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福建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doc

(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7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75086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4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 福建 专用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十五 34 现代 中国 文化 科技 教案 人民
资源描述:
(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第34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人民版,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34,现代,中国,文化,科技,教案,人民
内容简介:
第34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考纲要求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教育事业的发展:“三个面向”方针;“科教兴国”战略。3.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技术。考点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2“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文化大革命”期间,在“红卫兵”破“四旧”和江青等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下,许多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文物被洗劫,文艺成就被抹杀,文艺人士遭批斗。出现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只有“样板戏”一枝独秀的状况。3文化事业的繁荣思维发散20世纪5070年代,党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政治上:发动“文化大革命”,国家民主和法制受到严重的破坏。(必修1)经济上: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必修2)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批判,破坏了“双百”方针,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艺术的发展。(必修3)教育上:高考制度被废除,“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降。(必修3)外交上:“革命外交”,形成了20世纪60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必修1)思维导图“双百”方针史料邓小平指出,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文艺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解读史料主要说明创作自由是文艺工作的基本规律,“双百”方针是实现创作自由的根本保证。史论“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原因表现经验教训曲折“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尤其是“文革”期间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学者被划成右派并受到政治批判,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新生“文革”结束后,清算“左”倾错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1 (2010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双百”方针的概念。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其含义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鼓励科学理论领域百家争鸣,文艺创作领域百花齐放。d项体现了这一方针。a、b两项明显反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则是“文革”时期盛行的“阶级斗争”文艺的具体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d。2 (2009海南高考)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提出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为了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3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折磨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d“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答案d解析统一病是在“双百”方针提出的形势下文艺战线勃勃生机的一个体现,其所讽刺的对象与祖国统一的愿望无关,排除a;何迟并不是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排除b。“双百”方针于1956年已经提出,c不正确。而在“文革”中折磨致残说明“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破坏,所以d正确。4 某学者撰文指出,“在百家争鸣中党有一条政策,即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但也有一部分人只许他散布错误的、甚至有害的观点,却不许有任何批评的意见。一看有人发表不同观点,就叫嚷是打棍子。”该学者实际上是要说明()a打棍子,抓辫子,扣帽子是搞好学术争鸣的保证b在不同学术观点争鸣之中排除批评和反批评成分c学术争鸣与政治思想中的批评自我、批评形式一致d学术争鸣应坚持批评与反批评和平等与探讨气氛答案d解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是搞好学术争鸣的有效保证,排除a;该学者反对部分人“散布有害的观点,却不许有任何批评的意见”,意味着该学者主张争鸣中应容许和进行批评与反批评的成分,排除b;“一看就叫嚷是打棍子”,反映了该学者反对那种把发表不同观点视为不准百家争鸣的做法,实际上要说明学术上的批评自我、批评形式是以百家争鸣的形式出现的,是在探讨和相互平等的气氛中进行的,和政治上、思想上的批评是有区别的,排除c,只有d符合题意。5 人们对当时的文艺景象用戏言表示: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可能是在()a反右斗争扩大化中b“文化大革命”中c1958年“大跃进”中d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根据题干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文艺园地百花凋零,全国样板戏“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这种现象是由于“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故选b。考点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1.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2成就思维导图新中国教育的“三”个节点史料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解读史料表明邓小平决定恢复高考招生制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深远影响是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史论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复和掌握了主动。(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 (2013新课标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解析材料列举的相关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再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故a项符合题意。2 (2009浙江高考)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答案a解析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3 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答案a解析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中国高度重视全体民众的此项人权并为之而奋斗开始于()a新中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c改革开放后 d义务教育法颁布后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国民素质的重视。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重视全民受教育的权利。1949年底召开的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确立学校要面向广大工农,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故选a项。5 (2013四川高考,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上图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答案(2)“文革”时期;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解析第(2)问,通过图片信息即可得出是在“文革”时期。依据教材中“文革”时期教育的发展概况可以得出答案。第(3)问,依据材料中“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可以看出体现的是阶级斗争史观;“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体现的是文明史观,“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体现的是现代化史观,“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体现的是整体史观。依据材料中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表述的分析,即可得出最后一问的答案。考点三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发展科技的措施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国防2.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史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解读史料生动地说明了“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史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解读史料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具有政治意义。史料三当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解读史料反映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吃饭问题。史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期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国初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等,提高国防实力巩固并维护了中国的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科技为经济服务,如注重核能的和平利用,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等;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1 (2007江苏高考)江泽民指出:“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考查,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与美国人有关,细胞学说是德国人提出的,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人法拉第提出的。2 我国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是1959年下半年,时任国防科委主任的聂荣臻说:“我以革命的名义,请求你们立即搞一点粮食和副食品支援我们的试验基地吧,他们能不能活下来,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据此,我们从原子弹科研人身上学到的主要精神是()a实事求是,勇闯新路 b坚持真理,修正错误c无私奉献,艰苦奋斗 d顾全大局,加强团结答案c解析起步研制原子弹时,正是我国经济困难时期,这种困难集中反映在一个方面是粮食、副食品的严重短缺。