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9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56911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29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 历史 复习 单元 课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对外开放 格局 形成 名师 课件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考历史总复习,第4单元,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精讲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高考,历史,复习,单元,课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课件,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 的探索 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必修 经济成长历程,基 础 知 识 整 合,知识点一,伟大历史转折中共十届三中全会革,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 (2)思想基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纠正“左”倾错误。 成果: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2召开时间:1978年12月。,3内容 (1)确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确定的政治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确定的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4意义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国情:中国是农业大国。 现实:需要解决温饱问题。 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 (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点二,经济体制改革,(3)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4)过程:尝试:1978年,在安徽、四川两省试点。 正式开始:1980年。 积极推广:1983年。 (5)意义: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6)农村改革的深化:发展乡镇企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 (2)措施: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有制形式: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图示解说,知识点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背景 (1)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2)国际: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2历程 (1)提出理论: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2)确立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4)发展创新: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解放了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细节点拨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知识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方针 中共_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 2过程 (1)经济特区: 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_的地区。 概况:从1980年起,先后建立了_、珠海、汕头、厦门和_五个经济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深圳,海南,(2)开放城市: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闽南三角区、_、_等。 (4)开发开放_:是1992年经济建设的重点,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5)_的开发:可提升京津冀和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浦东,天津滨海新区,3特点 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_,再到内陆省会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_、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4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了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沿海开放城市,全方位,5新阶段邓小平南方谈话 (1)背景: 国际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背景: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时期。 (2)时间: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3)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 (4)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6深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 1981年,中国首次派观察员出席国际纺织贸易协议谈判会议。 1986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 _年12月,中国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成员。 (2)影响: 标志着我国_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标志着_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2001,对外开放,世界大市场,图示解说对外开放的格局,知识点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城市化进程加快 (1)进程: 改革开放前,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 2002年提出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_。 (2)倾向:出现了_的倾向。如_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_等。,多样化城市道路,城市区域化,长江三角洲,北京城市群,2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1)表现:_年全面开展互联网业务,互联网发展极其迅猛。 (2)影响: 使信息、知识更迅速、更便利地传递和共享。 改变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改变了人们的_以及认识世界的方法。,1995,价值观,3时尚中国 (1)思想观念:_、市场意识、_成为很多中国人行动的指南。 (2)生活时尚: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变化,居住条件的改善。 (3)流行语言:包括新创造的词语、外来词汇、港台语言等。 【特别说明】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也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满足城乡发展需要。,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重 点 理 论 深 化,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转折 (1)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 (2)工作重点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因: 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2)特点: 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个体家庭的积极性。 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 (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表解:,(2)中心环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其具体原因是:僵化的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因此改革就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之处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 (2)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3)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4)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之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历程:,(2)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特征: 所有制结构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宏观调控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根本目标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4)意义: 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6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比较,7.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第一批经济特区首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是因为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 靠近国际市场。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 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 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作为依托。 有许多海外华侨、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2)特点: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 “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国务院又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面”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 “全方位”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的两手战略,不仅“引进来”,而且“走出去”。 “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在逐步开放政治、思想文化领域。 “多层次”是指不仅设立经济特区,而且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且不断向内地延伸。,(3)当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主要区别: 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开放的;当今的开放是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 内容: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影响: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性质: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8对中国加入wto的认识 必要性:加入wto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供机遇:入世可以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等。总之,加入世贸组织是利大于弊的,中国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迎接挑战,融入世界经济,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的全球化。 遇到挑战:入世对我国的弱势产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不加快改革步伐,这些产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上的立场: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加入;但是,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经济独立,所以要坚持原则。,高 考 命 题 研 判,视角一追踪社会热点,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1992年春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后,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南方谈话”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迈进了崭新的历史时期。,尝试命题,【题点】民生问题 1关于下列漫画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 d改革开放使中国已变成先进的发达国家,解析:改革开放使中国已变成先进的发达国家,明显是错误的,目前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故选d项。 答案:d,【题点】我国新时期的经济建设 2下图是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上鼓吹中国拯救世界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回顾历史,我国经济在新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有() 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 a b c d,解析:追求工业生产高速度,是在“大跃进”时期,明显错误,排除,故选a项。 答案:a,尝试命题,视角二新材料新情境,【题点】材料解读 3一份文献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析:企业的所有权同经营权分开是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故选c项。 答案:c,尝试命题,视角三紧扣主干知识 本课的重点知识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4下图中的现象说明(),a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是出售,而是散发 d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解析:从大家争抢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体现出人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热烈拥护,故选a项。 答案:a,【题点】主干知识改革开放决策 5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析:中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系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故b、c两项是错误的,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重返大陆市场,不能说明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故排除a项。 答案:d,【题点】核心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她的经济。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这里的“基本变化”不包括()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现代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解析:采用排除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所述“20世纪”时间不符,d项符合题意。材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描述,这些成就的取得与a、b、c三项都有关。 答案:d,【题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邓小平指出:“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 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为此党和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实施土改 b建立农业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故选d项。 答案:d,视角四关注多元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二者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尝试命题,【题点】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历史观点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农业、工业共同发展,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真 题 精 选 演 练,题组一 1(2012安徽卷)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解析:到21世纪初,在我国已有95%以上的商品资源实现市场配置,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从表格数据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低于农村,但无法得出d项;从材料也无法判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否启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答案:b,2(2012全国大纲卷)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解析:此题考查中国的改革开放。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7年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三项错误。 答案:d,3(2012全国新课标卷)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解析:从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南方谈话”的重要史实来分析,“南方谈话”带来了一场思想解放,认识到计划与市场仅仅是一种经济手段,a项正确;b、c两项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容易错选,其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a,4(2012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解析:19491976年中国照搬苏联的经验,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下,中国在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开展经济建设,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中国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个过程反映的是中国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的变化。 答案:c,5(2012江苏卷)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下图是2000年出现的新闻漫画最后的贵族。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加入wto与国内企业的长远利益相违背 b中国申请加入wto旨在打破某些企业的垄断 c加入wto后中国一些企业有望增强垄断地位 d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与挑战,解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中国的垄断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才能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答案:d,题组二 1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项。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项。 答案:b,2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并没有体现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两项。b项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答案:d,3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解析: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故选c项。 答案:c,4下图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些创举直接得益于(),a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式形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共改革发展沿革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体制创新;b项是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c项是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d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项。 答案:a,5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解析: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土地的用途、所有权以及规模都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a,6下图是1980年12月我国沿海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 d沿海开放城市带动了经济发展,解析:抓住关键词“19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的十四大,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个体经济的出现,改变了原来单一公有制的局面,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是在1984年,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c,7“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从题干可知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即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d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未涉及承包土地,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8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解析:人民公社体制下,经营规模扩大,直接导致家庭个体经营形式的消失,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项。所有制仍然是公有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由于实行统一的分配体制,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c项。由于该体制未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业得不到发展,工业化的基础也得不到增强,排除d项。 答案:a,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下表)确定一研究主题。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 a.上海工业化一瞥 b改革开放在上海 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 d上海,红色的摇篮,解析:a项“上海工业化一瞥”,在材料中的“中共二大”无法体现;b项“改革开放在上海”和“上海,红色的摇篮”只是片面反映材料中的某些局部;c项“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全面概括材料的主题包括工业化历程及红色的摇篮。 答案:c,10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某中学团委举行“光辉历程”党史知识展览,同学们列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大成就如下:中美建交粉碎“四人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回归。以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 b c d,解析:回顾所学知识,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粉碎“四人帮”是在1976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故正确排序是,故选c项。 答案:c,题组三 1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单元 第2课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格局形成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56911.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