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doc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6页)
编号:9388942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5.25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9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南省
沁阳市
第一
中学
高中历史
单元
夏商周
政治制度
导学案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单元,夏商周,政治制度,导学案,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河南省沁阳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史料阅读】1、宗法制、分封制与姓氏 夏、商、周被史学家称作“三代”。夏、商两代的国家最高元首称“帝”。夏朝的帝位由儿子接任,偶尔也有传给兄弟接任的。商朝的帝位大多传给弟弟,最后由最年幼的弟弟再传给长兄的长子,或以行传给自己的儿子。公元前八世纪,周武王灭商建周,都于镐京,并改“帝”为“王”。周王朝的王位明确规定只传长子,而且是“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周王朝的这一制度就是“宗法制”,它的内涵对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宗法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其主要精神为“嫡长继承制”,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统治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 宗法制源于父权家长制家庭。随着社会发展,漫长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逐渐被父系氏族社会取代,并最终确立了父权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太古先民“知母不知父”的历史终于画上了句号。父权家长制家庭普遍实行“一夫多妻制”,并在诸妻中分别嫡庶。据独断记载,三代的“一夫多妻制”情况是这样的:“天子娶十二,夏制也,二十七世妇。殷人又增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人,八十一部御女。周人上法帝喾正妃,又九九为八十一,增之合百二十人也。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众多嫔妃、妻妾所生的一大堆子女如果不划分个先后次序,不立定个章法规矩,那就会乱套。这个章法就是以母亲的身份和子妇出生的先后,把所有的子女(女儿不在其中)划分为“嫡”和“庶”两类。嫡,正妻为嫡,正妻所生的儿子谓嫡生、嫡子,即正宗之意。庶,旁支也,妾所生的儿子谓庶子、庶出。嫡为大宗,庶为小宗。 据史记殷本记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如弟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正是这位辛使殷商走向灭亡。这说明殷商末期,嫡长继承制已经确立。 据黄河流域周原(今陕西岐山)生活的周部落,在古公亶父时,嫡长继承制还没完全确立。古公少子季历继承了王位,而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出奔长江三角洲,后来建立了吴国。季历传位于长子姬昌,姬昌又传位于长子姬发。姬发灭商后,大力推行嫡长继承制。自此宗法制度被作为立国的原则世世代代延续了下来。 根据宗法制,“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精神,周王朝规定:只有嫡长子才是继承王位或爵位的唯一合法者,庶子即使比嫡长子年长或更有才能,也无权继承。这就使弟统于兄,小宗统于大宗。庶子虽然不能继承王位,但他们可以得到次于王位的其他爵位。为此,周王朝依据宗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又创设了“分封制”,其具体办法是:一、周王朝的国王以都城镐京为中心,沿着渭水下游和黄河中游,划出一大片圭地,建立由周王直接统治的中央特别行政区,此谓之“王畿”。二、王畿以外的全国所有土地,划分为大小不等无数块,分封给各路诸侯。但这些封国面积很小,实质上都是一个个城堡式的军事据点,以此为中心对四周地方加以控制,大概二三十个封国加起来的面积也没有王畿大。这就保证了中央对封国的绝对控制权,诸侯国象群星捧月似的,环绕拱卫着王畿。诸侯国的分封有两种情况:1.同姓封国。凡是姬姓的周王室亲族,每人都可分到一块土地,在那里建立封国,此即同姓诸侯国。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修国,其中周武王封其兄弟立国者15 ,姬姓立国者40人。如,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曹(今山东定陶),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山西翼城)。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又分封周朝王室子弟26国。2.异姓诸侯。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分封少数有功之臣,如姜子牙封于齐;二是分封一些既不能征服又防止作乱的部落,如夏王朝的后裔东楼公(姒姓)封于杞国,伏羲氏的后裔(风雄)封于宿国。周武王又将已灭国商纣王之子武庚(子姓)封于宋国,以示政治安抚。后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被周公平息,改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国。 周王朝分封诸侯国之后,上古长期存在的“部落”自此逐渐消失,为封国所代替。周初封国地位平等,直属中央管辖,但国君的爵位各有高低,故封国的面积也大小不一。周王朝将封国国君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五级以下还有第六级“附庸”。附庸国的面积更小,附属于附近较大的封国。这五级爵位的产生,系根据宗法制的嫡、庶关系而定,如图: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第六代 第七代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国 王 小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大 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公爵 公爵 公爵 公爵 公爵 公爵 小宗 大宗 大宗 大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侯爵 侯爵 侯爵 侯爵 侯爵 小宗 大宗 大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嫡子 伯爵 伯爵 伯爵 伯爵 小宗 大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嫡子 子爵 子爵 子爵 小宗 大宗 庶子 嫡子 男爵 男爵 小宗 庶子 平民所有封国的国君总称“诸侯”。周初五级封国与附庸国的情况如下: 等级 爵位 法定面积 举例 一 公国 50平方公里 齐、鲁 二 侯国 35平方公里 晋 三 伯国 35平方公里 申 四 子国 25平方公里 黄、罗、祝、邾 五 男国 25平方公里 许 六 附庸 不足25平方公里 萧 由上可知,西周初期的诸侯国领土很小,不少封国只是一个城。东周开始,各诸侯互相吞并,疆城才逐渐膨胀,各诸侯大国才建都,并成为和周王室分庭抗礼的独立王国。 在西周时代,除了中央直接分封各路诸侯外,各诸侯在自己和领地内再分。诸侯一般将的中心地区留给自己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于是,全国就形成了一个以国王室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宗法分封政治结构。 由上,我们可以提出:(1)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国君位,其余的庶子一律分封出去;(2)诸侯之封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3)诸侯再将部分国土分封给卿大夫作为采邑,卿大夫又将部分采邑分给作为禄田。这样,周王朝与分封诸侯国就保证了他们世世代代的血族统治,万里江山遂成一家。 西周宗法制直接导致了分封制,分封制使国内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诸侯国又产生了众多卿大夫的采邑。采邑又被分成无数大小的禄田。由于诸侯国、采邑(邑、关)、禄田(乡、亭)的地名直接转变成了“氏”(以国为氏、以邑为氏、以关为氏、以乡为氏、以亭为氏),于是,中国人的姓氏遍地开花,骤然增多。