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doc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66968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12.0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课时 君主专制 政体 演进 强化 专制 时代 晚期 政治 形态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抓分练,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时,君主专制,政体,演进,强化,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
内容简介:
第2课时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选择题1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制,西汉实行皇帝之下的“中朝”和“外朝”并行制度,“中朝”官员由皇帝任命等级较低的官员担任,区别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这样就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答案a2“(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a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b有利于刘姓政权的稳固且抚慰了异姓功臣c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关系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来削弱地方王国的势力解析本题考查西汉时期对割据势力的治理。材料体现的是推恩令,即令诸侯将自己的土地逐级分给子孙,以削弱王国势力。a项不符合材料内容;b项不符合“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推恩令的目的不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而是消除对抗中央的力量,因此c项不能选。答案d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文中“委员制”是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解析三公九卿制是在秦朝确立的,排除a项。郡县制为地方行政体制,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内阁制为明朝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三省六部制是唐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故c项正确。答案c4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确立于秦朝,汉武帝时完善b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c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d削弱了君权,突出了臣下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所给材料来看,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隋唐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由此可排除a项;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完整的相权被分割,中央机构之间实现牵制和监督,从而有利于皇帝掌握大权,排除d项。答案c5唐高宗时,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翰林院待诏(官名),入禁中撰书,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与机要;因常于皇宫北门进殿,故时称北门学士。由此可见,北门学士实际上()a掌握中书省的最高职务b属于门下省的最高长官c成为尚书省的最高官员d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解析分析材料可知,北门学士并非常设的官职,只是临时性地草拟诏书、决策、参与机要等。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合作,职责明确。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而北门学士的权力较多,分割了三省长官的权力,故d项正确。答案d 62012年7月18日,深圳特区报刊登科举制之美一文:“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外交家等,通过科举而施展才华,都是中华民族的英才。”这充分说明了()。a科举制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b科举制有利于选拔社会实用人才c科举制彻底抛弃门第等级观念d古代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解析通过科举制,大批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文学家等社会有用人才涌现,为中华民族文明作出了突出贡献,故选b项。a项错在“完全”;c项错在“彻底”;d项错在太笼统,“古代”时间太宽泛,在科举制之前的选官形式有门第、孝廉等;皆排除。答案b7“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限制“正统(明英宗年号)”,由此判断选c项。a项出现在秦朝,b项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d项出现在清朝,皆排除。答案c8明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己亥,胡惟庸等既诛,上谕文武百官曰:“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这实质是()。a明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b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c废除了丞相制度d废除了中书省制度解析诛杀胡惟庸、“革去中书省”预示着丞相制度的废除,实质上是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项。明朝未实行三省制度,排除a项;b、c两项是题干材料的直接反映,其本质体现的是b项,皆排除。答案b9文渊阁是阁臣入直办事之所,并随着明代政治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事实上的秘阁禁地。自明成祖始,成为臣僚们进出最为频繁的地方,这表明()。a皇帝和大臣们的关系变得亲近b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君主手中c中枢权力由武将转到文官手里d太监掌握的权力超过朝臣的权力解析明初,皇帝选用身边侍从人员,组成皇帝的侍从顾问,六部官署逐渐冷清,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皇帝通过这些措施使国家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他一人手中。答案b10枢垣记略卷十四中指出:“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露。”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办理军政要务 b保守国家机密c负责公文缮写 d参与大政决策解析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置了军机处,并结合材料中“为办理枢务”,可以看出,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军政要务。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答案a11“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设置表明()。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的完善 d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引文描述了军机大臣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由此分析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按照皇帝旨意办事,因此体现了皇帝集权,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答案d12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最初是临时机构始终由高官任职都是君主专制的体现a b c d解析明代的文渊阁是内阁所在,清军机房是军机处所在,根据所学史实,不符合“内阁由品秩较低的官员担任”的史实,排除含的选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面一幅图片: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主要依据是什么?(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的“九品”、“中正”等信息,首先判断出制度,然后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第(4)问,联系上述问题,酌情回答即可。答案(1)制度: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来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抓分练 第2课时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及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66968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