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9335964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24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灯火****19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方**(实名认证)
河北
IP属地:河北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办公楼
框架
结构设计
last
- 资源描述:
-
武 汉 某 办 公 楼
框 架 结 构 设 计
专业: 土木工程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 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4
第二部分:结构计算单元确定及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5
第三部分:荷载计算 7
第四部分: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4
第五部分: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0
第六部分:截面设计 38
第七部分:楼板设计 54
第八部分:楼梯设计 57
第九部分:框架变形验算 60
第十部分:基础设计 66
第十一部分:科技资料翻译 71
第十二部分:设计心得 82
参考资料: 84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继续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武汉某办公楼框架结构设计》。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设中期,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并积极请教指导老师。特别是毕业设计期间工作比较忙,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的处理。在毕设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在毕设中的指导批正,使我在自我所学的基础上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设计的将近三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Word。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09年5月
内容摘要
本设计主要进行了结构方案中典型横向框架的抗震设计。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进行了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震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 是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此外还进行了结构方案中的室内楼梯的设计。完成了平台板,梯段板,平台梁等构件的内力和配筋计算及施工图绘制。
关键词: 框架 结构设计 抗震设计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1 毕业设计概况
建筑地点:北京市
建筑类型:六层综合办公楼,框架填充墙结构。
建筑概况: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室内外高差450mm,楼盖及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楼板厚度取120mm,填充墙采用蒸压白砂砖砌块。
门窗使用:门厅大门采用钢门,其它为木门,门洞尺寸为1.5m2.5m,窗为铝合金窗,洞口尺寸为1.5m2.1m,和1.2m1.8m
地质条件:根据设计任务说明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200KN/M2。
结构概况: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基础为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混凝土C20,其余混凝土为C30.
第二部分:结构计算单元确定及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柱网与层高:本办公楼采用柱距为6.0m的内廊式小柱网,边跨为6.0m,中间跨为2.7m,层高取首层为4.5m,其余为3.3m,如下图所示:
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楼板的均布活载和恒载经梁框架柱,再由框架柱传至地基。
根据以上楼盖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力途径,本办公楼框架的承重方案为横向框架承重方案,这可使横向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大,增加框架的横向侧移刚度。
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梁、柱、板截面尺寸的初步确定:
1、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度的1/12至1/8。本方案取1/106000=600mm,截面宽度取6001/2=250mm,可得梁的截面初步定为bh=250*600。楼板取120mm,楼梯板及休息平台板为100mm,平台梁250400。
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
梁截面尺寸(mm)
混凝土等级
横梁(bh)
纵梁(bh)
AB跨、CD跨
BC跨
C30
250600
250400
250600
柱截面尺寸(mm)
层次
混凝土等级
bh
1-6
C30
600600
1.横梁线刚度i b的计算:
类别
Ec
(N/mm2)
bh
(mmmm)
I0
(mm4)
l
(mm)
EcI0/l(Nmm)
2EcI0/l(Nmm)
AB跨、CD跨
3.0104
250600
4.50109
6000
2.251010
4.501010
BC跨
3.0104
250400
1.33109
2700
1.481010
3.341010
2.柱线刚度i c的计算:I=bh3/12
层次
hc(mm)
Ec(N/mm2)
bh
(mmmm)
Ic
(mm4)
EcIc/hc
(Nmm)
1
4500
3.0104
600600
1.081010
7.21010
2--6
3300
3.0104
600600
1.081010
9.821010
第三部分: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 0.0220=0.4 KN/m2
100-140厚(2%找坡)膨胀珍珠岩 (0.10+0.14)/27=0.80 KN/m2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1225=3 KN/m2
15厚石灰抹底 0.01516=0.24 KN/m2
屋面恒载 3.98 KN/m2
边跨框架梁自重 0.250.625=3.75 KN/m
梁侧粉刷 2(0.6-0.1)0.0217=0.34 KN/m
中跨框架梁自重 0.250.425=2.5 KN/m
梁侧抹灰 2(0.4-0.1)0.0217=0.204 KN/m
