业,1基本概念 汽车(automobile或motor car)是 指以内燃机为动力、主要在马路或公路上 行驶,用来运载乘客和各种货物的交通工 具。,(一)汽车,机动车(motor vehicle),它包括摩托车、拖拉机、推土机和各种专门用途的运载工具。 从概念

4、上讲,汽车不包括其它机动车,然而实际的统计数据很难把它们分开。,2汽车的经济意义,汽车是一种行的工具,它借助公路,可以使人和货物发生空间上的移动。使用汽车,可以扩大经济活动的范围,加大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各地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经济效率。汽车的出现,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内容。,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的用途、性能、操作的经济性和舒适性有了很大的改进。汽车技术上的更新和发展,提高了各地域之间的通达性,降低了各地域之间交流的成本,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更好的运载交流工具。,3汽车制造过程,汽车制造过程包括汽车模型本身、生产所需的技术设备和组织系统的设计以及汽车的世纪生产过

5、程(图11.1)。,图11.1汽车生产过程的基本顺序,汽车产业链,(二) 汽车工业,1概念 汽车工业为所有生产和销售轿车、商用车及其零部件等汽车产品的企业总和。按已通过的新的汽车分类标准(GB941789),将汽车分为八类:载货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汽车、专用汽车、客车、轿车、半挂车。,2汽车工业额主要特征,第一,汽车工业前向关联效益大。它一方面创造了巨额的产值,另一方面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第二,汽车工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公路、城建等后向关联产业的发展。 第三,汽车工业的就业容量也十分庞大。 第四,汽车工业的负面外部性是汽车工业发展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之一。,二、 汽车工业的影

6、响因素及其布局变化,(一)汽车工业发展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制约,汽车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社会投资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到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工业的发展有赖于适度规模的汽车市场的支持,这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的多寡和居民购买能力的高低,以及人、车、路综合系统的状况有直接的关系。,(二) 汽车工业发展受综合工业水平制约,汽车工业要求所在区域具备广泛的专业化协作条件。汽车工业的效率与与之配套的企业效率有密切的关系。,(三) 受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制约,汽车工业受区域新汽车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管理体系创新、高质量劳动力状况的影响十分明显。历史上,汽车生产和管理技术的每

7、一次突破都使世界汽车工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四) 受关税等国家政策的影响,表11.119291982年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区分布,表11.219291980年除北美、西欧、日本以外的世界汽车市场的汽车出口,表11.320世纪80年代几个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保护政策,表11.420世纪80年代个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保护政策,图11.219001980年世界汽车生产份额的地域变动,(五)汽车生产进一步集中、新汽车产品开发分散化并存,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汽车附件的标准化进一步发展,交通工具的改进,运输成本降低,拥有汽车工业发展优势的汽车生产大国将拥有更多的生产

8、区位优势,使得汽车生产进一步向这些国家集中。 另一方面,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道路状况、自然条件、文化背景、能源税收政策等各不相同,各国消费者对汽车要求也不一样,因而发展适合各地情况的各式各样的汽车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六)经济全球化使汽车工业集聚效应日趋显著,由于汽车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型工业,生产的适当集中有利于增强产品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汽车工业的资本流动、重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通过汽车生产企业的合并,使规模收益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世界汽车生产的地域结构特点,1950,1960,1970,1980,1990,20世纪前半期,美国汽车产量独占鳌头,被称为“汽车王国”。,1950年

9、代中期后,欧洲国家 汽车产量明显增加,到6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1980年代之前,汽车制造和销售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进入19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兴起,热点地区层出不穷。,1960年代中后期,日本汽车产业崛起,1980年超过美国。,(一)世界汽车生产地域结构演变过程,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1.生产布局显著不均衡 1)分布广泛,但高度集中于三大板块 世界各大洲都有汽车生产。但是多年来,世界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西欧、北美和东亚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的27个国家生产了世界汽车总量的80%以上。 西欧板块指欧盟的西欧部分(1995年之前加入的15国),北美板块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三个成员国组成,

10、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东亚板块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六国。,世界汽车生产分布图,2)在三大板块内部,汽车生产也相对集中 北美板块中,美国的垄断地位尤为突出,其产量占全区的3/4,加拿大、墨西哥境内的汽车厂多为美国大汽车公司的分支企业,处于从属地位。 西欧板块的生产国较多,没有年产量在1000万辆以上的生产大国,但产量居前四位的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占全区总产量的比重接近90%。 21世纪之前,东亚板块一直以日本为主,目前中、日、韩三国的生产能力不相上下。,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3)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被打破 从三大板块的比重来看, 长期以来,呈现“三大板块平分秋色”的格局,三大

11、地区汽车产量十分接近,大约各占世界总产量的30%。 但是21世纪以来 这一局面被打破,目前东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北美和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减小。,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三大板块产量对比,)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汽车工业发端于欧美,1980年代之前,车产业限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业一直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 进入70年代以来,少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韩国、巴西是其中的领先者。 但是发展中国家的汽车产业普遍的快速的增长发生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拉美地区大量投资设厂,使得这些地区的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目前发展中国家的

