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详析+知识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测评)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pdf)岳麓版必修1.pdf

秋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详析+知识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测评)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pdf)岳麓版必修1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3430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7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教材 知识 能力 提升 综合 测评 1.4 专制 集权 不断加强 解析 pdf 岳麓版 必修
资源描述:
秋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详析+知识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测评)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pdf)岳麓版必修1,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能力,提升,综合,测评,1.4,专制,集权,不断加强,解析,pdf,岳麓版,必修
内容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坚定不移的智慧是最宝贵的东西, 胜过其他一切。 德谟克里特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治制度。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是这一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上图是清雍正皇帝的画像, 他在位期间把君主专制发展到顶点。我国历史上最早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是谁? 哪一机构的设置, 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点?知识点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汉唐五代十国宋巩固集权政权并立藩镇割据王国问题推恩令1 .汉代(1) 背景:西汉初年, 刘邦推行郡县制, 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公元前1 5 4年, 爆发“ 七国之乱” 。(2) 措施:汉景帝武力平叛。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强干弱枝, 监察地方。2 .宋代(1) 背景:唐中叶“ 安史之乱” 之后, 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唐朝灭亡后又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9 6 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2) 措施收精兵:a .内容: 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殿前司、 侍卫马军司、 侍卫步军司等“ 三衙” 统领, 但发兵权归枢密院。b .作用: 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 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削实权:a .内容: 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在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 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武臣不掌握州郡。b .作用: 削弱了地方权力,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钱谷:a .内容: 中央掌握各州郡的大部分财赋。b .作用: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安定。(3) 评价进步性: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处于绝对上风。局限性: 造成了“ 冗官” “ 冗兵” “ 冗费” 的国家财政危机。 书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爱迪生链接 转运使官名。始置于唐代, 初称“ 水陆发运使” , 管理洛阳、 长安间的粮米运输事务。后设“ 江淮转运使” , 掌江南各道的水陆转运; “ 诸道转运使” , 掌全国谷物财货的转输和出纳, 由宰相及盐铁使等官兼领。宋初为集中财权, 改置专职的“ 都转运使” , 转运使掌一路或数路财赋, 有监察地方官吏的权力。其后职掌扩大, 兼理边防、 治安、 钱粮、 巡察等事务, 成为府、 州以上的行政长官。辽、 金亦于诸路设转运使, 金代另于京城设“ 都转运使” , 以掌管钱谷的征收、 转运和仓库出纳。元、 明、 清均设有“ 都转盐运使” , 是专管盐务的长官。知识点二 皇权的不断加强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1 .明初废丞相(1) 原因: 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 内乱频繁的教训。(2) 目的: 强化皇权。(3) 经过: 明太祖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下令裁撤中书省, 废除丞相, 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 直接管理国家政事, 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4) 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 0 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2 .明初设内阁(1) 原因: 明太祖废除丞相后, 全国重大政务都由他亲自处理, 事务繁多。(2) 设立:设置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但不能参决政事。明 成祖 时 设立 内阁, 大学 士开 始参 与军 国 大 事 的商讨。(3) 发展: 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 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阁臣有“ 票拟” 之权。3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 原因: 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2) 时间: 雍正年间。(3) 职权: 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 后来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 制定军政大计、 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4) 影响: 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探究 军机处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它的特点有哪些?提示: 原因: 用兵西北,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特点: 保密性强。机构精干, 办事效率高。是皇权高度加强的产物。4.唐宋以来政治制度变化的特点: 自唐宋以来政治制度的变化, 清晰地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链接 内阁阁臣与丞相的异同点比较: 内阁阁臣和丞相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但是地位不同。丞相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 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明朝的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因此, 阁臣只是皇帝的侍从, 其职权大小、 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注意 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其演变的基本规律是相权被日益削弱、 分割直至废除, 专制皇权日益加强。拓展点一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 .原因(1) 根本原因: 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使割据政权能够独立存在。(2) 重 要 原因: 中 央 集权 措施 不 得力, 使 割 据 势 力 恶 性膨胀。2 .实质: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3 .表现(1) 汉初出现了“ 七国之乱” , 至汉武帝时, 王国问题得以解决。(2) 唐中期“ 安史之乱” 后, 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五代十国, 至北宋初年,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藩镇问题得以解决。4 .趋势: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逐渐加强。5 .中央集权的影响(1) 积极方面: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有利于稳定政局,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 消极方面: 高度的中央集权, 造成地方对中央的绝对依赖和服从, 地方缺乏自主权, 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拓展点二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及影响1 .强化措施(1) 明朝废丞相, 设内阁,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2) 雍正时设军机处,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 .影响(1)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 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 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 文化的交流、 发展和提高, 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 消极作用:经济上, 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特别是明末清初以后,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 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 民主思想和行动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 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 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主干点一 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例1】 西汉初期的政治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按照自然行事, 倾听自然的话。 