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要点与方法.ppt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要点与方法.ppt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要点与方法.ppt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要点与方法.ppt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材分析要点与方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 学 语 文 教 材 分 析,咸 安 区 教 研 室,谢 芬,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Company Logo,语文是什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语文。 语文是牵手的一瞬间。 “咽不下金莼玉粒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是语文,语文是菱花镜里模糊的泪眼。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语文。语文是艰难跋涉中的一声辛叹!,Company Logo,语文是什么?,“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语文。 语文是香冢上花影的摇动。 “身既死兮魂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语文。语文是不闭的眼睛。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是语文。 语文是气节里执著的坚定。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是语文。 语文是车轮撵过的碳翁的哭声。,Company Logo,语文是什么?,“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语文。 语文是狂风里诗人怒喊后的沉默。 “这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语文。 语文是悲凉的秋风里枯黄的树叶。 “我是你河岸上破旧的老水车,”,是语文。 语文是老水车吱扭声里河水慢慢的流过,Company Logo,语文是什么?,原来,语文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关怀,一种浪漫的情怀,更是一种崇高的灵魂,是一种灵性,一种尊重,一种人格,更是一种精神。 这,才是语文

3、。 在练习册中,没有这种灵魂;在高考试卷中,也没有这种精神。语文沦落成为科学主义的一种“工具性的学科”,沦落成为各种试卷中的“筛选信息”、“修改病句”,沦落成为“下列四个选项中注音有误的是哪一项?”,Company Logo,语文是什么?,这里没有子美,没有太白;不会有子美,不会有太白。他们永远都只是曾经了。 也许,曾经的子美依旧感慨,只是他的感慨快要成为哀哭;也许,曾经的太白依旧醉诗,只是他的诗篇砸落在秋风之中,他却呆呆地望着我们这个世界。 我们读,我们绞尽脑汁地读,太想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 我们写,我们搜肠括肚地写,太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 我们教,我们唯命是从地教,太想让大脑

4、的步调紧紧跟住高考。,Company Logo,语文是什么?,我们学,我们深挖硬钻地学,太想让谨慎的笔触在陷阱之间顺利穿行,谁都知道,那张试卷有多险恶,于是,我们跳一种脚尖的舞蹈。 亲爱的朋友,相信读了这篇短文,你的心海一定波涛翻滚 你心中的语文应该是什么?语文是什么?,Company Logo,主讲内容,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理解,第一部分,第二部分,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一、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让人成其为人的一门学科。 (社会学) 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 (哲学) 把口头语言(口头为语)和书面语言(书面

5、为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叶圣陶)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或语言和文学的总称。 (词典),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二、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 古代语文是个无所不能的“包天下”。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写学堂章程现代教育前景下的中国语文课程才真正确立。 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后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现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得到了华北政府教育机构的采纳,随后推向全国。 1950年8月1日,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及中等学

6、校暂行校历(草案)令的公布,一个崭新的学科名语文庄严诞生。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的一门主课。,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1956年10月,教育部制订并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 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958年以后语文政治化趋于严重。 1966年到197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材被全盘否定,“政治 灌输”完全取代了语文教育本身,这是语文教育史上最刻骨铭心的一段“创伤记忆”。 1978年2月颁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使语文教学得到了正本清源并恢复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提法。 198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了

7、语文的工具性。强调练好语文基本功,强化语言文字训练,“要把语 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对于强化语言的基础工具性有积极作用。,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 纲(试用)该大纲进一步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 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 想性。”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过分地强调了工具性,致使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失落了。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 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

8、状 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语文 课程的体系。一是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二是构建了 两级、三维的课程目标系统,三是强调了的多元、对话和生 成,四是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因此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是由”政治性、道德性向工具性、人文性“发展的。,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三、语文学科内容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古文时期 我国自周、秦到清末,经历了二干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二干多年中,朝代虽时有更迭,但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并没有多大改变。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期间也没根本变化。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了“三纲”、“五常

9、”、“忠君”、“尊孔”的封建思想,这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启蒙教材中可得到充分的反映。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封建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二)国文时期 (1)1902年,管学大臣张伯熙拟订了钦定学堂章程,但未实施。 (2)1903年,张之洞、张伯熙、荣庆拟订了奏定学堂章程,获得实施。 (3)1912年11月(民国元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指出:国文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语言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智德。 (4)1915年,袁世凯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修身科国文科,应将诚心爱国,尽责任,

