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之 从近现代服饰变化看中国女性角色的演变,服饰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以及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使得各个时代的服饰反映着不同的时代主题。 一生喜欢华美旗袍的张爱玲曾说: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100年来,从晚清到民国到新中国,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变革。中国服饰的变迁也反映了整个中国社会从禁锢走向开放的进程中 。,近现代中国女性角色的演变 中国女性比想象中更美,晚清到民国:中西融合,女性意识觉醒。 (洋气 有韵味 挣脱束缚) 新中国成立:革命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 (朴素 有理想 热爱劳动) 改革开放:融入现代文明,“女权主义”兴起 (
2、创新 有个性 为自己绽放),晚清到民国的服饰变化,“洋布”、“洋装”渐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旗袍、学生装等开始流行。 受到欧美服饰的影响,唤醒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所以女子更加注重了对身材的“曲线美”,旗袍设计偏向修身,而且色调力求淡雅。,晚清到民国的服饰变化,三四十年代,旗袍样式也不断和西式服饰兼收并蓄,洋装中的翻领、V领、荷叶袖等元素都巧用在旗袍上了。,旗袍,学生装,学生装继承了汉服中上身穿袄,下身穿裙的样式,但是到了民国初期,裙长逐渐缩短并且缩减腰身,而且有了倒喇叭的设计,也就是五四装的前身,当时西式服饰已经成为了女子的时尚服饰了。,受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女性身着与传统服装式样截然不同的文明新
3、装,可以随意自由地进行装扮而不必担心非议,女性服饰的新颖、雅致、自然和清新的变化衬托出当时开朗、自信、活泼的新女性形象新的审美观念,使女性服装逐渐去除繁琐、矫饰、复杂的装饰,代以简洁、自然的服装风格,民族特色服饰旗袍由平直、宽大的袍服逐渐收身以体现女性自然优美的身体曲线,总体风格也趋向简洁、自然、清新,成为近代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晚清到民国:中西融合,女性意识觉醒。,风起云涌的时代总会诞生不走寻常路的女子,尽管大多数民国的女子还 是藏在深闺人未知,但总有些早起的鸟儿,已经闻到了时变的先声,她们反抗家 长制,走出家门冲到了马路上,她们步入新学堂,出入摩登世界,要和男人们的 世界费厄泼赖起来。,
4、洋气 有韵味 挣脱束缚,材料一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清末上海郊区中等以上人家的婚礼流程大同小异,一般由九个步骤,需时多天。到了1919年,当地棉纱厂女工,大多数周日结婚,周一就去上班了。,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二 清政府颁行的癸卯学制女性学堂章程不断 完善又进一步促进近代女性教育思潮的发展,这使中 国近代女性教育思潮初步成熟。 20 世纪初,在女子教育特别是女子留学教育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出现了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 产阶级式的知识妇女群,她们主要来自留学运动、教会
5、女学和国人自办的女学。,教育因素:女子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接受近代教育的知识女性,材料三 随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又同封建势力进行了斗争,各种教育思潮纷纷陆续出 现。这一时期女性教育思潮的主要内容在于要求实 现男女受教育权利的真正平等,以主张造就女性独立 人格为最终目标,是中国传统女性教育发展史上的一 个重要转折点,女性教育思潮亦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思想: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妇女思想的解放,女性教育思潮的发展。,材料四 维新运动著名闯将梁启超在其著作论女学中强调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 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 学弱,母教失,无业众,智
6、民少,国之所存幸者,印度、 波斯、土耳其是也。”,政治:维新运动,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 国际:受西方女子教育的发展的刺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民主运动的推动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女性教育思潮的影响,(根本原因),(一)晚清到民国女性角色变化,课堂小结: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洋布”、“洋装”渐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旗袍、学生装等开始流行,中西结合 新旧并存,西学东渐、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一定历史阶段的服饰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映!,布拉吉(连衣裙),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流行
7、; 绿军装、干部服盛行;,列宁装,绿军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服饰变化,社会开始鄙夷挂红穿绿的服饰风尚,旗袍映衬出的悠闲、舒适的女性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氛围,人们对衣着时尚的追求化为对革命工作的狂热,劳动美、心灵美为社会所认同。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朴素干练、英姿飒爽。 60年代中期,男女服装归于一统,女装趋向男性化,尤其是“文革”时期,军便服大行其道,黄军装,黄军帽,红袖章,黄挎包成了“时装”,孤独的单色,统一的款式,时尚不再体现个性,而仅仅是流行,新中国成立:革命年代,妇女能顶半边天,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政权通过立法的形式赋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权力。“劳动人民最美”,是当时的
8、审美观。像民国那种身穿旗袍、凹凸有致的柔美形象很快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与男性比肩”的劳动女性、革命女将等形象。女性形象摆脱了以往的柔美、温和,模糊了曲线,从穿着打扮到行为动作上模仿男性特质,突出健康、朴实、刚强的特点。,朴素 有理想 热爱劳动,材料一 毛泽东所言:“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使广大妇女获得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土地所有权和处理权。许多童养媳、寡妇及还俗的尼姑也分得了土地。第一次拥有自己土地的妇女,开始在属于她们的土地上劳动。 在城市中,女工的人数不断增加。1949年末全民所有制各部门女职工的人数为60
9、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7. 5%,到1956年末,女职工的人数是326. 6万人,占职工总数的13. 48%。,经济:建国后,女性劳动参与率提高,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材料二 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明确规定妇女享有和男子一样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为妇女参政提供了直接的法律依据和保障。通过参与政治生活,妇女具有了与男性同等的人格和尊严,政治地位得到了提高。,政治: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女性政治地位提高,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在全社会掀起了扫盲运动。到1956年全国已有890万人摆脱了文盲状态,其中妇女约占半数。当时,社会上激励和
