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
编号:9332599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2.9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 重庆市 石柱 中学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重庆市,石柱,中学,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
内容简介:
重庆市石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答案】b【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把季节、自然生长规律与人的品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体现了“天人感应”思想,b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宇宙本源的探讨,排除c;材料未强调君王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于上天,因此排除d项。2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d. 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考点:汉代儒学。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没有形成一种专制力量钳制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随着秦汉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需要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因此出现“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体现了君主专制的确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符合题意。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发展的客观反映。a项错误,b与提议无关,秦时已完成统一,无法说明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排除d项。3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答案】b【解析】考点:宋明理学。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哲学”,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一些观点,形成了哲学思辨化的儒学理学,因此可排除a;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心即理,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与“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矛盾。王阳明强调本心体悟、反省,和“实践”相矛盾,排除c项;李贽是反正统的,排除d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获得“理”与材料本意相同。b项符合题意。4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答案】b【解析】考点:宋明理学。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以上是心学的观点;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这是程朱理学的主张;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这是两派共有的主张。故此题应选b项5“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早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构建了理论基础的是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卢梭【答案】a【解析】考点:智者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这种体制特征:“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不加区别的平等”,由此可知针对的是雅典的直接民主。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忽视道德,是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与材料中“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的信息一致,因此a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亚里士多德同样对直接民主持反对态度;卢梭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推动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排除d。6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 ;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a权利与金钱 b上帝和法律 c智慧与德行 d民主与科学【答案】c【解析】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给出填空的时期为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根据所学主要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智慧;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关注道德。因此c符合题意。7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天主教会是维护封建神学的工具b. 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c. 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d. 资产阶级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上帝【答案】b【解析】考点:文艺复兴。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严重的束缚了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欲望,因此资产阶级提出肯定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以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b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不是教会,而是“人”文主义,排除a项;材料没有关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财富不择手段,拜金主义盛行等,无法说明资产阶级个人私欲恶性膨胀,排除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神学,并不反对信仰上帝,排除d 。8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c.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答案】b【解析】考点:人文主义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尚未真正形成,排除a;启蒙运动倡导理性至上和科学思维,排除c;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而非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排除d。文艺复兴反对教会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宗教改革要求打破教皇的权威,提倡因信称义,获得灵魂自救的权力;启蒙运动反对专制主义,要求自由平等。因此三者都反对压迫,提倡人的解放,因此b符合题意。91912年,孙中山曾咨文参议院,以宋教仁所拟的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作为立法依据,被参议院拒绝。理由是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参议院的做法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理论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答案】c【解析】考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立法如受命于政府,有损立法独立之尊严”,说明参议院要求立法权与行政权分离,符合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学说,因此c符合题意。康德、伏尔泰 、卢梭的观点未体现。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c.人定胜天,天顺人意 d.勤劳致富【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顺天时,量地利”,即尊重自然规律安排生产活动,并不是所谓的听天由命,排除a;材料未体现“天顺人意”,排除c;也没有涉及关于劳动与富裕的关系,排除d。材料大意为“顺应天时,裁量地利,根据规律办事,那么用力少而成功却多”体现了因时制宜,因地制宜,b符合题意。11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京剧【答案】a【解析】 考点:古代绘画艺术。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限制可直接排除c项汉赋和唐诗;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傩戏、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bd;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风俗画则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世俗化,因此a项符合题意。 12“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 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a.李煜b.柳永c.苏轼 d.辛弃疾【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所学可知宋代开豪放派词风的是苏轼,因此c项符合题意。其他几项均与事实不符。李煜和柳永属于婉约派,辛弃疾是南宋豪放派代表人,晚于北宋苏轼。因此abd均与题意不符。13有学者认为:17世纪末的英国,既实现了“地上(指社会)的平衡”,又建立起“宇宙体系平衡”。有了对“地上的平衡”的信心,才推动人们去研究、认识宇宙中的平衡体系。该评论所说的两个“平衡”应分别指a英国议会制的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b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进化论的提出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相对论理论提出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答案】d【解析】考点:牛顿力学定律。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早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已经产生,英国国教地位确立是通过16世纪宗教改革,排除a;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是在18世纪,进化论是在19世纪中叶由达尔文提出,排除b;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相对论理论提出是在20世纪初,排除c;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牛顿提出经典力学理论是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两者都是在17世纪末,因此d符合题意。14牛津大主教威尔伯福斯在一次辩论中认为:从达尔文先生的理论当中,我们只能得出两种结论:要么是人类缺少一个不朽的灵魂,或者相反,每个动物、每种植物都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这种观点a.认为达尔文在科学成就上毫无建树 b.实际上承认了宗教神权思想存在c.肯定了达尔文对人类进化的观点 d.有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答案】d【解析】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威尔伯福斯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内容进行的评价,而非对达尔文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评价。根据所学可知,正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动摇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理论基础,体现了科学的巨大威力,所以才引起了宗教界的震动,因此威尔伯福斯的话恰恰从侧面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成就巨大,排除a;材料没有强调上帝和教会的权威,排除b;从其对达尔文的认识上来看不是对其肯定,而是故意曲解达尔文的观点否定进化论,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宗教的权威性。达尔文进化论认为人类起源于某些原始细胞 ,后来逐渐进化变成了鱼,两栖动物,哺乳动物等,其中一些哺乳动物再经过进化变成古代的类人猿,然后才进化成人。威尔伯福斯正是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歪曲。d符合题意。15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机18311888188957158计算机19361946194610010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答案】b【解析】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蒸汽机、发电机和计算机分别是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代表性发明。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三项发明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生产推广的年差逐渐缩小,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故选b。16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答案】b【解析】考点:“中体西用”的反思。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郭嵩焘认为西方强大的“本”是“朝廷政教”即政治制度。反观洋务运动只学习了其“末”(器物),而没有学习其“本”(政治制度),所以无法达到强国的目标。