这就是宗法制度对中国姓氏产生的根本影响。 宗法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是一种宗族之法,也称族规。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原有的宗族之法系统化,并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我国夏朝时就已确立王位世袭制,但也有夫死子继和兄终弟及的区别。商朝末年才完全确立了嫡长继承制。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西周的宗法制是和分封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天子按嫡长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天子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这些诸侯也是按嫡长继承的原则世代相传,非嫡长子则由诸侯分封为卿大夫。诸侯对于这些卿大夫来说,又是大宗,依次类推。大夫以下又有士,士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不再分封。在这样的情形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宗法制的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同时也有利于维系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楚王问鼎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到达洛水,在周王室的境界里陈兵示威。周定王派遣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显示了威逼周王室而夺取天下的欲望。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王孙满回答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君王的德行而不在鼎本身。从前夏朝正是有德的时候,把远方的各种东西画成图象,让天下九州的长官进贡青铜,铸造九鼎并且把所画成的图铸在鼎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为百姓准备在鼎上面了,真是应有尽有,让百姓全都认识什么东西是神物、什么东西是恶物。所以百姓进入水道洼地、山林,就不会碰上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各种妖怪都不会碰上。因而能够使上下和谐,以承受上天的保佑。夏桀昏乱,鼎就迁到了商朝,享国六百年。商纣王暴虐,鼎又迁到了周朝。如果君王的德行美善光明,九鼎虽然小,也是重的,不可能迁移到别处去。如果君王奸邪昏乱,九鼎虽然大,也是轻的,随时有可能变迁到别处去。如果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必定有固定的期限,不是随便可以改变的。周成王把九鼎固定在王城(今洛阳市),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所命令的。现在周朝的德行虽然衰退了,但是天命没有改变。九鼎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于是楚王就带兵回国了。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重难点】重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知识结构】(1)时间: 年。(2)建立者: 。(3)重要标志: 被 取代。1、夏朝的建立2、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 ,有时 。3、夏商的政治制度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国家大事通过 的方式来决定;(1)中央设有 、 等,掌管 。(2)地方封 、 ;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定期 ,并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 年, 伐 灭商,建立周朝。2、内容:周王把王畿外的 分别授予 等级深严的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同时,诸侯在 内,又对 _ 实行再分封。 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 。 也要向上一级承担 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的秩序。诸侯有为周天子 、 、 和 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 ,如 、 、 等。3、影响:(1)积极方面:加强了 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 ,加强了周王朝的统治,巩固了王权。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消极方面:西周后期 势力日益强大, 衰弱,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1、概念:它是用 来维系 、巩固 ,与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的制度。2、特点:周王称为 ,王位由 继承,为 ;其他儿子分封为 ,他们对天子来说是 ,但在自己的领土内却是 。诸侯、卿大夫与士同样依次类推。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3、历史作用:(1)、保证了 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 【互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帝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周王与受封者形成了什么关系?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材料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3)从材料三可知,当时的土地归谁所有?土地制度的实质是什么?这种土地制度是由什么决定的?材料四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4) 材料四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国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关系?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当堂训练】1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2国语晋语曰:“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这种现象描绘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被层层剥削的情况。材料中体现的制度是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3下列对夏、商、周三朝都城位置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b都在关中地区c都在今天河南省境内 d都在今天黄河流域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不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c诸侯国诸侯国嫡长子、嫡长孙 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5、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6、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7、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8、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 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礼习俗10、“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c郡县制 d行省制1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反映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