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编号:930784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7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上海
理工大学
附属中学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 资源描述:
-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内容简介:
-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1、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奠基者的是( )a阿卡德人 b. 阿摩利人 c. 亚述人 d. 苏美尔人2、一位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其中的“他”指的是( )a尼罗河 b. 法老 c. 金字塔 d. 祭司3、“婆罗门是人世的主宰,婆罗门和刹帝利有权夺取首陀罗的一切。”这一说法出现在( )a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美洲 d. 古代两河流域4、小王想写一篇介绍古印度社会和雅利安人扩张情景的文章,在下列文学作品中,可以参考的重要文献是( )a荷马史诗和摩诃婆罗多 b. 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c. 罗摩衍那和吉尔伽美什 d. 伊利亚特和一千零一夜5、印第安古代文明中的璀璨篇章,有“美洲的希腊”之称的是( )a玛雅文化 b. 阿兹特克文化 c. 印加文化 d. 麦罗埃文化6、雅典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是( )a伯里克利改革 b. 克利斯提尼改革 c.梭伦改革 d. 修昔底德改革7、历史认识的获得离不开真实的历史材料,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对于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尤为关键。下列有关于古罗马的材料中,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a影视片埃及艳后 b. 恺撒的高卢战记c希罗多德的历史 d. 油画斯巴达克斯8、“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马无法释怀的感念。罗马为世人留下的“光荣”遗产是( )a. 民主政治 b. 法治精神 c. 军事征服 d. 哲学思想9、“哲学”一次来源于希腊文,意味“爱智慧”。以下古希腊历史文化名人中属于哲学家的是( )a.伯里克利 b.柏拉图 c.希罗多德 d.埃斯库罗斯10、三大世界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d.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1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的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教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其中“伊斯兰教世界”是指( )a波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 蒙古帝国 d. 阿拉伯帝国12、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 )a 采邑改革 b. 城市复兴 c. 庄园解体 d. 商品经济发展13、某一教育机构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神学”、“哲学”、“医学”、“法学”等,这一教育机构是( )a雅典学园 b. 西汉太学 c. 中世纪巴黎大学 d. 京师同文馆14、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a 采集渔猎 b 打制石器 c 人工取火 d 农业耕作15、在半坡遗址,考古发现了粟和粟壳的遗存。在河姆渡遗址,又发掘了大量的稻谷、稻茎遗存,经鉴定是人工栽培的水稻,这些都表明了半坡与河姆渡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下列因原始农业产生而出现的历史现象中,最早的是( )a聚族定居 b. 贵贱有别 c. 王位继承 d.水利工程16、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从黄帝说起;另外人们在山东嘉祥县的汉代画像石上也发现了黄帝像。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黄帝其人其事纯属编造不可深信 b. 黄帝的故事真实可信c是否有黄帝其人尚不能完全确定 d. 黄帝在历史上确有其人17、据现有的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区域创造了原始文化。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但是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 呈现八方雄起、满天星斗的姿态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 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18、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导致后者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社会的解体 b. 私有制的产生c国家的建立 d. 人性的退化19、今人要了解和研究夏代的社会状况,不能借助于( )a史记等文献记载 b. 夏代遗址的考古发掘c夏代的文字材料 d. 当时的青铜器等器物20、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神化传说 b 甲骨卜辞 c 史籍记载 d 口述史料21、以下关于商朝的国家体制说法正确的是( )a“内、外服”区分的是贵族等级 b. 方国联盟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松散的c商王朝是一个统一的集权国家 d. “四方”是指商王直接管辖的区域22、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户农民的农地中,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从其得名原因看,该青铜器的主要功能是( )a礼器 b. 兵器 c. 炊具 d. 农具23、荀子儒效篇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度的主体是( )a军事功臣 b. 宗族姻亲 c. 殷商王族 d. 富商大贾24、周朝建立后,在制度上进行了革新,其中对后世学说和政治思想影响深远的是( )a内外服制 b. 封邦建国体制 c. 井田制度 d. 礼乐制度25、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孔子眼中,“天下有道”的时代是( )a夏 b. 商纣 c. 西周 d. 东周26、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期,下列现象或价值观最可能在社会上盛行或被默认的是( )a争功逐利 b. 仁义道德 c. 礼乐教化 d. 无为而治2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体现这一历史特征的有( )公作则迟,分地则速 公室将卑,大夫皆富 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往 天不变,道亦不变a b. c. d. 28、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a 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29、战国时代,改革已经蔚然成风,下列对改革的影响,表达正确的是( )a支持改革的主要力量是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b改革否定了周朝的礼乐制度,诸侯国间差异扩大c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富国强兵,抵御匈奴的威胁d改革使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制度上出现趋同倾向3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 变法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31、史学家钱穆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之变,亦宜分辨其所变之大与小。例如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化。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化。自东汉到三国魏晋时代却又为一大变化。”