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把握高考热点 热点五 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
2014届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把握高考热点 热点五 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doc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把握高考热点 热点五 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编号:9382269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4.1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把握高考热点
热点五
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
高考
历史
三轮
冲刺
把握
热点
重视
大国
关系
促进
和谐
世界
构建
知识
讲解
练习
巩固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三轮冲刺 把握高考热点 热点五 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把握高考热点,热点五,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含解析),高考,历史,三轮,冲刺,把握,热点,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知识,讲解,练习,巩固
- 内容简介:
-
热点五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 一、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重要表现,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国之间的交往形式。当今世界,大国关系的特点呈现出“总体稳定”、“逐利竞争”、“因时谋势”、“新老互动”、“区域合作”几大特点。面对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式,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二、2013年的中美高层互动频繁。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6月间在南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9月间的海参崴g20会议两度会面,美国务卿、参谋联席会议主席、副国务卿、副防长、白宫国安顾问等政要更络绎不绝访问北京。至于中国防长常万全8月间与外长王毅9月间访美期间的言论,正考验中美关系的未来。三、应俄罗斯总统普京、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南非总统祖马、刚果共和国总统萨苏邀请,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上述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作为新任国家主席首访的“第一站”,俄罗斯之行备受瞩目。一般意义而言,一国领导人上任后首先访问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国外交政策走向,表明该国与往访国双边关系的重要和急迫性。习近平此访延续了2003年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后首访第一站选择俄罗斯的传统,反映出中方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高度重视,意在定调未来10年中俄关系发展方向。一段时期以来美国强化了在亚洲的战略布局,中俄推进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对加速推进世界多极化与国际关系民主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四、随着钓鱼岛局势的不断升温,中日在钓鱼岛的对峙进入常态化,与之相对,两国关系降至1972年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谷。日本在鹰派的安倍晋三担任首相后,对侵略战争的罪恶行径予以淡化和模糊处理,扩大军事脚步,甚至妄图修改和平宪法,挑战战后国际秩序。日本的右倾化引起了亚洲邻国的不安。 一、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以攫取侵华特权。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2独立侵华:19世纪末“门户开放”。 3扶黎扶蒋,控制中国。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扶蒋反共,控制中国。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大为增强,凭借强大的实力,美国力图称霸世界。为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出钱出枪援助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6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拒绝承认,并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经济封锁,致使中美关系走向全面对抗。 7走向和解、中美建交;前进道路,一波三折。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战略进行收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美国同意在台湾问题上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 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在广泛的领域开始了合作关系,对中美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冲突。美国始终未放弃霸权政策,在中美关系上围绕着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等百般刁难中国,致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点。尤其是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 二、中日关系1友好交往:汉、唐、宋元、明清(前期):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1)两汉时期: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岛来汉朝;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2)隋唐时期: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十多次,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制度为蓝本。(3)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取得胜利。2对抗与友好并存(明清时期)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断绝;晚清时期,中国以黄兴、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留日学生,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3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亚洲的强国。(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1874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通过签订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和台湾。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从俄国手中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即南满铁路);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又先后发动“一二八”事变和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4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予起诉,保留了天皇制。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日本在美国的操纵和支持下,在对华问题上,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540余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因日本不能正确对待历史遗留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目前出现“政冷经热”的局面。