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34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讲义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34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讲义.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34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讲义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编号:9436628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66.5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34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讲义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主干
知识
简捷
识记
核心
问题
多元
解读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34讲 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讲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命题热点题组突破+跟踪演练知能提升)第34讲,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讲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简捷,识记,核心,问题,多元,解读
- 内容简介:
-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34讲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的原因:时代趋势;国力基础;个人条件;重用人才。(2)主要业绩:政治制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颁布秦律。经济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拓疆、交通和文化: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修驰道,规定车同轨;统一文字。(3)功过评价: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出现盛世的原因: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唐太宗个人作用。客观上:唐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2)历史功绩: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法律:重视法制,颁行唐律,惩治贪赃枉法。科举:发展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延续均田制,轻徭薄赋。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外交:鼓励贸易交流;尊重外来宗教;中朝、中日交往密切。(3)评价:“功大过小”,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面临问题:地方割据势力的威胁尚未清除;对边疆的有效控制尚未完成;沙俄势力东进。(2)重大举措: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三征噶尔丹,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抗击沙俄入侵,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3)评价:功绩: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过失: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规律总结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东西方的先哲1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历史地位:孔子既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言论主要记录在论语中,并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主要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仁”(核心)和“克己复礼”;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教育思想:在中国开私人办学先河,主张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3)历史影响:孔子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儒家思想传播到亚洲各国,与西方文化并称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化形态。儒家文化对欧洲的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2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政治思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强调法治。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2)评价:柏拉图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3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主要思想:哲学思想: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政治思想: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伦理思想:中庸之道。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别具一格。(2)贡献: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三段论”、“中庸之道”、“法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深化拓展学习中要注意分析东西方“中庸”思想的不同点(1)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2)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3)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4)孔子的“中庸”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上,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则主要体现在处理事情和人生态度上,两者有很大区别。考向一考查古代中国杰出政治家的影响例1(2010江苏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康熙帝收复台湾一事。第(1)问材料一、二主要说明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角度分别回答;第(2)问材料三主要介绍收复台湾后,康熙帝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即可。答案(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总结升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历史影响(1)政治上: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经济上: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3)民族关系上: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战争与怀柔措施。(4)文化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考向二考查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及其作用例2(2012江苏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请回答:(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解析第(1)问社会秩序的共性可从材料中的“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概括出是和谐社会,个体品德的共性从“具有美德的人”概括出是个人美德,礼的作用从强调等级的品德包括勇敢、智慧等。第(2)问从当时的社会关系分析两人观念相似的原因,社会背景可以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的特点分析。答案(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总结升华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分类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成果仁、礼、中庸理念论“中庸之道”政治主张以德治民、施仁政理想国教育成果兴办私学、有教无类创立阿卡德米学园建立吕克昂学园学术成果整理“六经”国家篇形而上学、生物学、物理学、逻辑学等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地段修筑概况东段:辽宁阜新市内蒙古化德县沿用战国燕长城旧迹,部分是新筑的;累石为城,树榆为塞中段:内蒙古兴和县乌兰布和沙漠北缘在战国赵长城基础上加以重新修缮,阴山至贺兰山间的广阔缺口是新筑的;依托大青山和阴山,主要用石块垒砌西段:内蒙古准格尔旗甘肃岷县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长城随山就势高低起伏,城墙系夯土筑造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材料二(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摘自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第(1)问,首先要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可以从因旧长城、因地形、因材料等角度体现“因地制宜”。第(2)问,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是,秦朝实现了天下的统一。“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前者要突出长城的军事功能,后者要联系修筑长城等繁重的徭役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暴政导致秦朝的灭亡。答案:(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2(2014南京学情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旧唐书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唐律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政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等信息入手分析“原因”“目的”;从材料中“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唐朝法律相对较轻,据此回答“特点”。第(2)问,“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反映了赏罚分明特点,可知唐太宗希望通过法律整顿吏治,据此回答即可。第(3)问,从材料三看,当时依然存在着冤案,但唐太宗能够自我反省,据此回答即可。第(4)问,上述材料透露出唐太宗关心百姓、注重用法律治理社会、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等信息,据此回答即可。答案:(1)原因: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特点:慎用刑法。(2)思想:赏罚分明;整顿吏治。(3)现象: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品质:知错能改,自我反省。(4)因素: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律提供的稳定秩序;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对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宫廷迷信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花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帝的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请回答:(1)材料一、材料二在康熙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2)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解析:第(1)问,从“都没有偏见”可看出材料一作者的鲜明态度,从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看出作者认为康熙极力维护儒学使中国错失了发展机会;第(2)问,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答案:(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看到主流,看历史任务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顺应时代潮流。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他(亚里士多德)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历史信息能力,可从教授的典籍、道德和科学范畴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应结合所学知识从精神觉醒、科学兴起、社会发展等方面加以归纳。答案:(1)孔子以六经和六艺(或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伦理规范,相对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既讲授伦理学和人生哲学(或人文科学),又教授科学知识(或自然科学),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结合。(2)成为西方人文主义之源;西方先于东方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推动西方社会的发展。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为了实现这样一个大同世界,关键就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就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弘扬和推行仁政的志士和君子,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因此,孔子主张要自觉修行德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有关教育的理念和思想,重点论述了重视儿童道德教育、注重人的品德培养和以“善”为最高目的的教育理念。材料二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他说“见而识之”,就是要多见,并且要把所接触的外界事物记忆起来。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他认为,人在出生前就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知识被遗忘,通过接触感性事物,人们就可以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知识。以上材料均摘自论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异同(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相同点。据材料二说明孔子与柏拉图学习观的不同。(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可直接归纳出道德教育,第二小问须从“孔子主张学习要通过闻和见,要直接接触外界事物,通过阅读书籍来达到博学”“柏拉图认为学习即回忆,主张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东西,只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等信息中归纳。 第(2)问注意把握孔子强调教师主导、而柏拉图则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点组织作答。答案:(1)相同点:都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都重视道德教育。不同点:孔子认为学习应从外界获取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把外界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柏拉图认为学习就是回忆灵魂中已有的知识。(2)孔子强调从外界获得知识,容易形成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但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柏拉图的回忆说,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但容易导致知识的零散和不系统;两者取长补短为最佳教学方法。6(2014海安高级中学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材料二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柏拉图全集第二卷材料三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