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高考历史考点分类汇编 (近三年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

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8314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5.1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模拟 专题 十三 中外 历史人物 评说
资源描述:
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拟,专题,十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内容简介:
专题二十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和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1.(2012年浙江文综,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b.c.d.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站在康熙帝的立场上分析,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为此他崇尚儒家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并且努力缓和民族矛盾,故正确。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项。2.(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富。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承担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提供理论根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韩愈提倡古文运动。(2)深层信息: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解析:第(1)问,由“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空洞无物的骈体文”,结合唐中后期的时代特征概括背景;第(2)问由“文以载道”“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并结合宋明理学的时代特征说明作用。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3.(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起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对王安石的评价。(2)深层信息: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及方法。解析:第(1)问,由“变风俗,立法度”“致祸社稷,起源实出于安石”指出对王安石的评价及理由。第(2)问,由“不可征信”“皆一一详辩之”结合梁启超的思想主张及生活的时代概括其目的和采用的方法。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4.(2012年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1)材料一中的“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清政府对台湾的建设。(2)深层信息:康熙帝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作出的重要贡献。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可从加强统治、维护统一等方面分析。第(2)问注意题目要求是从经济、文化两方面来分析。据材料“人口20万左右已达200万之众”“儒学教谕全部都是福建人”等信息作答。答案:(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势力的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5.(2012年江苏历史,24b)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相同点。(2)深层信息:古代东西方思想之比较。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可归纳出;第二、三小问根据教材内容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和公元前5世纪后期古希腊政治状况分析即可。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考点二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和“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凯末尔)(2011年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材料二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拿破仑法典。(2)深层信息:近代欧洲的法制建设。解析:本题考查拿破仑法典所体现的原则及产生的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法国革命”即指法国大革命,其体现的原则即指大革命中所体现的启蒙思想;第二小问关键理解“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含义,实际考查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消极影响。第(2)问,从材料中可看出拿破仑法典所产生的影响,从国内、国际两方面作答。答案:(1)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2)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考点三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爱因斯坦)1.(2013年福建文综,41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下图,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材料二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材料三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1)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2)深层信息: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符合国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文材料的分析、解读能力。第(1)问从材料中“山下”“黄洋界”“1928年秋”的信息并结合地图可知省略处内容为“井冈山”,“历史背景”结合所学作答。第(2)问结合材料二中“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军阀重开战”军阀混战利于生存发展;材料三中“路隘林深苔滑”“山下山下”偏远山区,敌人统治力量薄弱作答即可。答案:(1)井冈山;秋收起义后,创建革命根据地,击退敌军进剿。(2)军阀重开战(蒋桂战争)军阀混战,为红军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分田分地真忙土地革命,唤起民众。路隘林深苔滑(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等)偏远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红军有回旋余地。2.(2011年江苏历史,24b)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2)深层信息: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第(1)问应注意这里的“未来社会”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依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计划”“工业”“分布”等即可归纳得出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结合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作答;第(3)问据材料信息“国际的合作”“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等即可得出答案;第(4)问注意题目要求,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谈认识。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模拟试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嘉兴二模)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宫中的女主人公洛晴川穿越到了清朝的康熙年间,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军机大臣跪见皇上孔庙中悬挂着皇帝亲书的“万世师表”皇上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皇帝下旨设立安西都护府 a.b.c.d.