其中“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化”指的是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 )a从战争走向和平 b. 从封建走向帝国c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民主走向专制32、史记秦始皇本纪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始皇实施了下列哪一措施( )a焚书坑儒 b. 郡县制度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3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a皇帝集权、追功逐利的时代 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时代c思想上获得空前统一的时代 d.国家强盛、边疆安定的时代34、导致秦末农民揭竿而起的直接原因是( )a秦朝暴政 b. 赋役繁重 c. 秦律严酷 d. 奸臣乱政 35、“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号召广大农民“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是( )a赵高 b. 陈胜 c.刘邦 d.项羽36、汉书礼乐志有这样的话:“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其中的“拨乱反正”的直接措施是(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铲除异性王的势力 d.大封同姓为诸侯王37.判断下面关于汉初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汉初继承了秦代郡县制统治者从“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出发,实行分封封国与中央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吴楚七国之乱”郡国并行提高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 38、贾谊治安策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而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削弱王国的封地 b.夺去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继承西周分封制39.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个制度是(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中朝制度40.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的转变,其本质是( )思想文化出现了倒退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限制 大一统中央集权得以加强a. b. c. d. 41、西汉时,中央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制官印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42.“他少怀大志,乘绿林、赤眉之机,顺应时势,进入义军,逐步掌握领导权,积极网络人才,纵横天下,权柄中央,治理社稷,成为一代圣明君主。”他是( )a刘秀 b. 刘备 c.刘彻 d.刘恒43、“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b.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c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c.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44、形成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的历史根源是 ( )a黄巾起义的影响 b.东汉后期政局的混乱 c.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d. 西汉王国问题的余患45、“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a 天命史观 b 循环史观 c 英雄史观 d 进步史观46、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 )a吴蜀建立了巩固的攻守联盟 b. 自然条件利于三国割据c三国经济同步发展,形成势力均衡 c. 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进程47、一位生长在北方的鲜卑族青年,响应政府汉化政策迁居洛阳,此后他的人生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a不得说汉语穿汉服 b. 开始潜心钻研儒家经典 c. 不得娶汉族女子 d.必须维持祖先的姓氏48、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于中国(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4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唐朝哪一时期的盛况?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50.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 )a.成都 b.泉州 c.徐州 d.长安二、非选择题:(共50分)(一)文明的足迹(二)文明的分布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下列地图中的数字,标识了这一区域中诸多文明的发源地。请根据数字写出相应的文明名称。(6分)(三)制度的演变观察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1) 左图和右图分别象征西欧中世纪前期和后期的政治制度,说出这两种制度的名称。左图:_ 右图_(4分)(2) 左图中,位于最底层的骑士与法兰克国王有没有直接的依附关系?(1分)这种制度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后果?(2分)(3) 右图中,国王与参加等级代表会议的哪一等级携手?(1分)目的是什么?(2分)图一图二(4) 概述从左图演变为右图的主要原因(2分)(四)中央机构的创设中国古代中央机构几经嬗变,其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势十分明显。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和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以批驳,甚至将其封还。因此,中书省和门下省须在政事堂上达成协议才成。尚书省是接受上述决议的执行机关。” 内藤湖南中国近世史(1) 钱穆认为: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并在中央政府设立政事堂,“皇帝不能独裁,宰相也不能独裁”,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理由。(6分)材料二: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虚线代表上下隶属关系,实线代表政令传达程序)(2) 审视材料二中表述三省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根据史实指出其还需完善之处。(2分)(五)第五大发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以下选官用人三字歌,回答问题。(18分)(1) 根据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示填写完整。(10分)(2)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4分)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4分)2014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二、 非选择题(共50分)(一)(6分)实物:b、e、f 文献:c 实物和文献史料兼具:a、d(二)(6分)(1)古埃及文明 (2)伊斯兰文明 (3)两河流域文明(4)古希腊文明 (5)古罗马文明(三)(12分)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趋势,市民阶层兴起。(四)(8分)(1)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皇权与相权彼此牵制,防止了宰相专权,同时,如果严格执行,皇权也会受到一定制约。(6分) 不同意: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使三省之间各有职掌、分工明细、职责明确,分散了宰相的权力;设立政事堂后,更使中书与门下,皇权与相权彼此牵制,防止了宰相专权,是真的。然而设立政事堂后,从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