因此,作用在顶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6AB! =g6cd1= 4.09KN/m
g6BC= 2.704 KN/m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5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520= 0.5 KN/m
120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0.1225=3 KN/m
15厚板底石灰抹底 0.01516=0.24 KN/m
楼面恒载 3.24 KN/m
边跨框架梁及梁侧粉刷 4.09 KN/m
边跨填充墙自重 0.25(3.3-0.6)19=12.825 KN/m
墙面粉刷 (3.3-0.6)0.02217=1.836 KN/m
中跨框架及梁侧粉刷 2.704 KN/m
因此,作用在中间层框架梁上的线荷载为
gAB! =gcd1=18.75 KN/m
gBC1=2.704 KN/m
gAB2 =gcd2=19.44 KN/m
gBC2=8.748 KN/m
(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0.250.6625=22.5 KN
粉刷 0.02(0.6-0.1)2617=2.04 KN
1.2m高女儿墙 1.260.2519=34.2 KN
粉刷 1.20.022617=4.896 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60.563.98=35.82 KN
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99.46 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0.250.6625=22.5 KN
粉刷 0.02(0.6-0.1)2617=2.04 KN
连系梁传来屋面自重 0.5(6+6-2.7)1.353.98=24.98 KN
0.563.983=35.82 KN
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 85.34 KN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边柱连系梁自重 22.5 KN
粉刷 2.04 KN
钢窗自重 21.21.80.45=1.944 KN
窗下墙体自重 0.250.85(6-0.5)19=22.2 KN
粉刷 20.020.855.517=3.179 KN
窗边墙体自重 0.25 (6-21.2-0.5)1.819=26.51 KN
粉刷 23.11.8170.02=3.79 KN
框架柱自重 0.50.63.325=24.75 KN
粉刷 1.70.023.317=1.907 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60.563.24=29.16 KN
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137.98 KN
中柱连系梁自重 22.5 KN
粉刷 2.04 KN
内纵墙自重 6(3.3-0.6)20.2519=153.9 KN
粉刷 62.720.0217=11.02 KN
扣除门洞重加上门重 -2.10.8(5.24-0.2) =-16.93 KN
框架柱自重 24.75 KN
粉刷 1.907 KN
连系梁传来楼面自重
0.5(6+6-2.7)1.353.24=20.34 KN
0.561.53.24=14.58 KN
楼面活荷载计算
p6AB =p6CD=1.56=9 KN/m
p6BC=1.52.7=4.05 KN/m
p6A=p6D=331.5=13.5 KN
p6B=p6C=0.59.31.351.5+0.25661.5=9.42+13.5=22.92 KN
pAB=pCD=1.56=9 KN/m
pBC=22.7=5.4 KN/m
pA=pD=331.5=13.5 KN
pB=pC=0.59.31.352+0.25662=12.56+18=30.56 KN
2.风荷载计算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W=βz. μs.μz.W0
因结构高度 H<30m ,可取βz=1.0;
对矩形平面 μz=1.3;
可查荷载规范,当查得的μz<1.0时,取μz=1.0
将风荷载换算成作用于框架每层节点上的集中荷载,计算过程如表:
风荷载计算:
层次
βz
μs
Z(m)
μz
W0(K0.55N/m)
A(m2)
Pw(kN)
6
1.0
1.3
21
1.25
0.55
9.9
8.85
5
1.0
1.3
17.7
1.18
0.55
19.8
16.71
4
1.0
1.3
14.4
1.10
0.55
19.8
15.57
3
1.0
1.3
11.1
1.01
0.55
19.8
14.30
2
1.0
1.3
7.8
1
0.55
19.8
14.30
1
1.0
1.3
4.5
1
0.55
23.4
16.73
3. 地震作用计算
因本办公楼为长方形布置柱网,纵向柱网使得整体纵向刚度较大,仅考虑水平地震对横向柱网影响即可。采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力,为求基底剪力,先要计算结构各楼层的总重力代表值。
总重力荷载统计
3.1 顶层总重力荷载 1203 KN
结构板 0.12(662+3.16)=9.06 KN
柱 0.250.6122.725=121.5 KN
梁 0.25(242+9.12)0.625=248.25 KN
墙 [(126-120.6)2.7+(3.12-40.6)2.7-1.52.13-0.82.12-1.22.12-1.52.13]0.2519 =750.12 KN
门 (1.52.13+0.82.12)5.24=67.12 KN
窗 (1.22.12+1.52.13)0.45=6.54 KN
3.2 六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8089 KN
屋面 3.9881.114.7=4744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梁 250.50.25[(81.1-130.6)4+11.414]+0.30.25(2.7-0.6)1425=1467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墙 [(452+29.4)3.3-1.21.851-1.51.85-0.82.149]0.2519 =6106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3 五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8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梁 250.50.25[(81.1-130.6)4+11.414]+0.30.25(2.7-0.6)1425=1467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墙 [(452+29.4)3.3-1.21.851-1.51.85-0.82.149]0.2519 =6106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4 四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8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梁 250.50.25[(81.1-130.6)4+11.414]+0.30.25(2.7-0.6)1425=1467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墙 [(452+29.4)3.3-1.21.851-1.51.85-0.82.149]0.2519 =6106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5 三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3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梁 250.50.25[(81.1-130.6)4+11.414]+0.30.25(2.7-0.6)1425=1467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墙 [(452+29.4)3.3-1.21.851-1.51.85-0.82.149]0.2519 =6106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6二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7207 KN
