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民版选修2.doc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民版选修2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86292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8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1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民版选修2 专题 近代中国 民主 探索 精品 同步 教学 设计 人民 选修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民版选修2,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高中历史,专题一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人民版选修2,专题,近代中国,民主,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人民,选修
内容简介:
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近代中国,一批有志之士在同封建专制作斗争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民主性的思想主张,这是打到君主专制的有力的思想武器,对此我们应当了解。2、我们更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对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作历史的辩证的考察,既要认识其光辉之处,也要指出其局限性。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教师可以分发一些有关维新派和孙中山阐发民主思想的材料,并提前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比如:比较维新派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看看孙中山在这方面对维新思想做了哪些方面的继承和超越。2、课堂上,教师可就一些相关性的问题提出并让学生回答,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近代的维新派和革命派积极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和人权思想,加大了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力度和宣传民主思想的深度,真可谓民主潮流后浪推前浪。他们不仅是民主思想的传播者,更是民主政治的实践者,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中国的民主才会发展到今天的进步程度。2、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的一些主张难免有些不足,比如:维新派希望通过君主立宪制来改变专制的现实,孙中山早期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这些局限性通过后来的政治活动受到挫折而得到验证。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不可否认他们在中国民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与孙中山民族思想的异同难点:如何理解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西方民主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的一个产物。教学方法:讲述法、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启发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在古代中国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唐太宗把民比作水、把君比作舟,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思想主张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这种民本思想是一种民主思想吗?当然不是,那么中国何时开始民主思想的探索,又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历程呢?第三课:中国近代对民主理论的探索一、民主思想的萌芽:对君主专制的反思1、黄宗羲(1) 主要思想:批判君主专制的最高代表皇帝,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认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揭露封建法律的虚伪性,主张“有法治而后有治人”,认为应当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2) 影响:在当时的中国,黄宗羲难能可贵地表达了一种民主与法治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2、顾炎武主要思想:(1)抨击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认为“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考: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2)提出众治的思想。3、反思的原因和影响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材料3: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阅读上述材料并思考:黄宗羲和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反思的原因是什么?(1) 原因政治:明清强化君主专制,国内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思想:统治者采取文化高压政策。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外来文化的影响,西学东渐局面出现。(2) 影响他们的反思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表达了中国人对民主朦胧的渴望。过渡: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君主专制的反思是对民主的朦胧认识,是中国民主思想的萌芽。那么近代中国何时开始对民主进行理性认识,产生了民主思想呢?二、民主思想的产生:维新派的民权思想1.历史背景(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刺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3)资产阶级学说的传播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陈旭麓.代表人物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康有为)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梁启超)“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 (谭嗣同)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严复)以上四段话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3主要内容(民权观):代 表民权思想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自主、自立之权。(人人指资产阶级)主张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开国会、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梁启超1、认为民权政治(特点)是近代历史发展的新事物,必须实行必然实现。2、认为专制君主是“收人人自主之权,而归诸一人,以一人而夺众人之权。” 3、中国若再不开放民主,就要亡国灭种。谭嗣同认为君主专制是万恶之源,主张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为平等。严复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提出实行君主立宪,指出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4.历史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p14学习思考:严复宣传“天赋人权”论时,只是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而不像卢梭那样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这是由于当时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决定的。因为:其一: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没有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勇敢,也没有欧洲资产阶级封建斗争的冲劲。因此,严复虽反对君主专制,却赞成君主立宪,希望“圣明君主”从上面来支持改革。其二:他们认为老百姓不开化,现在实行“民之自由”的自主,还不到时候。过渡: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民主开始理性认识,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那么民主思想何时走向成熟的呢?三、民主思想的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孙中山民权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1895年5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0月,孙中山发动广州起义。一个向皇帝请愿上书,一个要把皇帝拉下马,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正式出现了改良与革命两面鲜明的旗帜。 从1895年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的几年间,改良派的变法活动以北京、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为枢纽,有风靡全国之势。而革命派还只活动于远离北京的海南地区,声势不著,显然居于次要地位。直到1900年,革命的声势日张,逐步成为时代的主流。 促成革命与改良地位的变化,除了变法运动的失败对改良的打击外,就是经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朝的腐败兜底暴露,人们对它已绝望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戊戌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2民权思想:、主要内容民权主义民族主义前提 民权主义核心 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民权主义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民权主义提出的原因?(因为不满少数人专政)民权主义的内涵?(推翻清政府,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基本内容-五权宪法原则:五权原则是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 提出原因? 西方三权分立学说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其官吏的产生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作弊和任人唯亲的现象 有何作用?a、即可打碎中国封建专制体制,又可革除欧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弊端b、共和政体能够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彻底实现三民主义c、五权宪法的设想在政治实践中没有得到完全实现 有何特点?a、五权分立和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要一次完成b、对西方民主政治加以借鉴改造,具有创新性。、发展:新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 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反帝、民权的普遍性、更关注农民和工人)2、 新三民主义有何影响? 积极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消极影响: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探究:比较维新派康、梁民权思想与革命派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异同?同:时代背景:都产生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代表利益: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理论来源: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共同主张:都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历史影响:1、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思想领域中的反应2、都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异:思想特点:康、梁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批判旧思想。而孙中山直接利用西方天赋人权,自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专题一第3课《近代中国对民主的探索》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人民版选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86292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