赫拉克里特在于( )a .皇帝制度b .中央机构c .监察体制d .地方建制【 剖析】 政治体制即政治制度, 通常是指有关政体的制度。秦朝在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 而西汉在地方上推行的是郡国并行制。西汉封国中的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 实际上等同于“ 独立” 国家。【 答案】 d【 例2】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 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察举制b .设置刺史c .取消封国d .创设御史大夫【 剖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时期监察制度的有关内容。必须明确汉武帝时为加强对诸侯王及地方高官的监察,设立了刺史这一官职。a项是选拔人才的制度;c项早已解决;d项是秦始皇的政策。【 答案】 b主干点二 皇权的不断加强【 例3】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 “ 以天下之广, 四海之众, 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 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划, 于事稳便, 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 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 五条不中,中者信善, 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 乃至累年, 乖谬既多, 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 不旋踵而亡。汉、 唐、 宋因之, 虽有贤相, 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 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 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材料三 罢丞相不设, 析中书省政归六部, 以尚书任天下事, 侍郎贰( 副) 之, 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帝方自操权柄, 学士鲜所参决。 明史职官志(1) 据材料一、 二, 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 各是怎样做的?(2) 综合 上述 材料, 比较 唐朝、 明朝 皇权 与 相 权 关 系 的异同。【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唐明两朝对丞相的态度及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第(1) 问对材料一、 二进行归纳根据, 并结合史实来回答。第(2) 问对异同点, 结合史实与材料进行归纳。【 答案】 (1) 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做法: 宰相等先集体议政, 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应集权于皇帝一身。做法: 废丞相, 中央各部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 皇帝总揽大权。(2) 相同: 最高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 相权的存废都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不同: 唐太宗把皇权和相权协调起来, 注意发挥宰相的参政辅佐作用; 明太祖把君主专制与宰相制相对立, 从制度上取消相权, 以保证皇权的绝对权威。1 .封泥又叫“ 泥封” 。它不是印章, 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的封泥, 从中可以看出西汉地方制度所具有的特点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b .广泛推行封国制c .实行郡、 县两级制d .推行单一县制2 .“ 诸侯王死后, 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 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 由郡县统辖。 ” 这是汉代的( )a .设置通判b .“ 推恩令”c .藩镇割据d .行省制度3 .观察下列图片, 西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 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 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 .皇权不断加强c .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 .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4 .(湛江检测)西汉贾谊在 治安策 中说: “ 欲天下之治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 国小则亡邪心。 ” 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 .分封建国b .剥夺王侯爵位c .“ 推恩令”d .“ 附益之法”5 .( 汉武帝元朔二年) 正月诏曰: “ 梁王、 城阳王亲慈同生, 愿以邑分弟, 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 朕将亲览, 使有列位焉。 ” 于是“ 藩国始分, 而子弟毕侯矣” 。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 .施恩与诸侯子弟b .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c .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 .削弱诸侯王的力量6 .有人评价说, 宋朝一代, 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 又有人说, 宋 朝 一 代, 目 不 见 官。导 致 这 一 局 面 的 主 要 原 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7 .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 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 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 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 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 交门下省审核后, 再交尚书省, 尚书省交工部、 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 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 直送工部、 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 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不读书的人就不能算是一个完人。 赫尔岑a .秦、 唐、 元b .秦、 唐、 明c .秦、 元、 清d .汉、 宋、 明8 . 明史 记载: “ 居正为政, 以尊主权、 课吏职、 信赏罚、 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 朝下而夕奉行及吏部左侍郎张四维人, 恂恂若属史, 不敢以僚自处诏尽削居正官秩, 夺前所赐玺书、 四代诰命, 以罪状示天下。 ” 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生前死后的不同状况折射出( )a .内阁职权大小取决于皇帝的旨意b .内阁成为法定的中央决策机构c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度激化d .六部正式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9 .利玛窦在 中国札记 中说: “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 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 .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 .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 .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 0 .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 大龙票” , 请推断邮票取名“ 大龙” 的主要原因是( )a .龙是皇室的象征, 代表皇权至高无上b .龙有霸气, 代表中国的强盛c .军机处建议, 皇帝审批d .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1 1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哀帝说: “ 丞相者统理海内, 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 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 “ 自秦以下, 人君天下者, 皆不鉴秦设相之患, 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 “ ( 夏、 商) 周、 汉封建而延, 秦郡邑而促( 短促) 。 ”材料三 两汉时期, 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 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丞相病了, 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 有一天, 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 开始大臣们还坐着, 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 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 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 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 明文规定“ 大朝议” 须“ 众官皆跪” 。