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日本要求在政治、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6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歪曲历史、美化战争、否定侵略罪行的右翼言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当前,由于日本政府罔顾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妄图实施所谓“国有化”,引发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急剧恶化。三、中俄关系1明清时期: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建立两座城堡用来扩大侵略,掠夺屠杀我国居民。为了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两次派军围攻,迫使沙俄政府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是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2晚清时期:沙俄掠夺中国的领土面积最多。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沙俄利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先后占领我国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共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致力于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辛亥革命时期,乘机控制外蒙古,后来又利用外蒙古独立问题,把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吞并。1917年沙俄政府被推翻,退出了侵华行列。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20世纪30年代,扶植王明占据中央领导地位,对中国革命进行过度干预,造成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长征);“二战”后期,与美英推行大国强权政治,签订雅尔塔秘密协定,出卖中国的外蒙古。4新中国成立后:前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在政治上采取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经济上苏联帮助我国设计和建造一百多个大中型工程项目,对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开始恶化,经历了30年的紧张对峙后重新走向缓和与睦邻友好,直到80年代中苏关系才改善。5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双方在平等、友好、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并促使这种关系不断向新的水平发展。一、选择题1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45年9月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197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正式建交;2007年9月18日,中、日、韩三国合办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在中国南通开幕。这一系列时间上的事件,我们对中日关系可以做如下的历史思考()历史上日本曾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伤害,这是中日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中日两国应该都忘记那段不愉快的历史、甩掉历史包袱,轻松的共同面向未来中日两国牢记历史教训、加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中日两国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a b c d22011年10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斯和中国投反对票而未能通过。就国际格局而言,上述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俄再次结为同盟 b中俄在世界事务中拥有决定权 c当今世界政治力量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再也无力推行霸权主义政策3下列两张图片的拍摄年代相距()邓小平访美,中美建交2013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会晤第3题图 a25年 b34年 c37年 d60年4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5在一幅八卦阴阳图案上,在“阴”的区域内有一个画着中国国旗的球;在“阳”的部分区域内放着一个上面画着美国国旗的球,这里面体现着丰富的寓意,表明中美两国() a互依共存 b互相对抗 c争夺霸权 d互相利用6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对于这一重大新闻事件,日本多数民众的反应最有可能是() a反对中美关系的缓和 b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c呼吁政府改善中日关系 d支持政府既往对华政策二、非选择题7抗战时期,日本疯狂掠夺中国经济,犯下了滔天罪行。但现在日本的右翼势力却歪曲事实,为其侵略辩护。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报道,自1986年以来,已有5名日本在职内阁大臣公开否认日本的侵略史实。例如1994年5月,羽田内阁的法务大臣永野茂门在就职不到一个月便公开说“把太平洋战争定为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南京事件纯属捏造”。材料二1995年8月16日,法国世界报载文说:“与关心日本民主化相比更关心使日本成为其反共政策枢纽的美国人,宽恕了日本天皇和释放战犯,从而鼓励了一种集体的不负责任的态度。”材料三2001年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包庇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右翼势力粉饰侵略战争,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材料四 日本从近代起就觊觎中国钓鱼岛,但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20 世纪60年代末,某国际组织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使钓鱼岛除了战略价值外,又增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从那时起,日本开始逐步实施其侵吞钓鱼岛的计划。如1996年7月4日,日本人在北小岛设置灯塔,随后,又在钓鱼岛竖起画有太阳旗的木牌。近年活动频频。请回答:(1)举例驳斥日本拒不承认侵略的谬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对二战的认罪态度为何与德国不一样?(3)根据材料四,分析日本侵略我国钓鱼岛的政治、经济、军事目的何在?(4)材料一、三、四所反映的日本的行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出错题号_错误分析_解决方法_热点五重视大国关系,促进和谐世界构建课堂评价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日关系的正确认识。中日两国在历史上有和平交往,也有兵戎相见。对于历史,我们要借鉴吸取教训,而不是忘却历史。2c【解析】根据材料中各国的不同选择可知,当今世界,美国虽然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中国、俄罗斯、印度等也日益崛起,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3b【解析】1979年,邓小平访美,推动中美正式建交。简单计算可知,答案选b。4a【解析】1971年,周恩来抓住中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友好接触的机会,邀请美国队来华,以民间交往促进政府间的交往,从而推动了中美关系打开僵局。5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建立后的中美关系发展。图中八卦阴阳图案表示相互运动和补充,因此寓意中美两国关系是相互依托,故选a。6c【解析】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改善,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二、非选择题7【解析】本题第(1)问要求学生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相关史实记忆准确。第(2)问了解二战后德日两国不同的历史发展进程。第(3)问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来思考日本侵占钓鱼岛的用意。第(4)问注意从日本右倾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来思考。【答案】(1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