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作泡菜并检验亚硝酸盐含量【课标要求】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教学目标】1简述比色法原理;尝试用比色法进行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测定。2尝试测定蔬菜在腌制过程中VC含量的变化。 3讨论食品安全问题,关注身体健康的维护。【教学过程】一、测定发酵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一)基础知识:1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 ,其代谢类型是 型。在 条件下,它可将糖分解为 。反应式为: 。2亚硝酸盐是一类化学物质,主要指 和 ,为 色或 色,易溶于水,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生产中常用于 ,或作为 。3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因为摄入的少量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 尿液 排出体外;但若将亚硝酸盐误作为
2、食用时或大量食用 的腌菜、泡菜,使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 时会中毒,达到 g 时会引起死亡。4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能将正常携氧的 氧化为 ,后者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 ,进面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另外,亚硝酸盐在 适宜pH 、 温度 和 一定微生物 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 亚硝胺 ,后者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5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在肉制品中不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思考1: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要多吃新鲜蔬菜,不吃存放时间过长、变质的蔬菜?(二)课题研究:泡菜中是否含有亚硝酸盐?6亚硝酸盐测定的原理:在 盐酸酸化的 条件下
3、,亚硝酸盐与 对氨基苯磺酸 发生 重氮化 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溶液结合形成 玫瑰红 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 标准显色液 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7操作步骤:(1)配制试剂: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溶液、亚硝酸钠标准溶液等。(2)配制标准显色液:用 刻度移液管 吸取体积0.2、0.4、0.6、0.8、1.0、1.5mL的 亚硝酸钠 溶液分别置于比色管中,另取1支比色管为空白对照。向各管加入2.0m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混匀静置35分钟。向各管加入1.0mL N-1-萘基乙二胺溶液。最后用 蒸馏水 定容到50mL。(3)制备样品处理液:称取100g泡菜,粉碎榨汁,过滤
4、得汁液。取一定量汁液倒入容量瓶,添加蒸馏水 和氢氧化钠溶液 ,最后用蒸馏水定容到立刻 过滤 获得滤液。将一定量滤液移入容量瓶,用 氢氧化铝乳液 定容后过滤,获得 无色透明 的滤液。(4)比色的步骤是:将一定量滤液移入比色管中,并编号。分别依次加入2.0mL的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和1.0mL的 N-1-萘基乙二胺盐酸溶液 ,定容后混匀静置。观察颜色变化,并与 标准显色液 比较,记录亚硝酸盐含量。计算样品滤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思考与讨论:(1)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阅读材料:在泡菜腌制后的前 6 天内,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可以达到最高峰。而第 9 天后泡菜中的亚
5、硝酸盐含量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泡菜在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包括一些硝酸盐还原菌),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细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到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又有所下降。制作的泡菜一般在多少天之后食用最好?为什么?二、测定发酵食品中有益物质的含量8维生素C又称为 ,是一种 溶性维生素。它主要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肝脏的 能力,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等的正常功能。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会患 病,其特征主要为 。为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建议多吃 等食物。9维生素C
6、测定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维生素C是一种 ,因此它能将 色的 还原为 色。(2)方法:用针筒吸取!ML ,注入洁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加入受检果蔬汁,一旦发现溶液由 色变为 色,即停止记录加入的受检果汁的体积。【典例分析】例1: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的正确叙述是 ( )A、重氮化 酸化 显色 比色 B、重氮化 酸化 比色 显色 C、酸化 重氮化 显色 比色 D、酸化 重氮化 比色 显色 例2:根据你的理解,绘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曲线,并分析回答: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时间(d)(1)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是 。(2)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例3:某同学在泡菜腌制过
7、程中每隔34天测一次亚硝酸盐的含量,其结果如下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mg / kg )腌制天数 1号坛2号坛3号坛封坛前0.150.150.154天0.600.200.807天0.200.100.6010天0.100.050.2014天0.100.050.20 (1)在图中画出1号坛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图。 mg / kg 1.20 0.90 0.60 0.30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天) (2)结合曲线和表中数据分析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原因。(3)3个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为何有差别?原因是什么?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如何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步反馈
8、】( )1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 B、 C、 D、( )2在两个差别较大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等量的含有乳酸菌的牛奶,然后封口储存,结果是A大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B小容器中的牛奶先变酸 C同时变酸 D都不变酸 ( )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制备样品处理液不需要的溶液是 A蒸馏水 B氢氧化钠C亚硝酸钠D氢氧化铝( )4为了使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准确性高,关键是A 样品处理 B 标准
9、显色液的配制 C 比色 D 泡菜的选择( )5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中,分别培养下列各种生物,过一段时间后,它们中仍然能够生存的是A乳酸菌 B白菜 C蚯蚓 D蘑菇( )6分别将四份等量的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分别装入四个容量不同的烧瓶中,甲烧瓶为500ml,乙烧瓶为250 ml,丙烧瓶为150ml,丁烧瓶为100ml。密封保存,其中发酵得最好的是A甲瓶 B乙瓶 C丙瓶 D丁瓶( )7如下图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原料选择修剪、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加盐盐水冷却泡菜盐水加入调味料、装坛发酵成品测定亚硝酸盐含量(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
10、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2)制备泡菜的盐水中清水与盐的质量比约为_,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_。(3)泡菜的制作方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泡菜变质,甚至发霉变味,试分析可能的原因:_。(4)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8某同学把甘蓝切丝后制作泡菜,并置于不同温度下经过3天后检查生成的乳酸量,结果如下表:温度()1626313543乳酸含量0.81%1.04%1.20%1.12%0.95%(1)从这个资料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在泡菜制作时,乳酸含量大致在0.8%左右时风味最好,此时维生素C的保存率也较高,结合以上材料,你在制作泡菜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例2(1)亚硝酸盐含量在第
11、4 天达到最高峰。(2)亚硝酸盐含量升高的原因是 蔬菜组织和细菌内的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增强,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3)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蔬菜组织和细菌内的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减弱,硝酸盐还原减少 。例3、(1) mg / kg 1.20 0.90 0.60 0.30 0 2 4 6 8 10 12 14 时间(天) (2)3个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绝对数量虽然不同,但整体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制作的第4天,3个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都最高,第10 天开始有明显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泡菜在开始腌制时,坛内环境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包括一些硝酸盐还原菌),这些细菌可以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乳酸细菌也大量繁殖,对硝酸盐还原菌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长繁殖受到影响,造成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又有所下降。(3)3个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最少的是2号坛,最多的3号坛,3号坛可能在制作过程中被杂菌污染。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46(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2分) (2)4:1(2分);加热煮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