10、教育女性的刊物也特别多,包括新中国妇女妇女园地西北妇女画报(以农村文盲妇女为对象)等刊物。这些刊物不仅丰富了妇女的生活,也通过舆论宣传重新塑造了妇女的新时代形象。,教育:扫盲运动让大部分女性摆脱文盲状态;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建国后: 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妇女政治地位提高;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妇女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 扫盲运动让大部分女性摆脱文盲状态;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受政治运动与外交政策的影响,(二)建国初期女性角色变化的原因,课堂小结: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洋布”、“洋装”渐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旗袍、学生装等开始流行,中西结合 新旧并存,西学东渐、政治变革、
11、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流行; 绿军装、干部服盛行;,朴素、单调,政治色彩强烈,新中国外交政策、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曲折发展、国家经济的困难,一定历史阶段的服饰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映!,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化。,当时的人们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无论精神还是身体都是亢奋的,亟需放飞自我,人人渴望释放自己的灵魂。那时的服饰就体现这一特点。,改革开放使中国城市建设和经济高速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流行时尚环境和条件,服装样式层出不穷,1978年,改
12、革开放的春雷震响了大地,使人们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人们终于可以摆脱单一的“蓝、灰、黑”主旋律。也就是从这个时期,中国的时尚潮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开始与国际的接轨。 在现代,多变的服饰成为现代女性的形象符号。女性已开始从自我的角度来确定美的尺度。人们自由搭配,穿着大胆,追求奇异,强调个性,宣泄情绪,表达理想,现代服饰新的特点表达了社会和个人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同时反映了社会心理和个人心理的新的变化。,三 改革开放:融入现代文明,“女权主义”兴起,电视剧都挺好热播,苏家的三个女人身上充满着新时代女性的魅力,各有各的“高光时刻”,身上都有独属新时代的“
13、女子力”,有意识也有勇气活出真我。 苏明玉,职场游刃有余的女强人,雷厉风行,经济独立,精神独立。 朱丽,通情达理,生活和为人处世,都有自己的坚持与原则,她象征着新时代女性的底线,身上也有着独立精神。 吴非,既是传统的贤妻良母,但没有被传统观念束缚,保持头脑冷静,独立思考不盲从,象征着新时代女性的觉醒。,创新 有个性 为自己绽放,材料一 据教育部发布全国2013年到2017年在校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人数的统计,在校女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人数从2013年的87.8万,增加到2017年的127.8万左右,五年增长率达到45%;而在校女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占当年在校研究生人数的比例,从20
14、13年的48.97%增加到2016年的50.64%,教育: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受教育率,受教育水平提高,材料二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超过70%,居世界第一。其中,25到55岁的中国女性参与率甚至高达90%。这意味着,中国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贡献,早就远远超过了社会对她们“男主外、女主内”的要求,撑起了经济发展的半边天。据统计,中国女性为中国GDP的贡献占41%,这一比例远超其他大多数地区,包括北美。,经济:女性经济独立,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材料三 1980年代的翻译热潮同样也带来了一批西欧女权主义著作的引进,如法国波 伏娃的第二性、英国伊格尔顿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和本土妇女研究的 出版,如李小江主
15、编的妇女研究丛书、张京媛主编的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 评、荒林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等等 。,思想:受到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改革开放后: 国家政策的影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女性经济独立。 对外开放,受到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受教育率,受教育水平提高。,(三)改革开放以后女性角色变化的原因,课堂小结: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洋布”、“洋装”渐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旗袍、学生装等开始流行,中西结合 新旧并存,西学东渐、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流行; 绿军装、干部服盛行;,朴素、单调
16、,政治色彩强烈,新中国外交政策、民主政治的建设与曲折发展、国家经济的困难,异彩纷呈,个性、大方、多样、时尚、多元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世界交流。,一定历史阶段的服饰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反映!,伪女权主义,近几年来,很多女性扛着“女权主义”的大旗对男性提出了诸多不满和要求,甚至对男性发起攻击,导致“女权”这个词被污名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很多时候,因为媒体对女权进行片面的解释和渲染,误导公众把女权主义限制在男女对立的关系上,认为两者是零和博弈,总有一方是赢家而另一方是输家。,“剩女”是一个很中国的词汇,当这个词汇被发明时,它就被寄寓了贬义色彩。,老一辈人信奉的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结婚被看做每个人必须要完成的人生功课。“剩下来”不仅会被视为不孝,也会被家族视为不光彩的事。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老一辈的思想观念却没有相应地更新。,女权是指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我认为真正的女权主义,女性有权利过自己喜欢的生活。女权的本意,不是制造一批怨妇或强悍好斗的女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防传染病主题班会课件
- 水肌酸产品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 乡镇机关管理制度
- 吴起采油厂人执勤点工程颐园样本
- 物业员工工作计划
- 2025年微波等离子炬光谱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药品及医疗器械批发服务项目建议书
- 物业的服务规定规定合同(物业的服务公司的)
- 博物馆解决方案方案
- 2025年试验机械相关检测仪器合作协议书
- 2023年小学数学必背定义和公式
-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全科医学专业实践技能测试卷(含答案)
- 电梯井道脚手架施工方案
- 兴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章 相似三角形4.3 相似三角形 全国公开课一等奖
- 主令电器(课用)课件
- DLT 5066-2010 水电站水力机械辅助设备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 湘少版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及工日定额
- 湖南省长郡中学“澄池”杯数学竞赛初赛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 消防系统施工总进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