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3年高中历史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历史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33768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1.7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促进 民族 融合 同步 新人 选修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3.3,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促进,民族,融合,同步,新人,选修
内容简介:
【三维设计】2013年高中历史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一、经济的复苏与繁荣1农牧业的发展(1)生产工具特别是整地碎土工具,比过去复杂得多,耕作技术提高。(2)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增多,人口增长。(3)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4)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起来,畜牧业得到发展。2手工业生产活跃(1)丝织业:发展尤为显著,绢布的产量大为增加,府库绢帛之多,达到魏晋以来的最高水平。(2)制瓷业:北方青瓷出现,对后来唐宋时期北方制瓷业的繁盛有直接影响。3商业的活跃(1)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2)政府重新开始铸造铜钱,使实物交易逐步为货币交易所代替。(3)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上图为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这反映了北魏经济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分析出现该突出特点的原因。我的思考突出特点:商品经济发展,商业活动活跃。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二、政权封建化的加速1背景迁都洛阳以后,鲜卑族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2措施(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下诏兴办太学,广招生员,教授儒家经典。(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要求臣民按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模仿汉族官制,将北魏官制定为九品,改变官职名称。修订律令,适应中原地区的法律需要。3影响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表现(1)鲜卑族:经济生活:内迁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农民,鲜卑贵族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习俗变化: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2)汉族:鲜卑族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汉族从服饰或风度上,受鲜卑族文化的影响。(3)影响: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这是赞扬北魏民间武装力量首领李波的妹妹李雍容的诗。你认为诗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现象在该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的思考问题:鲜卑族原有的文化精华融入汉族文化之中,它深深影响了汉族的生活方式。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一、如何正确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主要表现为实行均田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和礼仪制度、尊儒崇经以及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措施。(1)从根本上看,汉化政策的本质是鲜卑族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鲜卑族逐步接受汉族的农耕生产方式、封建统治制度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一汉化过程实质上是封建化过程。(2)从作用上看,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中原的鲜卑劳动者成为农民,他们经营土地,生产方式由游牧过渡到农耕,且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其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之中得到传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特别提醒封建化就是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民族融合也不是鲜卑族文化的完全丧失,而是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如服饰、风俗、食物等。二、孝文帝调整生产关系有哪些表现?(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革土地制度,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即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一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受庇于豪强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调整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实行三长制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三长制的实行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对人民的控制。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胡汉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考查点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命题立意对孝文帝改革的考查大多通过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学生对改革内容及影响的识记与理解。考试命题一方面要立足孝文帝改革在社会经济、政权封建化及民族融合方面的影响加以具体分析;另一方面要与同是封建化改革的商鞅变法进行对比,认识二者的异同点。这启示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对不同类型的改革进行对比来分析 (2013江苏高考)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白寿彝中国通史探究(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说明历史现象、阐释历史事物、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条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特点”据材料信息“创新”“最有功焉”等回答。第(2)问,“作用”结合材料信息“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等回答;“原因”从北魏国情和孝文帝个人因素方面回答。第(3)问,“问题”结合材料信息“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民族关系”不难作答;“基本因素”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3.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3768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