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七中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doc

河南省郑州七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9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3949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14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9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河南省 郑州 中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测试 试题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七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河南省,郑州,中高,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内容简介:
郑州七中20142015 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社会长期动荡不安2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3.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4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就是要归于正诚)!”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b儒家的解读强调诗经的社会教化作用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浪漫风格的先河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统时代风貌高二历史试卷 第1页 共8页5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 “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a孟子的民本思想 b荀子的政治思想c董仲舒的新儒学 d二程朱熹的理学6.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学代表朱熹曰:“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而王阳明说:“知善知恶是良知。”这可以认证二人都主张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7.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 c. d. 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9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据此判断:他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该是a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b是否民主和强盛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10.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1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c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高二历史试卷 第2页 共8页12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但他们的作品与神学宗教画的区别在于a.表现真实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 b.批判天主教会与揭露教会腐败c.借助传说故事使群众易于接受 d.宣传唯物主义与追求完美理想13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14.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15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论说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16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17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a孟德斯鸠 b狄德罗 c洛克 d伏尔泰18.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是高二历史试卷 第3页 共8页a. “信仰即可得救” b.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20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2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的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2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就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现象,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2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 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24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a b c d高二历史试卷 第4页 共8页2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26.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语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元曲 d.唐诗、宋词、楚辞27牛顿临终遗言:“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牛顿捡到的“光滑的石子”和“美丽的贝壳”有创立微积分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发现太阳光的光谱 发明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a b c d28“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达尔文建立起生物进化论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29.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a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b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c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30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君民共主 d. 民贵君轻31.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高二历史试卷 第5页 共8页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32.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共的“新三民主义”,即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重要的位置”。1905年,孙中山明确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核定天下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土地增值归国家所有,以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国民共享国家财富。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精神关注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 注重缩小贫富差距彻底实现了“耕者有其田”a b c d33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 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34.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与民主共和绝对不相容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 尊孔潮流与君主专制的内在联系351917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下列运动中哪个主要是为剪掉同学们“心中的辫子”a.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36.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相同点是a.都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b.都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c.都有明确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d.都主张最终消灭私有制3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论十大关系 论人民民主专政 新民主主义论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 b. c. d.高二历史试卷 第6页 共8页38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其实,在党的历史上还有很多次重要的会议,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成果属于十四大的是a.阐发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3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40.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三者语言中体现出共同的本质思想是a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第ii卷(共40分)41. (20分)思想文化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又影响这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黄宗羲也说:要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整理自维基百科材料二: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论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高二历史试卷 第7页 共8页材料三:就思想文化领域而言,18世纪的欧洲堪称法国之欧洲。当时的欧洲人为法国启蒙思想家那些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所折服。一时间,一股前所未有的“法语热”风靡除了英国之外的几乎整个欧洲。吕一民法国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顾炎武、黄宗羲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3分)(2)材料二中,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2分)发生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分)民国初年发生的“这场思想变革”又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它“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4分)(3)材料三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新思想”有哪些?(4分)分析这些思想当时在欧洲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2分)42.阅读下列材料:(20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出现了“中学西传”,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过重要影响。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先后拜欧美、日本和苏俄为师,出现了“西学东渐”的局面。中国的近代化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从学习内容层面来看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请回答:(1)宋元时期“中学西传”,尤其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西传对欧洲历史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接受过程依次经历了哪三个阶段?(3分)有何突出特点?(3分)(3)中国近代化道路,走过了变法、革命的历程。这些变法、革命的失败结局说明了什么?(2分)(4)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分别创立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4分)并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高二历史试卷 第8页 共8页郑州七中20142015 学年上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部分(每题1.5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cbcbaaabcadabbacca题号212223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郑州七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9494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