10、重阅历之积极行为,与勿破坏,勿躁进,勿贪争之消极行为,编入德目。,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三)国语时期 (1)1920年1月24日,国文改为国语,课程目标与1912年同。 (2)1923年,吴研因拟定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指出:让练习运用通常的语言文字,并涵养感情、德性;启发想象、思想;引起读书趣味;建立进修高深文字的良好基础;养成能达己意的发表能力。 (3)1933年,共产党湘赣苏区文化委员会颁布的小学各科教学法中指出:使儿童理解普通的语言文字及文章;养成儿童发表革命思想的能力。,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4)1934年,中央苏区颁

11、布的小学课程教则大纲中指出:国语科的本身目的也决不仅使儿童认识多少字,而在于使他们能运用自己的言语来发表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感情,国语科必须要有自己的练习或问题,直至作文的练习。 (5)1936年7月,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指导儿童从阅读有关国家民族等的文献中,激发其救国求生存的意识和情绪。同时要指导儿童体会字句的用法,篇章结构,实用文格式,习作普通文和实用文,养成其发表情意的能力,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6)1942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新学科课程标准纲要中指出:教导儿童熟练国语,发音正确,说话流畅;教导儿童认识通常应用文字,能应

12、用于日常生活,养成阅读能力和兴趣;教导儿童运用文字,养成其理解能力和发展情意能力;教导儿童习写文字,养成整洁、迅速、确实的习惯和审美观念;培养儿童修己善群、爱护国家民族的意识和情绪。,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四)语文时期 (1)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中指出:通过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形式的普通语体文的学习、理解,能独立顺利地欣赏民族的大众的文学,阅读通俗的报纸、杂志和科学书籍。 (2)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指出:提高儿童语言能力,培养儿童正确地听说读书技巧;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

13、力;树立社会主义信心、辨证唯物世界观,爱美情感、审美能力、本族语情感。,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3)196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指出: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4)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指出:培养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5)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指出:培养

14、学生的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6)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中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7)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四、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5、。(目的) 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前提)理念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策略) 理念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保障),Company Logo,第一部分 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五、小学语文的任务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 小学语文课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能力。,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一、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 (一)从教材的演变过程看: (1)1956年版,强调识字量要达到3000字,并且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没有单独的识字部分。 (2)1958年版,首次编入了汉语拼音内容,

16、给识字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1961年版,把识字教学作为首要任务,采用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办法,并加强写字教育,强调扩大阅读量和背诵量,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4)1978年版,汉语拼音少而精,内容突出,按读写顺序循环上升,将课文分为讲读、阅读、独立阅读三类,在识字上也有改革,方法上吸取各家之长,重视教给识字方法,重视识字和写字的关系,量上要求达到3000字。 (5)“文革”期间,各地依照各自的需要编写的地方教材,突出政治需要,强调为政治服务,选文缺乏科学性和逻辑性。,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6)1986年以后,在“一纲多

17、本”和“多纲多本”的指导下,出现了不同系列的使用教材。如上海的S版和H版教材,强调“以阅读为基础”的人教版教材,强调“以作文为中心”的景山实验教材等。,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二)从教材编写体系看人教版:以读写训练重点为核心,兼顾内容上的联系,把材料组成八组,作为阅读、作文学习的主要教材,以基础训练中的听说读写作为能力训练内容,字词句段拼音标点作为知识学习内容。继承中有创新。 四川版:突破了文选型的教材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以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序列为主线,以语言实践活动为主体,力图建立训练型的教材新体系。,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

18、文教材的理解,景山版:以集中识字为起点,以阅读名家名篇为主体,以作文能力训练为中心,读写结合,学用一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注提”版(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以注音识字、提前读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为特色,打破了“先识字,后读书”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另辟发展语言教学的新途径。,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三)从教材编写方法看 人教版:低年级分别采用了注音识字,分散识字,以及归类、基本字带字等集中识字方法,形成多种形式识字,体现了注重发展语言的教学特点。 景山版:低年级采用大归类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体现了低年级识字过关,中高年级阅读名家名篇,以作文训练为

19、中心的教学体系。 中央教科所黑山版:低年级采用多种形式大集中识字的方法,形成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写作的教学体系。,Company Logo,第二章:教师要善待职业:德能兼优,四川版:采用分散识字、归类集中识字的方法,体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在语言环境中运用、巩固的原则,以语言活动为主体,形成发展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体系。 “注提”版:以注音识字为主,对汉字的识字分步提出教学要求,通过定量的“有师指导”、不定量的“无师自通”识字,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大量阅读、作文,体现了发展学生语言的教学体系。,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四)从课文课数安排上看 : 人教版

