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_第1页
第10章---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_第2页
第10章---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_第3页
第10章---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_第4页
第10章---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章 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会计理论,第10章 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成本会计理论在整个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地位与作用。 技能目标:熟练掌握共同费用分配模型、共同费用分配的具体方法、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模型等的运用。 能力目标:领会作业成本法对成本会计的创新价值和对作业管理的贡献。,第10章 成本计算与控制理论,目录 10.1 成本计算理论 10.2 成本控制理论,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1 成本的含义 成本是成本会计的直接对象,也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会计学中的成本可定义为:特定的会计主体为达

2、到一定目的而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可用货币计量的价值牺牲或代价。,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2 支出、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为了准确把握成本概念,还应搞清楚支出、费用、成本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支出与费用 支出与费用都是指企业资源的流出(减少),但费用只是支出的一部分,即支出费用。作为费用的支出应同时具备两个基本特征: (1)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 (2)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与向所有者分配有关的支出除外。 从时间关系上,费用的发生可以与支出同步,也可以先于或后于支出。,10.1 成本计算理论,2)费用与成本 费用与成本的联系有: (1)都是对企业资源消耗或转化的一种

3、计量; (2)费用是成本计算的基础,即费用构成成本的内容; (3)成本、费用可以相互转化,而且最终结果是转化为费用,以与收入配比,从而计算出一定会计期间的利润。,10.1 成本计算理论,费用与成本的区别有: (1)费用按期间归集与分配,成本则按对象归集与分配; (2)成本中既包含本期费用,也可能包含前期费用; (3)费用并不全部归属于成本,即费用口径大。 支出、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为:支出费用成本。,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2 支出、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 3)支出、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3 成本计算的范围 成本计算是一个费用对象化的过程,即按特定成本

4、计算对象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技术过程。 成本计算对象十分丰富,可大致区分成为财务会计服务的成本计算对象和为管理会计服务的成本计算对象。 传统的成本计算主要是指产品成本计算。,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4 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 1)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归属)。 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一般是根据企业生产制造的最终产品或提供的最终劳务,但最终产品不是由一个生产工艺过程完成的,往往要经过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10.1 成本计算理论,(2)划分成本项目 为提供有用的成本信息,成本计算的结果不能只以总括的数

5、字形式反映,还必须考虑成本的构成要素成本项目加以反映。 在制造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项目一般可分为三项: 一、直接材料; 二、直接工人; 三、制造费用。,10.1 成本计算理论,(3)确定成本计算期 成本计算期,是指企业要间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产品成本,即前后两次计算成本的时间间隔。 成本计算期通常根据会计分期假设和企业生产特点确定。 据此,成本计算期有两种选择,即按月计算成本和按生产周期计算成本。,10.1 成本计算理论,(4)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成本计算的中心步骤就是生产费用的多次归集与分配,而且归集与分配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 按生产要素费用分别在各中间成本计算对象之间进行归集与分配; 进行辅

6、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进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10.1 成本计算理论,(5)编制成本计算单 完成前面的程序后,就可将有关计算结果填入事先设计好的成本计算单(表)。 2)共同费用分配模型 生产费用的归集主要是一个财务会计问题,因此成本计算的核心问题就变成生产费用的分配。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共同费用分配模型来解决生产费用分配的一般问题。,10.1 成本计算理论,3)共同费用分配的具体方法 (1)比例分配法 比例分配法即可用我们所介绍的共同费用模型来表述,其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分配标准。 (2)扣除分配法 在共同费用中,扣除其中已与确定或数额不大而对其

7、余部分影响较小,或由于其他原因可以予以扣除的费用,剩余的费用即为应由其他分配对象承担的费用。,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5 成本计算方法述要 1)成本计算方法的组成要素 成本计算方法是指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生产费用对象化到各成本计算对象上,求得各最终成本计算对象成本的方法。 成本计算方法一般包括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期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的程序等要素。,10.1 成本计算理论,2)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1)品种法 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以及虽属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单独计算各生产步骤半成品成本情况下的成本计算。 (2)分步法 分步法主要适用

8、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的成本计算;有时单件小批、多步骤生产且管理上要求分步骤的成本计算也采用分步法。,10.1 成本计算理论,(3)分批法 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且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有时也用于按单件小批组织生产而管理上又要求分批计算成本的单步骤生产。 除了上述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辅助的成本计算方法,一般应与某种基本的成本计算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而不能单独使用。,10.1 成本计算理论,10.1.6 作业成本法 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在成本计算过程中,制造费用是一种共同费用,必须按照一定分配标准将它分配计入相关的产品,以便正确地计算产品成本。 在高

9、新技术环境下,产生了对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创新要求,以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精确性。 基于以作业为基础的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便应运而生。,10.1 成本计算理论,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命名,在于它首先以作业作为成本计算对象,然后才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从而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 为了方便成本计算,企业中的作业大致可分为四类:单位作业、批别作业、产品作业和能量作业。,10.1 成本计算理论,成本动因 将作业成本进行分配最佳的标准应当是直接引起成本发生的因素,即成本动因。站在成本计算的角度,成本动因就是分配标准,尤其体现在对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

10、选择上。 成本动因是驱动成本产生的因素,对产品成本结构起决定性作用。在作业成本法中,作为分配标准的成本动因可分为两大类: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10.1 成本计算理论,(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不同的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再以各种产品所耗用的作业量分摊其应承担的作业成本,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基于上述原理,作业成本法基本程序为:一、确认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二、按作业中心归集与分配费用;三、将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出上。,10.1 成本计算理论,(3)成本动因的选择 成本动因选择的恰当与否决定了作业成本法提供成本信息的质