12、汽车产量差不多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40%,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美两大地区。2008年世界前十大汽车生产国中,发展中国家已占一半。,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2008年世界前十大汽车生产国 (单位:万辆),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发展中国家)有韩国、中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等。 进入21世纪后,亚洲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的增长尤为迅速。2004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长5.07%,而除日本之外的亚洲地区却增长了15.5%,是世界平均增长率的3倍,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增长了14.2%和30.1%。,亚 洲,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拉美汽车生产主要集中于巴西、墨西

13、哥和阿根廷三个国家。其中巴西产量最高。 自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来,墨西哥的汽车工业发展很快,2004年产量超过了意大利。,拉 美,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但是,除韩国外,发展中国家的汽车生产很少有自主品牌,大多是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商的独资或合资企业。 韩国的汽车工业在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拉开了差距,而与发达国家比较接近。其现代、大宇等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世界汽车生产格局现状特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世界汽车生产集中于少数企业,世界汽车生产的高度集中不仅表现在地理分布上,也表现在企业层面上。 2008年,前十大生

14、产商的产量占据世界汽车总产量的70%,多年来情况都是如此。 美国的福特、通用,日本的丰田、本田,德国的大众、戴姆勒-奔驰,法国的标志、雷诺等,都是年产汽车百万辆以上的大企业。2008年产量最大的丰田公司生产了923.7万辆汽车,几乎相当于中国的总产量。,2008年排名: 丰田、通用、大众、福特、本田、日产、PSA、现代、铃木、菲亚特,世界汽车生产集中于少数企业,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汽车产业可以说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因为在汽车的整车运输的成本高,售后服务需求量大,所以汽车在生产布局上基本是市场指向型的,也因此汽车企业在发现潜在的巨大市场时,常常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占领市场。 1、历程 福特和

15、通用是最早开始跨国生产的企业。早在20世纪初,他们就相继开始在加拿大、欧洲等地设厂生产。,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工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热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时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为两种:一种是世界汽车战略;另一种是高端市场战略。 20世纪90年代,两种战略间的巨大差异消失了,迫于日益加强的市场压力,几乎所有的汽车公司都卷入到全球化浪潮。 20世纪末21世纪初,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达到顶峰,跨国投资的方式从以新建企业为主转变为以兼并收购为主,而且涉及企业多是汽车行业“巨无霸”。,汽车产业的全球化,比如 1998年,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兼并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克莱斯勒,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商;

16、 1999年,雷诺与日产相互持股,成立雷诺-日产公司;同年,福特兼并沃尔沃; 2002年,通用收购大宇,等等 但并非所有的并购都是成功的 宝马曾兼并陆虎但随后退出;2007年,戴姆勒出售克莱斯勒。,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为什么? 是世界汽车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 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剩余率达到30%左右,而且新的汽车企业还在不断产生。通过战略重组,汽车公司不仅可以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而且能够实现产品多样化、品牌互补、市场互补,以及开发、设计和销售的一体化效应。,汽车产业的全球化,2、各大汽车厂商的海外生产比例 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在以新建或者兼并,独资或者合资等各种方式在全球各地进行生

17、产。,汽车产业的全球化,世界部分主要汽车生产商海外生产的比例,以丰田公司为例 2008年,丰田公司共生产923.8万辆汽车,其中在日本生产了491万辆,占53.2%,其余产量分布在其他21个国家,既有美、欧等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全球化,3、全球化战略的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汽车公司在全球化程度上有所区别: 总体而言,美国公司的全球化程度最高,欧洲公司的程度最低; 其次,欧洲公司和亚洲公司更多倾向于在区域内部投资生产,而美国公司的区域化程度较低。,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国际汽车贸易,1.市场需求动力 汽车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指向型工业,市场需求的水平、结构和地理分布

18、上的变化对全球汽车工业版图的演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历史上,汽车工业一直在较大的,需求充足的地区得到发展,因为较高的需求水平使企业能够获得规模经济。 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区:北美,西欧,东亚也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汽车消费市场。,发达国家:汽车需求的增长潜力不大 原因: 1)市场已基本饱和。 世界每千人的汽车拥有量为116辆 美国为769辆,加拿大625辆 日本526辆,法国为500辆 在这样成熟的市场中,生产者已经采取了类似于服装制造业的战略:定期推出新的车型来吸引现有的用户更换新车。,原因2):环保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国家对汽车给环境带来的危害深表忧虑,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措施限制汽车的使用。 在荷兰,为了减少家庭拥有汽车量,政府大力发展汽车租赁业,并提倡以自行车代步; 美国、日本等国则通过发展公共交通来缓解私人轿车对城市交通的压力。,发展中国家:市场前景广大。 1)汽车保有量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1世纪初,巴西每千人拥有汽车122辆,菲律宾为54辆,印尼为25辆,中国为18辆; 轿车的拥有量水平更低,中国每千人拥有轿车5.16辆,印度为4.64辆,因此汽车需求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2)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一些国家和拉丁美洲部分地区,由于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中产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