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 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1) 在加强中央集权集方面, 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 试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2) 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西周、 秦、 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3) 秦朝、 西汉、 宋代、 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4) 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 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与点拨1.a 2 .b 3 .b4 .c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 国小则亡邪心” 可判断作者认为封国变小, 实力减弱后就无法对抗中央, 故应是“ 推恩令” 。5. d6 .c 点拨: 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了宋朝出现“ 冗官” 现象, 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 可知这主要是由于宋太祖鉴于唐未藩镇割据而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的后果, 故c项正确。a项是现象,b、d两项是次要原因。7 .b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中蜀郡、 丞相与诸卿、 皇帝等可判断最早为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了唐朝中书、 门下、 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中“ 阁臣据皇帝旨意” 可判断出是明朝废丞相后实行的内阁制。8 . a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和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内阁的设置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内阁的权力取决于皇帝的旨意, 它本身只是一个内侍机构。9 .b 点拨: 从材料中“ 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说明a项错误。“ 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 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说明b项正确,c项错误。“ 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说明d项错误。1 0 . a 点拨: 龙是皇室的象征, 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所以皇帝经常称自己是“ 真龙天子” , 此邮票的用意即在于此。1 1 .(1) 中央的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问题; 官吏选拔制度问题。(2) 西周实行分封制; 秦实行郡县制; 元在地方推行“ 行省” 制度。(3) 秦朝设置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西汉武帝设置“ 中朝” , 丞相成为执行机构; 宋代, 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 设置枢密使、 参知政事和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军权、 行政权和财政权; 明朝废掉了丞相,君主专制空前强化。(4) 趋势: 皇权逐渐加强, 专制统治导致最高统治者权力日益膨胀;而相权从辅佐到被排斥, 再到日益削弱。反映了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 朝中大臣地位下降, 皇权加强。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没有智慧的蛮力是没有什么价值的。 克雷洛夫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西汉专制集权的加强西汉初年的郡县制和封国制文景时期中央与王国的战争汉武帝对王国问题的解决:推恩令唐末五代的割据战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北宋的建立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明清皇权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解析与探究 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有无本质的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 你认为统治者态度的转变,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答案: 态度: 汉哀帝把丞相视为股肱, 放在很高的地位; 唐太宗认为国家大事与宰相等大臣议决,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有利于克服个人决策的局限性; 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权乱政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但是多数君主并没有总结这一教训。有无区别: 没有本质的区别。重视宰相的作用和贬低宰相的作用都是从巩固其统治来考虑的。影响: 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 难免出现失误。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 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 从而导致官僚主义、 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所有这一切, 都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自我测评1.导致汉初“ 七国之乱” 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导致汉初“ 七国之乱” 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主要原因是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汉初大封同姓诸侯王, 后来诸侯王羽翼丰满, 国势日盛, 自征赋税, 私铸钱币, 割据一方, 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 唐朝安史之乱后,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从根本上看, 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是由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2.汉武 帝 和 宋 太 祖 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采 取 的 措 施 有 何异同?答案: 相同点: 在中央削弱、 分割宰相的权力、 加强皇权和在地方上削弱地方机构的权力。不同点: 在中央, 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决策机构来削弱宰相的权力; 宋太祖则通过分割宰相的军权、 财权, 乃至行政权来削弱宰相权力。在地方上汉武帝主要是削弱王国势力和建立对地方官的监察机制; 宋太祖则将地方精兵, 财权、 行政权收归中央。3.根据本课的内容, 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提示: 皇 权 不 断 加 强; 分 割 宰 相 的 权 力; 废 丞 相, 皇 权独揽。活动建议 查找资料, 议一议, 明清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提示: 可展开小组讨论,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网络、 书籍、 资料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但要注意分析的全面性和层次性。1.(海南)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 主管一省之民政、 财政的官员, 俗称“ 藩台” 。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b.枢密使c.三司使d.布政使【 解析】 清代主管民政、 财政的官员的正式名称是布政使。【 答案】 d2 .(江苏)柳宗元 封建论 载: “ 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 亦以明矣。 ”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朝b .西汉c .南北朝d .唐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 有叛国而无叛郡” 可以得出当时存在着郡县与封国两种体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郡国并行制存在于西汉初年。【 答案】 b3 .(山东)宋朝形成了“ 中书主民, 枢密院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伴随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中央辅政机构也不断调整, 其中通过分化相权来加强皇权是调整的重要表现。通过题干材料不难看出, 宋朝的相权被划分为“ 民、 兵、 财” 三部分, 因此c项正确。a项为错误选项,b项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d项与题 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干无关, 因为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官僚机构, 而不是地方。【 答案】 c4 .(浙江)关于明代内阁,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 设内阁制b .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 .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d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解析】 设置内阁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 后来入阁官员的权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秋高中历史(教材知识详析+知识能力提升+综合能力测评)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含解析pdf)岳麓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4303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