楼面 3.2481.114.7=33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梁 250.50.25[(81.1-130.6)4+11.414]+0.30.25(2.7-0.6)1425=1467 KN
柱 0.60.63.32564=1900 KN
墙 [(452+29.4)3.3-1.21.851-1.51.85-0.82.149]0.2519 =6106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1.851+1.51.85)0.45=56 KN
3.7一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19812 KN
楼面 3.2481.114.7=3362 KN
结构板 0.1281.114.725+0.0281.114.717=3385 KN
梁 250.50.25[(81.1-130.6)4+11.414]+0.30.25(2.7-0.6)1425=1467 KN
柱 0.60.64.52564=2592 KN
墙 [(452+29.4)4.5-1.22.151-1.52.15-0.82.549]0.2519 =8510 KN
门 0.82.1495.24=431 KN
窗 (1.22.151+1.52.15)0.45=65 KN
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自振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T1=0.22+0.035H/B1/3
式中 H为结构总高;
B为结构宽度。
即T1=0.22+0.035(53.3+4.5)/14.71/3
=0.52 S
设防烈度8度,由《抗震规范》查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max=0.16按近震Ⅰ类场地取Tg=0.2,则地震影响系数
α1=(Tg/T1)0.9
αmax=(0.2/0.52)0.90.16=0.067
结构总重力荷载为GE=107932KN
由基底剪力法计算公式:
FEK总=α1Geq=α10.85GE=0.067 0.85107932=6.1103KN
本办公楼结构共有14榀框架共同承受水平地震力,则每一榀框架承受的基底剪力为FEK= FEK总/14=6.1103/14=439KN
因T1 <1.4Tg,故可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每榀框架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力可按下式分配至各层节点处:
Fi=GiHiFEk/∑GiHi(i=1,2,3…6)
计算结果见下表:
层次
Hi(m)
Gi (KN)
GiHi(103KN.m)
Fi (KN)
6
21
18089
379
123
5
17.7
17207
304
99
4
14.4
17207
247
80
3
11.1
17207
191
62
2
7.8
17207
134
43
1
4.5
19812
89
29
第四部分: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一、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
横向自振周期的计算采用结构顶点的假想位移法。
按式Ge=Gn+1(1+3h1/2/H)将突出房屋重力荷载代表值折算到主体结构的顶层,即:
Ge=1023[1+33.6/(3.65+4.7)]
=650.8153(KN)
基本自振周期T1(s)可按下式计算:
T1=1.7ψT (uT)1/2
注:uT假想把集中在各层楼面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作为水平荷载而算得的结构顶点位移。
ψT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
uT按以下公式计算:
VGi=∑Gk
(△u)i= VGi/∑D ij
uT=∑(△u)k
注:∑D ij 为第i层的层间侧移刚度。
(△u)i为第i层的层间侧移。
(△u)k为第k层的层间侧移。
s为同层内框架柱的总数。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过程见下表,其中第六层的Gi为G6和Ge之和。
结构顶点的假想侧移计算
层次
Gi(KN)
VGi(KN)
∑D i(N/mm)
△ui(mm)
ui(mm)
6
18089
10404.2901
762600
13.641
265.989
5
17207
20331.6287
762600
26.661
252.685
4
17207
30258.9673
762600
39.679
225.685
3
17207
40186.3059
762600
52.696
186.006
2
17207
50096.4977
729530
68.670
133.31
1
19812
59715.0813
923810
64.640
64.64
T1=1.7ψT (uT)1/2
=1.70.6(0.265989)1/2
=0.526(s)
二、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结构高度不超过30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型为主,故可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即:
1、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q
Geq=0.85∑Gi
=0.85(18089+172074+19812+1203)
=50666(KN)
2、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а1
查表得二类场地近震特征周期值Tg=0.30s。
查表得设防烈度为8度的аmax=0.16
а1=(Tg/T1)0.9аmax
=(0.3/0.526)0.90.16
=0.0965
3、结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
FEk=а1Geq
=0.096550666
=4890(KN)
因1.4Tg=1.40.3=0.42s0,说明x>al,则
x=(VA+alq2/2)/(q1+q2)
可得跨间最大正弯矩值:
Mmax=MA+VAx-(q1+ q2)x2/2+alq2(x-al/3)/2
若VA≤0,则Mmax=MA
2)VA= -(MA+MB)/l+q1l/
- 内容简介:
-
-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