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4682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72.7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 高考 历史 复习 讲义 专题 近代中国 维护 国家主权 斗争 人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专题二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人民版,高考,历史,复习,讲义,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人民
内容简介: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一部分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教师用书专题概览时期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中日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表现屈辱史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日成为侵华的主力。日本侵华步伐不断加快,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七七事变后发动全面侵华探索史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最终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后,以失败告终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创建了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专题主旨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而不断探索的历史第3讲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国门洞开1背景(1)国际: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内:当时的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处在巨变的前夜。2主要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影响(1)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2)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3)国门洞开:一个原本主权独立的国家逐渐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背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战后,为了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2)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3)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4)影响: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概念阐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轻巧识记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思维升华“门户开放”政策对中美两国各自产生的影响(1)对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美国在侵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是有了独立的政策,实现了在列强瓜分中国过程中没能实现的目标。(2)对中国:使中国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深,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三元里抗英1背景: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中国人民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侵略者。2概况: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痛击前来抢劫的英国侵略军;随后又两度包围被英军占据的广州四方炮台。3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抗御外侮的爱国精神。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俄都力图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2)俄、英两国勾结与支持阿古柏政权,俄国直接出兵强占中国的伊犁地区。2经过(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全部新疆地区。(2)1881年,中俄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1黄海海战(1)爆发: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护送清军去朝鲜,返航途中遭日舰偷袭。(2)经过: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3)结果:双方互有损失,北洋水师主力尚存。2反割台斗争(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光辉一页。此后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四、义和团反帝运动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概况(1)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2)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3)清政府下诏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4意义(1)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2)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3)中国军民抗御外敌,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形象记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思维升华近代前期中外关系的演变及影响(1)演变:在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与列强的关系呈现了四部曲,即从对抗到和好、再到对抗、直至最后屈服的变化趋势。因为中外反动势力之间既有矛盾和斗争,又有共同的利益。(2)影响: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使中国革命的任务更加艰巨和曲折,使中国人民不得不肩负起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双重任务。轻巧识记列强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综合分析义和团运动的特点(1)自发性:从1898年秋山东人民反洋教开始,到1900年6月担负起抗击八国联军的任务而进入高潮,义和团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2)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归纳概括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上中国军民的每一次反侵略斗争不论其结局如何,都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沉重地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嚣张气焰,使其灭亡中国的企图难以实现。伟大的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局部侵华: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2全面侵华: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3侵华罪行(1)制造“南京大屠杀”。(2)违反国际公法,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实验。(3)推行“以华制华”政策,实行殖民统治,推行奴化教育。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1中国共产党(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2)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东北抗日军民(1)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2)1936年,东北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3国民党爱国官兵(1)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淞沪抗击日军。(2)安德馨率全营300名官兵在山海关力战殉国。(3)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4)冯玉祥与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4爱国民众(1)工人罢工、募捐。(2)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3)爱国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5西安事变(1)经过:1936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向蒋介石发动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3)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根据两党协议,中共将其所属部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国民党的抗战(1)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3)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3共产党领导的抗战(1)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2)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形成:1942年,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2)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3)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综合分析日军侵华(1)一个意图:征服中国。(2)侵华罪行: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实施细菌战、毒气战,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概念辨析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轻巧识记伟大的抗日战争一条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四种战术:持久战、阵地战、游击战、运动战。