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3991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7.8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9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河南省 淇县 高级中学 高中历史 精耕细作 传统 农业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学案: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人教版必修2)温馨寄语: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你对自己的放弃。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小农经济的概念、主要特点;古代中国为提高农业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古代发达的农业生产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古代中国农业方面的技术成就难点:古代农业生产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影响三、读一读自主学习:(一)小农经济的形成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产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这种小农经济的经营形式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1、扩大耕地面积;2、提高复种指数;3、改革和创新农具;4、提高耕作技术;5、兴修水利;6、学会施肥并扩大肥料来源;7、创造出比较科学的育种方法8、合理安排农时。四、课堂检测1.垄与沟轮换耕种,能防风抗旱,比普遍采用的播撒方法先进,这种方法是a “区田法” b “代田法” c “轮种法” d “间种法”2观察阅读下面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问答题3、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回答下列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问题:(1)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2)这一耕作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有何影响?(3)简要概述这一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参考答案1-2 bd(1)使用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2)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河南省淇县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9916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