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doc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单元检测试题(打包7套)岳麓版选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4页)
编号:9359051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1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单元检测试题(打包7套)岳麓版选修1
第二
单元
步测
试题
检测
打包
岳麓版
选修
- 资源描述:
-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单元检测试题(打包7套)岳麓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同步测试题+单元检测试题(打包7套)岳麓版选修1,第二,单元,步测,试题,检测,打包,岳麓版,选修
- 内容简介:
-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7课 忽必烈改制同步测试题 岳麓版选修1(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忽必烈立志变通创新的改革宣言是()a易经b即位诏c“山以南,国之根本也” d“期与物以更新”解析:主要结合忽必烈即位诏的内容进行推断。答案:b2下列对“汉法”与“旧俗”斗争结果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先进文化必将战胜落后的文化b社会进步是在不断斗争中前进的c“汉法”与“旧俗”的性质相同d落后的民族必将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史实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汉法”的先进性和“旧俗”的落后性的认识。这样,a、b、d三项的正确性就可以判定。c项不正确。答案:c3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一方针标志着蒙古汗国国策发生重大转折,主要逐渐转变为()a行汉法 b屯田c游牧经济 d农耕文明解析:忽必烈改制主要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而当时中原地区的汉族主要是以农业为主的汉族文化,即农耕文明。答案:d4下列对忽必烈改制中的政体更新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中书省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行中书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宣政院的设立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民族分治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a bc d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民族分治激化了民族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故排除。答案:d5今天的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时,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理藩院宣政院澎湖巡检司台湾府a bc d解析:元朝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并首次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大大加强了台湾和大陆的联系。答案:b6右图为元世祖出猎图,在他统治时期,元朝政府能够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行政事务c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d建立行省制度,委派官吏进行管理解析:元朝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辖。答案:d7元朝转变立国之本,重视农业发展,其中为此指定的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a屯田多少 b编写农书c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 d农桑兴废解析:元朝为转变立国之本推行农业,制定了考查地方官吏的主要标准是以农桑兴废为原则。答案:d8从根本上讲,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b成吉思汗、忽必烈等君主善于谋略,统治经验丰富c重用“汉人”、“汉法”,接受先进社会经济意识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解析:采用了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是长治久安的根源。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9题8分,10题10分,共18分)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忽必烈即位后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263年又下令:“戒蒙古军不得以民田为牧地。”1270年又下令:“申严畜牧损坏禾稼桑果之禁。”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的图片你能提取到哪些信息?元代墓葬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2)根据材料分析汉法对蒙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忽必烈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解析:第(1)问,要仔细分析图片含义;第(2)问,主要结合提取的信息来分析影响;第(3)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答案:(1)蒙古文化习俗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这一变化反映出落后民族征服先进地区之后,必然会被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明所征服。(2)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立国之本的国策,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因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3)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桑辑要。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元朝初年,一位蒙古贵族奏曰:“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元史材料二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纪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观点?从材料二看元朝统治者采纳了这种观点吗?(4分)(2)材料二中“中书省”“行中书省”是什么机构?元朝建立这种制度的依据是什么?请引用材料中的话予以说明。(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不难回答;第(2)问结合行省制度的有关史实来回答。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