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0页)
编号:9384161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1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厦门
中高
历史
下学
期期
试卷
- 资源描述:
-
福建省厦门二中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福建省,厦门,中高,历史,下学,期期,试卷
- 内容简介:
-
厦门二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 年段 历史 科期中考试卷 第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注意abcd顺序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它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晶,堪称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瑰宝为川西平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的“它”是指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文思院是宋代规模最庞大的一个生产机构,主要生产供宫廷使用的普通日用品和精美的装饰品。由此可见,文思院的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安徽省六安战国墓发掘出一把精美的宝剑。据统计,北墓葬外藏室还出土了大量的铜器、漆器、陶器等文物120件。下列物品肯定不会在墓中出现的有青花瓷 棉布衣服 青铜器 纸币“交子” a b c d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一课时,某同学展示了图1,该图应是a唐代草市分布图b唐都城长安坊市布局图c北宋东京城示意图d清代北京商业区分布图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a抑商政策的松动 b专制制度的衰落c西方文明的影响 d商品经济的发展明嘉靖四十七年(1456年),福建巡抚谭纶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不得食。自通番严禁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念起,宜稍宽其法。”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明初朝廷实行“海禁”政策b临海而居的闽人以海为生c谭纶主张放宽“海禁”政策d“海禁”有利于抵御外侮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诱导 b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今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故举办国货展览会以促使国货改良发展。”“举办国货展览会”最有可能是在a鸦片战争时期b民国初年c新中国初期d改革开放初期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外企的排挤 b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潮流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方兴未艾 d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1938年至1940年,我国内迁西南、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业达1170家。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压迫b捐税负担沉重c国际援助增多d日本全面侵华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这表明物价下跌,人们纷纷抢购商品;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经济前景暗淡,人心浮动a b c d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国民收入中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国营经济19%33%合作社经济15%56%公私合营经济07%8%个体经济718%3%资本主义经济7%1%a19491951年b19521957年c19581965年d19661976年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发电(人均)产量方面的比较表,为能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人均产量中国(1950年)美国(1950年)印度(1950年)钢产量237kg5383kg4kg发电量276kwh2949kwh109kwha 三年经济恢复计划的实施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 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麻城和福建南安的田野上腾空而起。”这则报道可能发生在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期间 b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c “大跃进”运动期间 d杂交水稻推广后“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球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注解的国民经济建设路线或方针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下图反映了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当时的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b纠“左”工作尚未在农村启动c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成效显著 d农村经济还没有走出发展低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高兴地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反映了 农业的经营权发生变化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a b c d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c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某市历史教研网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 b基因工程 c菜篮子工程 d安居工程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主要反映了 (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平等自由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从表中可以看出a其侧重点经历了政治出身经济利益学历学识的演变历程b时代变迁使择偶标准向个人能力倾斜c大众择偶标准的盲从心理较重d改革开放后对家庭出身和政治面貌的关注度呈持续下降趋势欧元(euro)被誉为“口袋里的欧洲”,对此的准确理解是( )a欧元的诞生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已经实现b2000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c欧元的使用使欧洲一体化成为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d说明欧元已经成为“欧洲单一货币”,所有成员国都放弃本国货币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 a b c d据统计,世界贸易组织144个成员国中,有90以上的成员属于不同形式和区域的经济组织。为顺应潮流,中国和东盟作出了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决策。这表明当代世界 a国际贸易方式多样化 b商品结构复杂化 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市场竞争激烈化某学生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b经济全球化缩小了各国间的贫富差距 c经济全球化一定程度上威胁了部分国家主权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22分)中国古代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自然经济,长期领先世界,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华农业文明。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生产工具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改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上面材料一分析,小农经济的产生有哪些条件?(4分)材料二:如图(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6分)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3)据材料三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4分)材料四: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4)从材料四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4分)(5)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图二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18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曾这样说:“社会各层次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nsd在1871年12月24日游历广州时,对广州城市的繁华惊叹不已:“宽阔的珠江,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大厦、仓库、商铺等等,这些建筑物看上去并没有分成街道,而是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上面有钟楼和高高的十字架。” 据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广州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6分) 材料二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侵犯;欺侮),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4分)(3)阅读右图,指出这是哪一时期出现的什么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材料四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材料五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4)材料四中的择偶标准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经济基础之上的?根据材料五,指出新中国以来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4分)(b卷 50分)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即可灌溉,义可排涝。”此种工具是指魏晋时期的“广陵有贾人,以柏木造床,凡什器百余事,制作甚精,其费已二十万,载之建康,卖以求利。”这一经营活动具有的特征是a专业化生产b交易场所固定c产销合一d制漆技艺高超明清时期,在位于交通要道的城镇建有商业会馆,右图是山东省聊城运河西岸的山陕会馆。下列对会馆叙述正确的是a会馆是地区商贸的管理场所 b会馆是同乡聚会的交际场所 c会馆是产品交换的经营场所 d会馆是信贷集资的金融场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他们改变原有的轻商观念,涉足商业谋利,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材料中 “角色” 的定位最准确的是a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阻碍者 b学而优则仕的典型c明代中后期的早期资本家 d“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家某中学将举行“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专题报告会,主持人小芸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以下最有参考价值的是 ( )a.论中国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b.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倾销c.论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d浅论中国沿海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源在谈及新法缫丝时说:“旧器(手摇缫丝)所缫之丝,用工开解,每工人一名可管丝口十条,新法所缫之丝,用工开解,每工人一名可管丝口六十条,上等之妇可管至百口,每一妇可抵十余人之工作。”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民族工业a使用机器生产提高了生产率b一定程度抵制外来经济侵略c为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d获得了晚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右图为民国时期的一场集体婚礼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a婚纱成为女性结婚的服饰选择b简约文明的婚礼成为一种时尚c国人的婚礼习俗已经完全西化d社会习俗体现新旧交融的特征1876年,发昌机器厂在申报刊登广告,称该厂“专造大小轮船机器,已造起数艘,快马如飞。”1893年该厂生产的“汉阳号”轮船卖给朝鲜商人。这表明近代中国轮船行业a已经完全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化b与西方轮船行业展开竞争经营c成为近代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d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 ,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a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b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d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失败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风险 d改革从农村向城市推进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下列会议与其主要议题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国内主要矛盾 b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c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十五大社会主义的本质“hold住”“神马都是浮云”“土豪”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a网络已主导了大众文化消费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的日益庸俗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中国在世界产业布局中目前只是一个基地,许多高耗能、高污染的制造业都在中国生产加工,苹果系列产品在外包委托生产过程中,中国获利最小,只能分享3.6的份额。该材料说明我国a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并减少贸易壁垒 b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严峻问题c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以培养更多人才 d改革开放的成果得益于经济全球化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判断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组是 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世界贸易总额在持续增长 各国的关税壁垒森严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a b c d四、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4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五计划)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此小部分工业投资(3%),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摘自剑桥中国史材料二 “二五计划”期间1957196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部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材料三 1964年制定的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材料四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一五计划”与前苏联的“一五计划”在内容上的相同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国民经济的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对此,材料三中“三五”计划进行了怎样的调整?(8分) (3)材料四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8分)厦门二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 年段 历史 科期中考试卷15adcad610dbddd1115cbdad1620bbbcd2125aacdc2630bcccb3335dcb3640abacb4145bcadb4647bd31、(1)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