20、课文353课,四川版课文525课为最多,上海版课文256课为最少,相差率为48%。,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五)从教材的识字数量安排看: 四川、上海版:低年级段识字各为1127字、1149字,距完成2500识字任务较远(不足1/2),识字量较低,体现了随课文识字的分散识字的特点。由于识字量低,上海版14年级阅读课数为212课,且课文内容相对浅显。 人教版:低年级段识字为1200字,完成识字任务的1/2,较之单纯的分散识字为高,体现了多种形式识字的特点。,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 总的来说: 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供全方位的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信息。 具体来讲:

21、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 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的习惯培养。 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三、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 1、“专题组元”。 专题可整合为七大类,(1)、胸怀祖国 放眼世界 (2)、良好品质 伴我成长 (3)、 童年生活 丰富多彩 (4)、 热爱生命 感受真情(5)、博览群书 学习语言(6)、 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7)、走近科学 勇于探索 每个大块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但它又分散在个年级段中。,Company

22、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围绕专题精心构建导学体系。 3、体现了阶段性和连续性。分高中低三段编写教材,各阶段的要求呈阶梯递进。 4、选文文质优美,既渗透了教育性又体现了浓厚的现代气息。,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四、如何理解“用教材教和教教材”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 关注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关注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五、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汉语拼音 1、教材的编排 (1)编排的特点: 开篇集中学习拼音

23、,间或穿插“认一认”,每课后附上儿歌,用来帮助学生巩固拼音。,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编排的理由: 强调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助读作用。汉语拼音的帮助学生识字的工具,学会了汉语拼音就可以识字,便于帮助学生自主识字。 在拼音教学与识字相结合体现了汉语拼音具有正音的功能,有利于学习普通话。 在拼音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体现了拼音教学的教育作用。,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教学建议。 (1)牢记汉语拼音的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 教学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

24、、韵母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能独立识字。体会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汉语拼音的情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的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把握汉语拼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单韵母a o e i u 四声的正确发音,特别是第二声的发音。 声母bpdq的字形区分,复韵母ei 与ie、 ui与iu的字形区分。 区分声母n l的正确发音。 j q x 与相拼时上两点的省写规则。 正确区分、掌握平舌音与翘舌音的发音方法。 了解三拼音节的组成,能正确拼读三拼音节。 正确掌握、共分复韵母经及复韵母的标调规则。

25、正确掌握、区分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发音。 整体认读音节与同音声母、韵母的区别。,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3)明确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汉语拼音的教学要求。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牢牢记住目标,不要人为拔高要求,增加难度。如,分析音节的构成、默写音节、给汉字 注音等。也不建议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如,谁和谁不能相拼。 识字的要求。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70个字,只要求认识,即能读正确,知道字的大致意思,并不要求书写。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过细的字形分析,只要通过多种形式跟学生见面,让学生整体认记即可。,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

26、(4)变革教学方式。 汉语拼音的学习要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如音节的练习,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与学习普通话、识字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使汉语拼音的学习生活化,着眼于汉语拼音的运用,,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5)恰当运用教材,发挥教材优势。 情境图的运用;儿歌的运用。,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二)阅读教学 1、教材的编排特点: (1)第一、二学段各册的专题,均体现“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为基本范畴的人文专题。 第三学段,除了以上述范畴的人文专题为主外,

27、还扩展到有关体现工具性知识点的专题,如以文体为专题、以某方面的语文知识为专题等。在以某个人文专题组成的单元中,人文专题是明线,在每个单元起始的导读就明确说明这单元是什么专题。在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教学单元的同时,教科书还有一条暗线,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线索,这条线索或浓或淡,也一以贯之,贯穿每个教学单元的导读,课文、语文园地(第三学段是回顾拓展)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实践活动中。,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教材编排的理由 让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关注多彩的祖国河山,感受全方位的教育薰陶从而最终达到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技能和超越自我的教育目的。诠释了

28、一种本质的教育观念:教育,要以人为本。,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3、教学建议 大家都知道阅读教学一块在整套人教版教材中所占的分量,对于这么大比重的一块内容,我们从“目标认知、专题组元、精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等几个方面说说教学建议。,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第一个方面:“目标认知” (1)培养阅读兴趣: 第一学段: 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二、三学段:阅读兴趣变得更加浓厚持久,渐渐地转化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培养阅读能力。 第一学段:读正确,读通顺。在教师指导下

29、学习默读。 第二学段:读流利,读出感情。初步学会默读。 第三学段:读流利,读出感情。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3)词句理解能力 第一学段: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 第二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第三学段: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4)对文章语言表达欣赏能力: 第一学段: 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第三学段:

30、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5)学会积累: 第一学段: 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 积累课内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第二个方面:专题组元认知 本套教材最大的编排特点是“专题组元”。每个大块的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但它又分散在个年级段中。在教学中,要从整体上

31、把握,兼顾各年段阅读教学的任务。现以 “童年生活 丰富多彩”为例做具体的解读:,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学段专题:(一下)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二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三上)多彩的生活 (三下)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四上)成长的故事 (五下)永远的童年”,Company Logo,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画家乡快乐的节日(一下),一株紫丁香 我选我 一分钟 难忘的一天(二上),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1,2,3,4,5,我们的民族小学 金色的草地 爬天都峰 槐乡的孩子(三上) 和时间赛跑 检阅争吵 绝招(三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乌塔尺有所

32、短寸有所长(四上),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 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五下),学 段 课 文,Company Logo,感受生活的甜蜜与幸福,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一下),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1,2,3,4,5,选择不同的课型,展现学生学校生活中的事,感受学习生活的美好,童年生活的幸福。联系上下文读书,整体感悟文中蕴含的情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二上),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同一所学校里学习、活动的情景,反映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三上) 表现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烦恼,还有对一些问题的思考。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三下

33、),思考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四上),安排回顾童年生活文章,懂得珍惜童年生活,更好地享受童年生活。初步领悟表达情感的方法。并积累语言。(五下),教 学 任 务,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选题宗旨: 低段:以儿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 中段:选编不同民族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展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文章 高段:选编名著名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教学要求: 低段:在低段教学中,句子教学与朗读教学是重中之重。 中段:我们可以发现中段的句子教学不同于低段,

34、它不仅要求能读会抄,还要知道这样写的好处。 高段:重在篇章的教学,通过阅读,能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第三个方面:“精读课文的认知”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占的比例很大,是教材的主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一)什么是精读课文? 所谓精读,就是在读书时咬文嚼字、细细揣摩、品味辨析、反复研究,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取材、表达技巧等务求有一个明白透彻的了解。,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二)精读课文的教学应“精”在何处呢? 1、要精心感悟文本语言。 感悟语言形象。能将语言

35、文字还原为语言形象,将语言形象升华为自我感受。 感悟语言意义。精读课文中有许多语义丰富而又深刻的句子,教师要运用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把语言画面与生活画面结合起来,带学生走出语言画面,走进生活画面,从而引导学生依靠自我体验,将语言情理化作对生活的真切感悟。,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感悟语言情感。 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力求和作者想在一起,感到一块,才能从语言文学中触摸到作者情感的琴弦,才能感悟到语言的情感。感悟语言技巧。教学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技巧的准确性,遇词用词可引导联系与之相近的一串词,如“沉重”、“沉着”要求学生选词造句,串词造句,联系语言去实际运用,去辨别其词的使用范围,

36、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要精心发现文本读点。 从学段要求来确定精读点。确定精读点首先要把准不同学段的不同精读要求。比如第二学段的学习,就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学段,则要求学生要做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要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要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初读时应根据这些要求来确定精读点,防止超越或低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随意拔高或降低训练要求。,Company L

37、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从单元要求确定精读点。 每单元教材都有所侧重地安排了某一方面的内容和训练重点。如有的单元的文章都是写景的,有的单元是写人的,有的侧重要求学生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侧重要求能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等等。指导确定精读点时要注意把准不同单元的不同要求,每组有所侧重,扎实过关。 从课文要求确定精读点。 首先要把准不同体裁课文说明性的文章、叙事性的作品、诗歌的不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把准同一单元的课文中不同篇目的不同要求。每篇精读课前面设有“预习”,后面设有“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此为凭借,确定好精读点。,C

38、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3、要精心研究文本教法。 紧扣关键词,教活一课。 许多精读课文,常常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语,或者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或者点明了文章的情感;或者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者暗示了文章的思路。教学设计时找准一篇课文的关键词,就可以紧扣这个关键词来重点感悟,教活整篇课文。 抓住重点句,串联整篇。 有些精读文章的作者,常常在文中精心安排了重点句,或揭示题旨;或点明中心;或概括内容;或抒发感情。抓住这些重点句,就提纲挈领,以一句串联全篇。,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精导重点段,拨通全文。 有些精读课文,有明显的重点段,抓住重点段精心指导,

39、就可以拨通全篇。有些精读课文的段落呈并列式结构,段落之间无轻重之分,可抓住有代表性的段落精心指导,其余各段则需略加指点即可弄通。 突破精彩点,举一反三。 有些精读课文,没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段,但都有其精彩的一点。抓住精彩点突破,并形成训练层次,可以全盘皆活。,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4、要精心引导文本学法。 查阅法。即在教学前布置学生自读,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掌握课文内容。 提要法。有些课文内容较复杂,头绪较多,可用提纲法,抓住要领,理出线索。 展开法。有些概括性语言,扩展开来,可得到更鲜明的印象,从而深刻体会文章中心。 入境法。即进入课文意境,从感

