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
【南方新课堂】2015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doc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编号:9367386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11.5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五
单元
马克思主义
产生
发展
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时
检测
岳麓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 岳麓版必修1,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岳麓版必修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课时,检测,岳麓版,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9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选择题1(2012年山东青岛期末)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2(2013年广东佛山二模)“它倡导普遍的禁欲主义和粗糙的平均主义。”“它关于社会未来积极的原则,例如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宣告社会的和谐”它是()a科学社会主义 b启蒙思想c空想社会主义 d自由主义3(2012年山西太原高三调研)马克思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此话旨在强调()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b巴黎公社运动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c俄国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d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4某同学在自学“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小卡片,下图是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个错误?()a1个 b2个 c3个 d4个5(2012年广东博罗中学月考)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该事件是指()a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b卢梭发表了社会契约论c在中国兴起太平天国运动d在法国发生巴黎公社革命6(2012年广东兴宁一中高三模拟)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俄国革命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 c d7(2012年浙江嘉兴质检)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节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8(2012年广东韶关一模)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作者认为()a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b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d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9“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十月革命的胜利,绝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a bc d10(2013年山东青岛二中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11(2013年广东东莞高三期末)“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为贯彻上述纲领,俄国布尔什维克()a颁布了和平法令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c施行新经济政策 d建立“斯大林模式” 12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 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二、非选择题13(2013年山东实验中学高三诊断)梁启超先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遍游欧洲各国,写下欧游心影录,记录了他在欧洲的所观、所思,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深有启迪。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居然过了两年。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材料二第二件也因为正在做正义人道的外交梦。以为这次和会。真是要把全世界不合理的国际关系根本改造,立个永久和平的基础。想拿私人资格将我们的冤苦,向世界舆论伸诉伸诉。也算尽江一二分国民责任。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材料三我中英两国,向来都以保守著名。但我们中国人所保守的,和英国正相反。中国人最喜欢换招牌。抄几条宪法,算立宪。改一个年号,便算共和。至於政治社会的内容,连骨带肉,都是前清那个旧躯壳。英国人内部是不断的新陈代谢,实际上时时刻刻在那里革命。以上材料均摘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2)材料二中“如今外交是完全失望了”指什么?这次“外交失望”给中国带来的历史影响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观点。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列宁国家与革命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通过自我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3)材料三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作者的此观点说明了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惠州模拟)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b2处 c3处 d4处2(2012年广东韶关一模)毛泽东晚年将他在1923年赠杨开慧的贺新郎作了最后的修订,将“重感慨,泪如雨”一句改为“人有病,天知否?”,一下跃升到“形而上”的层次。就词的写作背景,当时()a唤起人民革命改造旧世界b开始了国民革命c开展农民运动d领导秋收起义3(2013年广东佛山一模)1923年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对他们下达的主要任务是:“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这表明当时()a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b国民党放弃旧三民主义c孙中山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d国民党为统一中国做准备4(2012年广东惠州三模)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名称建立时间地点代理人“满洲国”1932年8月长春溥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39年9月张家口德穆楚克栋鲁普“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940年3月南京汪精卫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a bc d5(2012年福建厦门期末)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 bc d6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7(2013年广东中山高三期末)“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8(2013年广东惠州四模)1945年9月8日,当时最受欢迎的自由主义报刊周报在其创刊号上刊登了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表达了当时人们()a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强烈愿望b反对冷战、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c反对朝鲜战争、呼吁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d主张“一边倒”、联合苏联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9(2012年广东韶关二模)民盟罗隆基对马歇尔说:“共产党让步大,国民党苦恼多,民盟前途好。”此言的背景是()a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发生c重庆政协的召开 d北平政协的举行10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口号,这些口号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进程。下列口号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提出的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将革命进行到底”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1对右图所示事件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d推动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2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给杜鲁门的信中说:“中国内政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最能验证这句话的史实是()a解放军战略反攻取得重大战果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c三大战役中辽沈战役最先获胜 d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二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朱贵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2)依据材料二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14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请回答:(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区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9讲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d解析: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一些人主张建立合作组织,故出现了“新和谐公社”。这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新探索,选d项。2c解析:由“消灭家庭、私人营利与雇佣劳动”看出反对资本主义,排除b、d两项。由“粗糙的平均主义”可看出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3a解析:题中的信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等说明此时的发明家们探求的社会科学规律是没有存在的物质条件的,也就是时代的局限。故选a项。4c解析:二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四月提纲主张和平夺权,武装起义说法错误;1954年宪法才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只有第一个说法正确,所以选c项。5a解析:1851年正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后不久,在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预示了资本主义必将灭亡。6a解析:马克思、恩格斯的意思是要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各国应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国情相结合,俄国十月革命、毛泽东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都体现了这一点。故选a项。7c解析:“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可以判断是1848年诞生的马克思主义。a项是中国大同思想;b项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思想家们的主张;c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内容;d项是法治内容;故选c项。8a解析: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的结果,不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无产阶级革命,说明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突发性与偶然性,故a项符合题意。9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推断出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错误;“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推断正确;十月革命不属于民族解放运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排除;所以选d项。10d解析: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等都是俄国的自身的矛盾造成的,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11a解析:“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可判断这是在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后颁布的纲领,选a项。12a解析: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就是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故选a项。13(1)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2)外交失望: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影响:爆发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3)观点: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尝试浮于表面,而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却不断改革深化。评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但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从此进入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可答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而英国则不同,英国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以来,逐渐地形成责任内阁制,两党制。通过议会改革,议会民主权不断扩大,民主政治不断地发展与成熟。14(1)政治设计:君主立宪政体。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形成责任内阁制和政党政治;进行议会改革。(2)表现:有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主的合理成分。(4)经济发展;社会形态;历史传统;地理条件;国际环境等。第10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b解析:中共二大制订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其他两点表述正确。故选b项。2a解析:国民革命兴起于1924年,秋收起义时间是在1927年,排除b、d两项。1923年革命形势在上升,词句反映了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唤起人民革命改造旧世界,故选a项。3d解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国。故选d项。4b解析:“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从表格中的“代理人”一项可看出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和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的史实,从“满洲”到“蒙疆”再到“中华民国”可看出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故b项正确。5a解析:通过分析材料中“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次会战指1937年的淞沪会战。联系所学,正确,第错误,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1938年日军攻占广州、武汉。6c解析: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到1937年7月日本发动旨在灭亡中国的七七事变,面对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蒋介石对日态度改变正是日军侵华逐步扩大的反应。故选c项。7a解析:由“重庆战时新闻处”可以判断当时是抗战时期。故选 a项。8a解析:由1945年9月8日可知此时抗战已经结束,“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反映了人们希望化剑为犁,实现和平。故选a项。当时冷战、朝鲜战争均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