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33页)
编号:9364338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8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
1-3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考
历史
宋明理学
课件
人民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 1-3宋明理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高考历史,1-3宋明理学课件,人民版必修3,高考,历史,宋明理学,课件,人民,必修
- 内容简介:
-
课时三宋明理学,右图是素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 院第一”美称的白鹿洞书院的图片。书院 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 之阳,南唐升元年间,李勃隐居白鹿洞, 正式被辟为书馆,称为白鹿学馆。宋仁 宗五年,改成“白鹿书院”,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学院后,白鹿书院才扬名国内,“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杉杉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尝试探究:朱熹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如何?,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课标分解 1.了解儒学复兴运动的表现及北宋五子的主要观点。 2.掌握朱熹的思想及其影响,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3.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儒学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 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 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 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 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 会思潮,反映了三者之间融合的趋势。,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极图易说 这段材料所述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提示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你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提示因为朱熹的学说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陆九渊集 陆九渊的理学思想是怎样的? 提示陆九渊把“心”与“理”说成是人固有的,他提出心即理也,即本心即天理。,4,考点一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突破依据:本考点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 ()。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解析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所以c项为二者的共同点。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d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 答案c,【示范1】,角度1 从二者的相同点角度突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材料二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朱熹的什么思想主张?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示范2】,角度2 从二者的思想主张角度突破,(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 答案(1)格物致知。 (2)王守仁。主张: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 (3)不同点: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二则要求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共同点:理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新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这就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达出来,“天”的主体地位也被“理”取代了。,考点二理学对儒家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影响,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说明”的内容,1,影响:(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2)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解析本题通过对联的形式提供一个新情景,实际上考查朱熹理学与孔子学说之间的关系。通过“眼珠子,鼻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通过朱子高于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答案b,【示范3】,角度1 从理学与儒学的关系角度突破,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朱、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示范4】,角度2 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角度突破,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天理就在心中。,热点背景 2012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诞辰882周年。朱熹长期在武夷山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朱子理学是闽北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是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子理学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主流之一,并传播到东亚及欧美等国。,朱熹对儒学的发展,“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 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右图就是造 型庄重、严谨的武夷山“朱熹纪念馆”。 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 b朱熹对儒学向南方地区传播作出重大贡献 c朱熹居于传统文化发展的“承上启下”地位 d形成理学与儒学南北鼎立的局面,【典例1】,思路导图 答案d,“学问以格物致知为先,明善诚身为要,凡诗经、尚书等六经文字,孔子与孟子的遗言,都下过工夫”的学者是 ()。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董仲舒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特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真知和常知在于是否通过实践得到,故应该是朱熹理学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践获得感悟的格物致知。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考向1】,热点背景 理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准则,虽有其时代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超越历史的人类理性之光辉,是世界道德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不失其教化意义。,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 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 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 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 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说明封建道德观念有压抑、扼杀人性的一面 b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 d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典例2】,思路导图 答案b,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材,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 太平”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材料主要指理学积极的影响,而c项是消极的主张,不利于材料中正面性格的形成。 答案c,【考向2】,(p13)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 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以贬低道家文化,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p14)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提示“孔颜之乐”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也就是“天理”的核心“仁”。其实质是借孔子、颜回的权威,重塑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以复兴儒学。,1,2,【学习思考】,(p15)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 提示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提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他的这些观点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接受,所以被斥为“伪学”;但是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维系专制统治,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3,(p16)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王守仁)的这种观点? 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实际上,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p17)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提示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王守仁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