郭嵩焘主张本末皆学,所以这是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突破,b符合题意。郭嵩焘认为也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因此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排除a;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奠定的,排除d。17针对洋务运动,胡燏棻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则人人有争利之心。”胡燏棻认为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 a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b大力发展民营企业c培养中国自己的建设人才 d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答案】b【解析】考点:洋务思潮。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制器”、“ 广开各厂”、“ 争利”等信息重点强调的是经济,并未体现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并未强调发展近代教育以培养建设人才,排除c项;材料重点强调是官营还是允许民营,未提及引进技术的问题,排除d项;胡一方面强调“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一方面指出必须准许“民间自为讲求”,因此可以看出其主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b项符合题意。18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答案】a【解析】考点:维新思想的影响。依据材料中“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看出维新派在向国人介绍世界地理知识,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故国人观看世界地图,并不能说明西学的传播和世界潮流的认识,排除b、d;国人观看地图也不是一种群众运动,故排除c。选a。19(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 b重视道德 c思想自由 d民主科学【答案】a【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可以理解为蔡元培校长“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亦即注重学识,而不看其“言动”,听其自由。用人贵在于才,不必“求全责备”。由此看来他在任用教员时以学识优先,a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为体现。201894年孙中山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答案】c【解析】考点:三民主义。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可以得出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a表述正确;从“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可以得出对满清贵族统治的强烈不满, b表述正确;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可以得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d表述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建立何种政体,c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解不正确,c符合题意。21“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邓小平“南方谈话”a最先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b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答案】d【解析】考点:南巡讲话的作用。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时间为1985年,排除a项;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是在1979年,排除b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十五大上,排除d项。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计划于市场,号召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快一些。起到了打破思想认识误区,坚定人们社会主义信念的作用,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22梁启超说:“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吾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a顾炎武主张民权共和 b梁启超主张恢复三代制度c梁启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可知其思想产生于明清之际;再抓住“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的信息,可知该思想成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该思想具有民主色彩,故d项正确。23与下列四位安徽名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l庄子 图2吴敬梓 图3李鸿章 图4陈独秀图1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代表作道德经 图2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儒林外史图3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其主张:“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图4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文学改良刍议a b c d 【答案】d【解析】考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项错误,道德经是老子的作品;项正确,吴敬梓的代表作是儒林外史,是代表性的讽刺小说;项是正确的的,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洋务活动;项错误,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作品,故选d。24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答案】d 【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元杂剧的兴盛、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都是适应市民阶层精神文化需要的产物,因此题干现象表明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故d项正确;ab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5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立宪救国、革命救国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这反映出民族危机的加剧救国思想的成熟民族意识的觉醒共和观念的普及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救国思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救国思潮轮番实践,反映了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呈现出明显的救国急迫感;也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正确;各种思潮都有反映了尚未找到一种成熟的思潮。各种思潮里面有立宪思潮,体现共和观念未普及。因此错误。故选c26 20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曾出现过“思想狂飙激荡,学术百家争鸣”的现象。其原因有 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发展 经济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尊孔复古”的出现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动摇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新文化运动。材料时间指明的是第二个十年,这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与当时的新式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辛亥革命对封建势力的冲击密不可分,故选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相反。27右图是青年杂志的封面,上面印着法语“la jeunesse”(青年)和“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这样的设计反映了创办者精通法国语言文化 宣扬励志实干宣传西方文明 致力思想启蒙a b c d【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大力宣传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起了思想启蒙的重要作用,故正确;材料“艰苦力行之成功者”、“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头像”,体现了宣扬励志实干的精神,故正确;是理解错误。所以应选d。28.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 政治民主化 d 国防现代化【答案】c【解析】考点:甲午中日战争。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由此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变革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由此可知多出的“一化”指的是政治民主化。故c项正确。2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a【解析】考点:百家争鸣。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b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而题干属于学术上的争鸣,故b项错误;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30.以第八次、第十二次、第十四次、第十六次党的代表达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组是 a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b主要矛盾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d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答案】b【解析】考点:建国以来党的重要的代表会议。中共八大主要是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的矛盾和主要任务;十二大主要是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十四大则是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六大则是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共40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亦无定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摘编自李贽藏书、焚书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材料三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6分)(2)材料二中,两人的基本思想分别是什么?(4分)其共同点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评价的“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与李贽思想主张产生的相同时代背景。(4分)(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2分)【答案】(1)基本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6分)(2)主张:分别是因信称义、先定论。(4分)共同点:信仰得救(信仰上帝)。(2分)(3)指导思想:人文主义。(2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队伍壮大。(4分)(4)实质:一场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2分)【解析】考点:(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中李贽强调“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体现了其否定孔子权威性、反对将儒学教条化的主张;“夫童心者,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体现了其绝假纯真的“童心说”;“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可以理解为“只要是男子的学问见识都比女子的学问见识长,这怎行呢?”反映了李贽反对歧视妇女的主张。(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马丁路德”、“义人必因信得生”、“ 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等信息可以得出是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可以得出是加尔文的先定论。不论是因信称义还是先定论,二者都主张“信仰上帝”对人的灵魂得救的作用。(3)根据所学可知欧洲近代有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文艺复兴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起点。该运动反对教会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人性,因此“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反映,因此要从他们生活的政治经济环境来分析: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和文艺复兴都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资本主义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重庆市石柱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2599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