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中历史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30页)
编号:9344485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68.6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1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
21
战后
苏联
经济改革
课件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中历史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1,新人教版必修2,21,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课件,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勃烈日涅夫改革 (1964-1982),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1991),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一、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 (1894-1971),材料一 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材料二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1)上述材料告诉我们什么历史信息?,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停滞不前。,(2)导致苏联经济发展不健康的症结是什么?,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日益显露,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背景:,(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尤其是农业 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 领导地位。,(3)苏共二十大(1956 “秘密报告”),2.内容:,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1)农业:,(重点),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2)工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废弃部门管理体制;,给企业部分权利;,3结果:,4评价:,收效甚微,以失败告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积极:,消极:,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 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 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收效甚微,最终 导致改革的失败。,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有人说赫鲁晓夫上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问题探究:,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新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什么?,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口号超越实际,缺乏实 事求是的精神。,1964年赫鲁晓夫由于党派斗争下台,1971.9.11.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 他的墓碑由7块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组成,代表了他充满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墓碑,有人这样形容赫鲁晓 夫:“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 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 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 旧时代的泥沼之中不能自 拔 ”,勃列日涅夫,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1982),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64年参与推翻赫鲁晓夫的政变,自任苏共第一书记。在他统治下,苏联的军事、经济大大增强。苏联在他统治下成为与美国不相上下的超级大国。1968年派军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1977年至1982年他去世前,任最高苏维埃主席。,1977年,由于阿富汗新政府取消了亲苏联的政策,他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他曾经被中国毛泽东政府斥责为“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的首脑。,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2.内容:,(1)企业管理方面:,(2)工业方面:,(重点),前期取得一定成果,1975年后发展迟缓。,3.结果:,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材料:1975年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持续低速发展,1985年苏联的国民收入为美50(苏联称67);社会总产值为美40; 工业劳动生产率为美50-55; 农业劳动生产率25; 科技落后美国10-20年。苏联的农业拖了国民经济的后腿, 基本上仍是靠天吃饭。水浇地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7.3。有人把勃列日涅夫时期称为“停滞的年代”。,探究:以上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提示:勃列日涅夫改革最终失败,4评价:,没有突破旧体制,军备竞赛 加重经济负担。,积极:,消极:,苏联军事实力与美国相匹敌;,勃列日涅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之比较:,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原则;,都未能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侧重农业,侧重工业,收效甚微,初期效果显著,后期停滞不前,戈尔巴乔夫,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时代对戈尔巴乔夫的介绍是“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1)政治: (2)经济: (3)外交:,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行政管理、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2内容:,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改革的重点: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多元化。,激化矛盾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3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局势失控,1991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在辞职书上签字,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他承认,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他强调,“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改变”。,1991年12月,苏联解体,4评价:,政治改革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国内局势失控。,积极:,消极:,突破旧体制,进行根本性 变革;,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问题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高度集中的经济和政治体制及长期以来的民族高压政策导致的民族分离运动),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外部原因:,苏联僵化的体制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改革,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十月革命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列宁、斯大林等人作出过什么探索?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探索极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改革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小 结,苏联改革的结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搞“垮”了。,1(2013年高考全国卷33题)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体验高考,【考查点】赫鲁晓夫改革,d,2(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2)1964年到1982年期间,前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了“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制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解析】a 根据所学,1964年到1982年正是勃列日涅夫执政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