11、量。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时,对成本动因的选择必须审慎。 在选择成本动因时必须注意:成本动因应简明易懂、可量化;代表性与全面性相结合。,10.2 成本控制理论,10.2.1 成本控制原理 1)控制 实施控制是有条件的: (1)受控对象必须存在多种发展变化的可能性。 (2)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是人们可以选择的。 (3)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控制的目的,就必须创造和改变条件。 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没有控制就难以保证一切活动按照计划进行。,10.2 成本控制理论,2)成本控制 (1)成本的可控性 成本高低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采用一定非方法和手段对成本进行控制,使其按着人

12、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但是,成本的可控性离不开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10.2 成本控制理论,(2)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就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各项成本活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属于同期控制;而广义的成本控制则是指整个成本管理,此时成本控制应称为全面成本控制,即企业应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成本控制。,10.2 成本控制理论,(3)成本的最优控制 成本控制中,应遵循优化原理,达到对成本的最优控制状态。 最优控制是指在所有可能的控制中要求达到的,在满足客户需要的前提下使成本最低或效益/成本比最高的一种控制。 成本

13、最优控制有两种常见的类型:简单型和复杂型。,10.2 成本控制理论,(4)成本的目标控制 成本控制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成本目标。对成本进行目标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任何成本控制活动都要应用目标控制法。 实际上,在成本控制中应用目标管理,就成为成本目标控制。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它带有自我管理的特性和要求。,10.2 成本控制理论,成本目标控制首先根据企业的总目标测定成本目标,然后按责任单元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再按分解目标的要求,去组织设计、试验、生产设备、材料供应,以及日常生产、技术管理,最终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成本目标控制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

14、:成本目标的测定;成本目标的层次分解;成本目标完成情况的衡量、分析与考核。,10.2 成本控制理论,10.2.2 标准成本控制 1)标准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制度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定期比较,揭示成本差异,并按例外管理原则分析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责任归属,就重大的差异事项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目标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10.2 成本控制理论,2)标准成本的制定 由于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对标准成本控制的成效关系极大,因而在确定标准时,要较全面地实行技术经济分析,不可草率从事。 成本控制想要控制的是所付的价格和耗用的数量,所以确定这些项目的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是:数量标准乘以价

15、格标准。 制定标准成本时,还应讲究制定方法的选择。,10.2 成本控制理论,3)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成本差异是指产品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完整的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应包括三个步骤:一是计算各项成本差异; 二是进行成本差异调查,找到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 三是判明造成成本差异的责任归属,采取措施,改善成本控制。,10.2 成本控制理论,计算成本差异的通用模式,10.2 成本控制理论,4)对标准成本控制的评价 对成熟而稳定的企业而言,标准成本不失为一种有效地成本控制工具。不过,也要防止其失效的可能性发生。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采用标准成本制度进行成本控制,并能根据新的生产条

16、件改进标准成本制度。,10.2 成本控制理论,10.2.3 生命周期成本控制 1)生命周期成本的含义及构成 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LCC)有狭义与广义两种认识。 狭义的LCC是指在企业内部及其相关联方发生的由生产者负担的成本。 广义的LCC即全生命周期成本(WLCC),不仅包括生产者成本,而且包括消费者成本在内。,10.2 成本控制理论,10.2 成本控制理论,2)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战略价值 企业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战略价值体现在: (1)通过提供完整的成本信息,展现不同寿命周期阶段的成本分布情况; (2)明确揭示每一种产品的收入和成本; (3)展示各成本项目间的此消彼长关系,有利于以系统观点

17、进行成本控制。,10.2 成本控制理论,3)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优控制模型 以生产者成本为基本立足点,重点针对消费者成本加以计算,由此权衡达成优化,这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取得成效的基本保障。 为此需要建立模型来达成优化,即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一个最优控制模型。,10.2 成本控制理论,10.2 成本控制理论,10.2.4 质量成本控制 1)质量成本的含义 质量是指产品(包括服务)使消费者的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这种“满足程度”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产品设计所做到的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二是产品与其设计要求的一致程度。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达到质量目标所实际支付或可能支付的代价。,10.2 成本控制理论,2)质

18、量成本的构成 (1)预防成本:为防止产品低于质量标准而导致的费用; (2)鉴定成本:为确认产品是否达到了质量标准而发生的费用; (3)内部缺陷成本:产品出厂前发现缺陷而导致的费用; (4)外部缺陷成本:产品进入市场后被用户发现缺陷所导致的费用,10.2 成本控制理论,对上述质量成本的构成还有三点值得指出: 其一,认定质量成本的焦点是“不良的符合质量”; 其二,虽然上述分类是一种传统的分类方法,但对于“人性合适性”质量目标的质量成本仍具有适用性。 其三,上述分类是基于成本的“发生时间、地点”来划分的。,10.2 成本控制理论,3)质量成本控制模型 (1)经济符合水平模型(ECLM)与零缺陷模型(ZDM) ECLM允许一定量的质量缺陷存在,只求在可控成本与缺陷成本的均衡点作四类质量成本的优化配置,保持产品合格率在可接受质量水平这个最优控制点上。 ZDM则抛弃了经济优化思想,其目标是力求使缺陷趋于零,即不允许次品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