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 一氧化碳的性质,一、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略小于空气 难溶于水,二、化学性质,剧毒性 【中毒机理】使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携氧功能,从而使人体缺氧窒息死亡。 注:人体在吸入氧气后,依靠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再随血液流到各器官中,将氧气供给体内氧化用。但血红蛋白也能与一氧化碳结合,而且结合能力更强,大约是氧气的2003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人就会缺氧窒息死亡。这就是煤气中毒的原因。,【医学小常识】 煤气中毒的自救措施:,早期识别中毒的早期症状,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乏力、甚至出现短暂昏厥。 开窗通风,移病人于通风良
2、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为神志不清的病人摆在体位,松开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等。,可燃性 CO2 CO2 CO2C 2CO 火焰呈蓝色,生成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COO2 2CO2,如何才能防止CO(俗称煤气)中毒?,方法一: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课本P118,第一段以及讨论,如何才能防止CO(俗称煤气)中毒?,方法二:在煤气中掺入具有难闻味道的气体(如硫醇),使之若泄漏易察觉。,还原性,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反应原理:,还原剂:CO 氧化剂:CuO,1、反应前应先通入CO,驱尽试管内空气,再加热;反应完毕后,先停止加热,但
3、仍须通入CO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和石灰水倒吸。(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注意事项】,2、CO有毒,反应剩余的尾气必须处理,可以用气囊收集或用点燃的方法把有毒的CO转化为无毒的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Fe2O33CO 2Fe3CO2,【注意事项】,2、CO有毒,反应剩余的尾气必须处理,可以用气囊收集或用点燃的方法把有毒的CO转化为无毒的CO2。,1、反应前应先通入CO,驱尽试管内空气,再加热;反应完毕后,先停止加热,但仍须通入CO直至试管冷却,防止生成的铁重新被氧化和石灰水倒吸。(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课外链接】 另一种也具有还原性的气体氢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为光亮的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反应原理:,还原剂:H2 氧化剂:CuO,了解一氧化碳一般的物理性质。 能描述一氧化碳中毒的机理,并了解相关的防范知识和急救方法。 会解释一般炭炉产生一氧化碳的原因,识别一氧化碳燃烧与氢气燃烧的相同与不同。 能阐明一氧化碳在冶炼金属方面的原理,并比较其与氧化铁和氧化铜反应的相同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道路养护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 硕士论文送审语言表达评审意见范文
- 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 妇产科主任个人年度总结范文
- 孕期出血诊断流程与应急措施指南
- 农资渠道经理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 2025春季青少年法治与德育双重教育计划
- 2025年三年级下册部编本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计划
- 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户外活动计划
-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电商直播用户互动研究-以东方甄选直播间为例
- 场地平整项目承包合同范本
- 船舶修理行业专业实践操作规范
- 河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5篇(截至2024年)
- 麦秸秆环保板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
- 山东某智慧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新建自体血液回收机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GB/T 45004-2024钢铁行业低碳企业评价指南
- 2024年鲜食玉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