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把原子弹搞出来,有了他们艰苦奋斗的闪光精神,才有我们今天的强大中国,这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奉献之歌。故选c,a、b、d三项通过题干所述不能体现出来。3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a“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发射成功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 d“嫦娥一号”探月卫 功及返回 星发射成功答案a解析本题以航天事业的成就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重大成就出现的时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1970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于1984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发送成功并返回;“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2007年发射升空。4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曾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这一观点主要是针对我国成功()a爆炸原子弹 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c试爆了氢弹 d建成了核电站答案b解析根据“制造胰岛素”可以判断这一成就指中国于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5 (2010重庆高考,节选)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从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技术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思考:(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你对我国发展科学技术有何建议?答案(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注重自主研发;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等。1“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实质相同。错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的是政治斗争的激烈,流派多且阶级阵线鲜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上,没有阶级的差别与对立,二者实质不同。2“希望工程”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正确。注意区分“211工程”与“希望工程”。“211工程”是发展高等教育的工程,即面向21世纪在全国重点办好100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而“希望工程”则是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的工程。3“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错误。“两弹一星”是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具体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4“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混乱,导致我国重大科技成就出现空白。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在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成就,如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杂交水稻等。1“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2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3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4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5“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6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7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8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练出高分基础训练练熟主干知识1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的这些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答案c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主张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题干中的“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即体现了这一思想,答案为c。a、b两项的说法与题目信息主旨相悖;d项无法满足题目的时间要求。2 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招生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答案c解析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图表反映出1977年报考的人数与招生人数存在巨大的差距,“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导致大学招生削减,1977年恢复高考,致使近十年间的未高考的人踊跃报名,报考人数也就与招生人数呈现巨大的差距。正确答案为c。3 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答案c解析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b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只有c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4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的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银河”巨型计算机诞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a b c d答案a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时间信息:“文革”时期。发生在1964年;发生在1973年;发生在1983年;发生在1970年,故符合题意。5 法新社评论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和“神舟9号”成功对接时说,手控对接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操作”,这项技术将把中国这个亚洲强国朝打造太空站的目标再拉近一步。中国在航天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a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不断上升b航天人铸就的“载人航天精神”c自主创新推动着航天事业跨越发展d“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答案a解析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答案c解析1973年袁隆平选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中国是第五个爆炸原子弹的国家,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是第三个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7 1956年春,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工作结束时,周恩来总理特别提到了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的贡献,称他们为“三钱”。“三钱”所做的与规划相关的重大科技成就是()a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b南优2号杂交水稻c“银河”巨型计算机d人类基因组排序工程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科技成就。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561967年”,“三钱”分别是指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因此,a项符合题意。8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时期取得的c“文化大革命”使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是在、时期完成,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成就有氢弹试验成功等,故c项错误;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选育成功应该是在时期,故应排除d项。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9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该讲话()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10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高等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a“双百”方针得到顺利实施b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c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d“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答案b解析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因此“工科学院创办起来”,故选b。11“倒计时,读秒到零,起爆!刹那间,一团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天空和大地燃烧起来,太阳都变成灰色了。随后就是一声巨响,向外扩展,终于,它定格成一朵直立在空旷的天地之间的蘑菇云。”材料记载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c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 d“神舟5号”载人飞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起爆”、“火球腾空而起”、“巨响”、“蘑菇云”等判断,这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2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这说明中国科技()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符合中国实际国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 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答案b解析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等。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者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材料二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材料三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上海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3)分析材料三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答案(1)提出必须实行“双百”方针。(2)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3)伤害了许多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4)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福建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34讲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教案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75086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