40、性入手领会,做到读中见其物,读中入其境,把自己的情感融于作者的情感之中。,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5、要精心安排文本时空。 要有读的时间、思的空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精读时间,使学生从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书,有时间从容地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否则,剥夺学生的读书、思考时间,忽视指导学生将课文语言输入内化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迁移运用都是无益的。 要有说的空间、写的时间。在学生精读感悟的基础上,要腾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就自己的阅读理解各抒已见,要开放说、写的过程,让学生想说就说,说出个性,要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主动实践运

41、用。,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第四部分:“略读课文的认知” (一)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编排。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的份量,精读相对减少,对略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到了第七册,略读课文的篇数已约占全册课文的44%,同时略读课文也不仅仅是出现在每个单元的末尾,而是融在其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密切联系,比如第七册第一组第一课是观潮,紧随其后的第二课就是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至第三学段第九册起,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Company Logo,

42、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一下年级开始在最后安排选读课文。全注音,浅显短小,思想内容上跟精读课文保持一贯。 二上年级的选读课文不全注音,只对生字注音。体裁上丰富变化 三上正式打上“*”,表示是略读课文,有前言引读作阅读提示和要求,有目的地提引学生。文后几乎不留任何练习。 五上以后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外的数量则逐渐增加。,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二)什么是略读? 略读就是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文章,不再需要老师的详细指导。 (三)略读教学的方法? 1、了解写了什么? 2、说说有什么感受? 3、看看哪些地方你的印象特别深

43、(字、词、精彩句子和段落、写作方法)。,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四)略读教学的基本任务? 1、把握大意。 2、交流感受。 3、重点赏读。 (五)略读教学不做什么? 1、字词只要认识就行不必细究。 2、以默读为主,朗读为辅。 3、不做模仿写作练习。(可以写体会写感受,不用在写用技巧上做模仿要求),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第五部分:古诗文 1、小学古诗文教学的任务和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如此明确地规定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足见其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而古诗文就占了110篇(段)。占了诗文背诵的百分之七十。,Compa

44、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2、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原则方法 A、走出“两个误区”: (1)把理解诗意当成教学的全部:“紧抠字词逐字理解体会情感”的老三套做法依然存在。 (2)以为有深度才有内涵:资源利用上处理过度,使古诗词教学变得繁琐、花哨、深奥,既不利于领悟诗词意境,又容易引起学生的畏惧心理,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B、明确“三项重点”: (1)诵读 (2)积累 (3)感受,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C、突出“三种意识”: (1)人文素养意识:奠定传统文化的基石 (2)学生主体意识:珍视学习古诗的兴趣 (3)语文本体意识: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D

45、、处理“四个关系” (1)讲解与感悟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语法与语感的关系 (4)本体与客体的关系 把握好“背景知识”的度。把握好“精读一首”与“略读一组”的度。,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E、落实“四个环节” (1)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同类诗介入,激情 用同类诗导入,激情 (2)通读:字字句句皆入心 扫除多音字、生字、生僻字、通假字等阅读障碍 弄清诗词表达形式上的特殊意义 理解诗词语言内涵上的特殊意义,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3)品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诗词,尽可能地去感受美、体验美。

46、 自主读;引导读;想象读; (4)吟咏:此情绵绵无绝期 保证读的时间:给足时间注重实效,走出朗读教学浮光掠影的误区 定准读的情感基调:定准调子讲究方法,走出千篇一律技法训练的误区 读的指导落实到位:有序指导层次分明,走出隔靴搔痒虚幻指导的误区,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3、古诗词课型教学的目标。 A、低年级:认识生字,理解词义,借助语言表达形式的一些辅助手段了解古诗词的大意。教学重点是识字、解词、背诵。难点是了解古诗词大意。 B、中年级: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理解诗意,理解作者寄寓在诗歌中丰富的思想感情。能背诵,默写诗词 理解词义、诗意为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难点。 C、高年级:认识生字,理解词义,理解诗意,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诗歌的意境。能背诵、默写诗词。理解诗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境为重点,领悟诗词的意境为难点。,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4、古诗词课型教学策略。 (1)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作用。 (2)以读为本,反复吟诵,背诵。 (3)创设情境,引发想象。(情境教学),Company Logo,第二部分 对语文教材的理解,5、古诗词课型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