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无答案).doc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无答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34123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02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无答案) 辽宁省 东北 育才 中学 历史 一轮 复习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商业 城市 答案
资源描述:
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无答案),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无答案),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商业,城市,答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习目标】掌握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重点难点】市坊界限被打破 二、重点问题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在各历史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商业产生(原因: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 商朝:西周: 春秋战国: 隋唐: 宋代: 元代:明清商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1)周秦唐代:严格控制阶段:(2)宋代放松管理:(3)明清:中国古代商业有哪些特点?(1)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极不平衡;(2)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3)商业活动逐渐突破了时空的限制;(4)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商品经济始终没有占据主导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材料二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重农抑商”政策(1)兴起的原因:(2)发展概况:战国商鞅变法提出汉代继续执行中唐以来有所松动(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强化(根本原因:为了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2)评价:积极:消极: 【知识图表】 发展概况:原始社会-商朝-周朝-春秋战国-隋唐-宋元-明清商业的发展 城市:周秦至唐 代-宋代-明清(主要掌握城市格局和功能的变化) 产生时间、原因 重农抑商 概况:战国(产生)-汉(发展)-唐宋(松动)-明清(强化) (政策) 评价:(积极、消极) 特征【知识延伸】一 草市,指中国宋朝开始在各城市城墙范围之外发展起来的商业区。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草市草市的前身是唐朝坊市制度下乡村的定期集市。到宋朝,部分集市逐渐发展成为居民点,甚至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与城墙以内的原有市区并无区别乃至超过。至今,一些城市如成都等还有“草市”地名。 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期间,开始将这些草市视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同乡村地区加以区别。此后,这些草市逐渐融入附近城市,发展成为城外的镇。二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认识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如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课后练习】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2、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与居住区隔开 有专门官员管理 又叫草市 开市闭市有严格时间规定a b c d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和民众衣食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开始形成 b经济作物广泛种植,麻布成为民众主要服装和被褥原料c商品经济繁荣,社会上广泛使用纸币 d玉米、甘薯逐渐成为米、面之外新的主食品种5、宋代城市中的“市”比汉唐时期有了进一步的突破和发展,主要表现在a“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早市、夜市昼夜相连c商业区和住宅区不再分开 d对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6表1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表1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7、宋徽宗时期,宋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表明宋政府对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的现实无可奈何。这说明宋政府巧立名目,征收苛捐杂税 宋代的城市管理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唐代以前的“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a b c d8、明清时期中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商人群体是a粤商和徽商 b徽商和晋商 c闽商和粤商 d台商和港商9、(08湛江一模)“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反映出明中叶以后中国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a商人长途贩运 b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c南北交通发达 d“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10、图3为北宋东京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 b c d11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1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14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15、下列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a中国的隋唐时期 b中国北宋时期 c近代英国 d近代美国17、孙承泽在春明梦余录中说:“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一切中外公私咸取给焉”。这一现象出现于a汉代 b唐代 c元朝 d明朝18、就论证中秋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a神话传说 b考古挖掘 c政府声明 d古籍记载19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 b c d20、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之女(婚嫁)唯财是计,不问非类”。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d民主思想的影响21、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商品经济日益发达22、西汉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从根本上说得利于 a封建经济的繁荣 b丝绸之路的开辟 c统治者的开明政策 d实力雄厚大商人的出现 23、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 a.废除五铢钱 b.市坊分区 c. 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24、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c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25、 (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26、(2009高考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27、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b c d28、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 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 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29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30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31.主观题: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明谢肇制五杂俎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辽宁省东北育才中学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商业与城市学案(无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41236.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