解析:d本题实际考查了清康熙年间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内容。符合所学,是康熙帝重要的维护民族关系的措施,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间;安西都护府是唐代设立的,错误。2.(2013辽宁一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这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平等性,下列哪位思想家也提出类似观点()a.荀子b.孔子c.董仲舒 d.朱熹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公平,故选b项。3.(2012嘉兴模拟)1804年3月21日是法国人民忧喜交加的日子:刚刚颁布的拿破仑法典规定了法国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但已婚妇女仍未享有公民权。对这部法典比较确切的评价是()a.进步意义大于缺陷b.歧视妇女一无可取c.因有局限无法实施d.长久实行于欧洲各地解析:a拿破仑法典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其进步意义是主要的。故选a项。4.(2013湖南联考)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b.消灭私有制c.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析:a孙中山所说“社会主义”即其民生主义思想,故选a项,孙中山致力于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可能消灭私有制,排除b项;c、d两项分别为孙中山的民族民权主义思想。5.(2011金华二模)有人这样评价一位政治家:“一个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个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这位政治家是()a.孙中山b.甘地c.华盛顿d.毛泽东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民族的领袖”“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不屈服”等关键信息,可知该政治家为甘地,甘地在印度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此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6.(2011衢州二模)美国学者r.帕尔默在其著作世界现代史中说:“如果列宁没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并且传播到俄国去的话,那么马克思的思想就可能变成欧洲的普通思想。”列宁使“马克思主义获得新生”的最主要贡献是()a.领导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b.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c.提出并实践了“一国胜利论”d.主张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列宁革命活动意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俄国获得“新生”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取得胜利。a、b、d三项都不能说明胜利的内涵,故选c项。7.(2012浙江联考)有人指出李四光作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首先杰出在他是个先进的中国人,近代是先进的,现代也是先进的。下列最符合该观点的是李四光()a.具有救亡和建设中国的精神b.提出了地质力学c.创立了虫筳科化石的鉴定标准d.带队寻找到大油田解析:a本题考查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李四光。探讨的主题是“他(李四光)是个先进的中国人”,四项中吻合此主题的是a项,其余三项均是李四光的专业成就,不能完整地加以诠释。8.(2012宁波调研)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华盛顿有所为,美利坚民族得以独立;华盛顿有所不为,美利坚人民不受其害。”符合其“有所不为”的是()a.反对美国独立之初的邦联制b.参与制定了联邦宪法c.严词拒绝由他当国王的提议d.允许奴隶制度的存在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示华盛顿“有所不为”应该是拒绝友人提议做皇帝的请求。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9.(2013济宁模拟)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a.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c.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解析:d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革命应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为社会主义革命,主张和平方式夺取政权,a、c两项错误;由材料中“工人、雇农和农民”的信息可知列宁主张建立的政权是多阶级的社会主义联盟。10.(2013宁波联考)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的共同贡献在于()a.推动本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b.促使本国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c.推翻了本国的封建制度d.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历史人物的比较认识。拿破仑变法兰西共和国为帝国,a项排除;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但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不存在推翻封建制度的问题,故排除b、c两项。拿破仑颁布法典,华盛顿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推进了本国法治建设,d项正确。11.(2012慈溪模拟)孙中山和甘地都为推动本民族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关于下面两幅图片,说法最为合理的是()国家都面临外来侵略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相似爱国精神的体现采用经济手段救国a.b.c.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故的说法有误,正确答案为d项。12.(2013梅州质检)有学者说,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 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这些话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a. b. c. d.解析:b社会主义革命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都有涉及,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内容,正确选项为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厦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652年11月他(克伦威尔)发表讲话说,由于在国会议员们之上“没有更高的或者平行的政权来审查和指导他们的行动,因而他们就不可能使自己处在正义、法律和深思熟虑的范围之内。所以,必须建立另外的政权,其权力之大和地位之高,足以克服这些弊端,并把事情管理好。否则我们的失败就是无可挽回的”。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二他的权力不像正统君主那样是世袭的、“神授”的,而是靠他在革命中的战功而取得的。因此,这一权力主要依靠他个人的威信来维持当克伦威尔于1658年死去之后。高级军官们争权夺势,无法建立新政权。共和主义者、平等派的残余力量也重新活动起来,农民运动也在重新掀起。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当时怎样的政局?为此,克伦威尔采取了什么措施?(10分)(2)据材料二,概括克伦威尔掌权的特点。对此,应如何客观评价?(10分)【文本信息】(1)表层信息:克伦威尔的统治措施。(2)深层信息: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对英国历史的影响。解析:第(1)问材料时间为1652年,批评对象为国会,意图 “建立另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真题+模拟)专题二十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8314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