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编号:9367704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终极
冲刺
押题
打包
19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打包19套),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打包,19
- 内容简介:
-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西学东渐”的潮流与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表为不同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翻译著作变化情况统计表。时间译著总计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历史地理宗教类18101867795种3%3%86%18501899567种30%40%8%10%3.5%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洋务运动的推动 d在华宗教势力衰退解析根据图表内容可知,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占的比重很大,这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有关。c项符合题意。答案c2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再认再现能力。结合近代思想解放的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答案b3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材料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指 ()。a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运动破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重,向西方的学习从器物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d项正确。答案d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解析近代化表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结合表中“机器制造一事”“莫如振兴商务”“共和政治”等字句,判断c项最全面。答案c5 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蔽,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解析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结合1907年的形势,“存国粹”是指保存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精神支柱儒家伦理道德;“息乱源”是指抵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以阻止革命。答案b6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动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解析a、c是辛亥革命的功绩;根据材料 “民主共和”可知该运动是指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功绩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宣扬马克思主义。而材料主要强调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功绩,故答案为b。答案b7下面是某同学学习近代历史某一专题后的总结,该历史的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解析第一框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二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三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的产物;第四框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的产物。共同体现了中国先进人士不断深入地学习西方。答案b8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a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认为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反映的问题就是民族主义被民众狭隘理解了,故选a。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答案a9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这条线索是 ()。a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b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社会变革运动中都强调对人的思想的改造,c、d两项时间上明显错误,a项表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的主线围绕的是人的改造问题,并未涉及对政治变革的影响问题,正确答案选b项。答案b10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导致“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原因是 ()。a“文革”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b左的思想依然顽固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开始进行d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解析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的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两个凡是”占据主导,其实质是继续毛泽东同志晚年的“左”倾错误,“两个凡是”的思想严重束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答案b11 1964年10月2日晚上,在首都人民大会堂首次隆重上演由三千多人演出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下列评论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舞蹈秋收起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中心由城市到农村的转换过程b歌曲星星之火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熟并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c舞蹈井冈山会师的发生地点是中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d歌舞打土豪分田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革命的力量源泉解析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国七大,b项明显错误。答案b12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解析从时间“1992年”,可知此书与“南方谈话”有关,“南方谈话”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故选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中西文化思想的冲突,传统与西化的相斥相纳,是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形象在西方的变迁基本上可以以18世纪作为分界线,18世纪的中国热将中国文化的魅力推向顶峰。之后,随着西方现代性的成熟,中国形象逐渐跌落,影响到西方人甚至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文化观”。王岳川去中国化18世纪以降西方现代性战略材料二在孔家思想统治之下,中国文化的改变,至多只有皮毛的改变,没有彻底的主张。一直到了民国四、五年以后,开始有了些人作了片断的个人主义言论。 陈序经中国文化的出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学界有关中国文化发展道路论争文章目录(部分)文章标题发表时间作者欧洲文化之危机及中国新文化之趋向1922年2月张君劢评中西文化观1924年6月杨明斋怎样使中国文化现代化1933年7月陈高傭全盘西化的理由1934年陈序经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1935年1月10日王新命等十教授全盘西化?殖民地化?1935年6月22日叶青整理自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材料三“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论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西方人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与材料二中加着重号的文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该事件中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二、三十年代学界关于中国文化发展道路问题提出的几种出路。(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文化交流及近代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关史实,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和获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紧扣“18世纪作为分界线的信息,分析18世纪前后的“变化”;其“原因”从东西方时代背景角度说明。第(2)问,根据材料可判断其历史事件;据表中文字信息来判断是新文化运动,归纳其主要观点;其“出路”应结合材料二说明。第(3)问,“原因”应结合材料信息和当时国内外形势、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等方面归纳。答案(1)变化:由受到推崇到逐渐跌落。原因:西方现代性的成熟或西方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形象的跌落(或答“海禁政策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2)事件:新文化运动。观点:提倡个人主义;提倡民主与科学(学习西方文化);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实行文学革命(推翻中国传统文化)。出路:学习西方文化(全盘西化);注重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中国文化现代化(中西文化兼容)。(3)原因: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榜样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革命)的需要;一战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病。14(2013南京、盐城三模)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发生了分化,其群体也随之分化、重构,形成新旧两个阵营,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的嬗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予之幼时,即有万里封侯之志,既冠而读兵书;年垂四十,身虽登科,终无机会风云,不得已而舌耕度日。自光绪庚子后改设学堂,不数年停止科考,并派学生出洋留学以学洋夷之学洋学既盛,孔孟之学遂无人讲;中国人士均尚西学,则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朋友之信皆置诸如无有之乡,遂养成许多叛逆,至宣统三年,突然蜂起,革我清之命,改称民国,号曰共和,而乱臣贼子乘势行其素志岂非孔孟之学不行而洋学是尚之所致乎?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材料二材料三中国与此新出现的“夷狄”更常处于一种敌对的状态之中。现在反要向其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制夷”。何况这些“始创自由平等于己国之人,即实施最不自由平等于他国之人”。故中国士人对学习西方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其中的多重尴尬是不言而喻的。罗志田新的崇拜:西潮冲击下近代中国思想权势的转移(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属于新旧哪个阵营,从政治与文化的立场及其个人利益角度说明其依据。(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以胡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等知识分子以传统方式“安身立命”的社会原因。(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中国士人”所遭遇的“尴尬”。(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问题上存在的困惑。(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洋学既盛,孔孟之学遂无人讲”“中国人士均尚西学,遂养成许多叛逆”“革我清之命”等概括分析。第(2)问,从胡适的日记中概括“特点”;从中国的社会性质、传统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思考“社会原因”。第(3)问,举出两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的“尴尬”,如“师夷长技以制夷”“维新派的维新思想”等。第(4)问,根据材料三可以得出:既学习西方又保留传统文化;从材料四中“反要向其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是制夷”总结:学习西方和抵抗侵略的困惑。答案(1)阵营:旧知识分子。依据:政治上,反对革命,维护清朝统治;文化上,反对“洋学”,维护“孔孟之学”;利益上,反对废除科举。(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