五个特点:全民族抗战;兼有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两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是一种持久抗战。七大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易误辨析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战场敌后战场正面战场作战方式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战略地位相持阶段开始后,逐渐成为主战场在防御阶段是主战场归纳概括中共为抗战所作出的五大贡献(1)倡导和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提出全面抗战路线。(3)开辟敌后战场,变敌人后方为抗日前线。(4)牵制日本半数以上兵力,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5)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人民的抗战决心。思维升华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1)抗日战争在地域上是真正的全国战争。在前线,军民坚决抵抗日军进攻;在后方,掀起了全国性的救亡运动。(2)全国各个阶级、阶层都参加了抗争。不仅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有部分地主买办、海外华侨和宗教界人士,都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3)全国各党派,都以民族存亡为重,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4)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都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5)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了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战争条约列强获取权益社会性质变化侵略特征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政治: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外交(2)经济:赔款、开放通商口岸、控制关税、商品输出、资本输出(3)军事:军事侵略迫使清政府屈服,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事侵略与经济侵略相结合,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行商品输出,同时注重资本输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注重资本输出,政治上扶植代理人面对列强的侵略,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进行的斗争及其作用1斗争: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官兵和人民大众与列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爱国官兵反侵略的斗争有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人民大众反侵略的斗争有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和义和团运动。2作用: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结果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主要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特点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史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中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会解体一样。”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重新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史证史料一反映了马克思反思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的影响,主要是对传统的冲击;史料二鸦片战争改变中国,主要着眼于鸦片战争对中国文明转型,即用近代化的观点阐述鸦片战争给早期近代化带来的影响。伟大的抗日战争史料一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这是民族自觉性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史料二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郑重宣布:“(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史证史料一以全新的视角赞扬国人的觉醒。“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自觉性的开端”体现了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史料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和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化不周知”,似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李育民中国废约史材料二订立天津条约之初,桂良奏报咸丰:“此时英、佛(法国)两国和约,万不可作为真凭实据,不过假此数纸,暂且退却海口兵船。将来尚欲背盟弃好,只须将奴才等治以办理不善之罪,即可作为废纸。”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材料三同治五年三月,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奏请朝廷:“惟每遇中外交涉案件,该推官或有意延阁,或含混了事,甚有任意妄断,因小事而激生他事。推原其故,皆因不明条约,且有未经目见者。饬不各省将军、督抚、府尹,转饬两司暨该管道府,将各国条约,重新刊刻,颁发各府厅州县,咸使知悉,如遇接替时,亦必移交后任。”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读史三步曲粗读材料一反映清政府和英国对南京条约的不同态度。材料二反映清政府对天津条约的态度。材料三反映在条约执行过程中,引发了一些冲突细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关键信息:表明清政府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并未颁行。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对天津条约,只要把责任推到经办人身上,条约将是废纸一张。材料三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清政府由于对条约抱有不准备认真执行的心理,出现了与外国争执,引发更大的冲突的后果史证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史料应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执行南京条约抱什么态度?(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执行中外不平等条约抱有怎样的心理?(3)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执行中外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带来的后果,后来采取什么方法解决?答案:(1)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不予颁行。(2)认为是废纸一张,从不准备认真执行;签订条约只是为了让侵略者尽快退兵;一旦发生争执,就把责任推给当事人。(3)后果:各级官员不清楚条约的内容,与外国人发生争执,引发更多的冲突。解决方法:重新刊刻各国条约;颁发各府厅州县;官员交接时,必须移交后任。近代中国的沉沦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抗争【临考视窗】(1)伴随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步深化;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统治下,中国人民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高考例析(2013重庆卷)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解题流程审题题干“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能够坚持到抗战胜利的“首要因素”,应从“最关键”的方面去判断分析选项a项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是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b项共产党的努力工作是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重要因素,但不是首要因素排除c项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也不是首要因素排除d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始终没有倒下的首要因素正确答案:d借题发挥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一个“主题”:救亡图存。近代中国,不管是哪一阶级或阶层,面临的主题都是救亡图存。两个“重点”: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影响;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三条“线索”:一是列强侵华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三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尝试应用1(2014浙江省湖州三县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解析: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这三次战争通商口岸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是在甲午战争后,故b、c、d三项不正确。这三次战争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不断加深,故正确。答案:a2(2014山东日照一模)“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abc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西方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力,故中的“夸大”说法错误,由此也可排除a、b、c三项,故d项正确。答案:d3(2014南京调研)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解析:据材料中“中国不会亡”分析,应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谢团长”应是指在淞沪会战中涌现出来的守卫上海四方仓库的谢晋元团长,据此分析,此时正值抗日战争防御阶段。答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3讲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4682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