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仿真训练+真题演练打包3套)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2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6630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3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仿真训练+真题演练,打包3套)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6 课时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课件 仿真 训练 演练 打包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仿真训练+真题演练打包3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仿真训练+真题演练,打包3套),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6,课时,中国,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课件,仿真,训练,演练,打包
内容简介:
【金版学案】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仿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福建会考)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解析: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洋装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答案:a2下列叙述不符合中国人服饰变革的是()a西装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清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使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c西装在中国真正流行开来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d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解析:礼服的形制是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不是清政府。答案:b3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1876年的上海到吴淞铁路b1881年的唐山到胥各庄铁路c1888年的宫廷铁路d1909年兴建的京张铁路解析:1876年的吴淞铁路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中国自建的最早的铁路是1881年的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答案:b4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是()a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c鸦片战争后怡和公司成立d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兴起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挤占中国航运业,直到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兴起,水运交通的近代化才开始起步。本题c项显然不正确,b项1925年成立不属于近代水运。答案:a5中国的航空事业真正起步是在()a1918年 b1920年c1949年 d1909年解析:中国航空事业的真正起步并不是冯如制成飞机,而是1918年水上飞机的研制和“筹办航空事宜处”的设立。答案:a6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时间1912年,并用排除法即可作答,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答案:c7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自行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地铁a bc d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限制“民国元年即1912年”,上海地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故不能选。答案:c8右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解析:时务报有利于维新变法的推行,也开启了人民的智慧。答案:c9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1815年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编辑出版的b1872年创刊的申报c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d1870年创刊的被称为“中国泰晤士报”的申报解析:申报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 600号,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答案:b10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c二、单项选择题11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传教会的宣传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民族危机的影响解析: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掀起了女权运动。答案:b12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解析:通过题目中材料可以知道,中国的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表明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答案:b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b京张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c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诞生d1920年京沪段航空线试飞成功解析:1920年京沪线上的京津段试飞成功。答案:d14中国成立“邮政局”是在()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解析:中国成立邮政局是1896年,是在戊戌变法时期。答案:c15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a电视 b广播c电话 d电影解析:由题目中的1909年我们知道是描写西方的电影传入中国。答案:d16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最早出现,其先后顺序是()近代报刊西式建筑中国人的西菜馆电影a bc d解析:产生于19世纪初,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是19世纪末期。答案:a三、双项选择题17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a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b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c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d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解析:当时中国社会传统婚礼和西式婚礼并存。d项的说法错误,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有的习惯穿传统的长衫、旗袍,也有的喜欢西式服装。答案:ab18“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a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b使传者与受者间高度互动c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d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报纸的出现和文盲的降低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c项,高度互动是互联网的特点,故排除b项。答案:ad19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指教,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a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彻底改变b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c中国新式水运业已经出现d中国近代水运业已很完善解析: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读取。从经营广告的宗旨,可判断c项正确;从所公布的业务范围,可判断b项正确;而当时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正值起步阶段,而且困难重重,所以,并未能有效改变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故排除a、d两项。答案:bc20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a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b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c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滞缓作用解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影视艺术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不能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ab6【金版学案】2015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真题演练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2年广东学业双选)衣冠服饰在中国古代占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不仅被用来御寒护体、美化生活,而且还被用于表示身份、区分等级。民国时期官方的统一制服采用了民间广泛流行的中山装,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生活受到西方影响b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c消费观念凸显奢靡之风d平等自由观念较为普及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流行的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服饰,蕴含着平等、民主等思想,故选a、d两项,b、c两项明显与题干意思相反。答案:ad2(2012年江苏学业)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解析: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可以得知此时已经是民国时期,社会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才会出现古今、中西杂陈的社会服饰。答案:d考点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014年广东学业)中国的电报电话事业始于()a明朝b晚清c民国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中国的第一台有线电报架设于1877年。故选b。答案:b考点3大众传媒的发展(2012年广东学业)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a报刊、电视 b电影、报刊c电视、电影 d互联网、电影解析:根据时间“清代”(1912年结束统治)限制,采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在中国分别是在19世纪中期、1905年、1958年、20世纪90年代。答案:b一、单项选择题1(2013年福建会考)香港歌星张明敏以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江南北,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后c民国建立后 d国民革命后解析: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洋装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答案:a2下列叙述不符合中国人服饰变革的是()a西装的传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清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使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c西装在中国真正流行开来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d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解析:礼服的形制是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的,不是清政府。答案:b3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1876年的上海到吴淞铁路b1881年的唐山到胥各庄铁路c1888年的宫廷铁路d1909年兴建的京张铁路解析:1876年的吴淞铁路不是中国人兴建的;中国自建的最早的铁路是1881年的从唐山开平到胥各庄的铁路。答案:b4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水运业诞生的是()a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b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c鸦片战争后怡和公司成立d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的兴起解析: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轮船往来穿梭于中国内江和外海,挤占中国航运业,直到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兴起,水运交通的近代化才开始起步。本题c项显然不正确,b项1925年成立不属于近代水运。答案:a5中国的航空事业真正起步是在()a1918年 b1920年c1949年 d1909年解析:中国航空事业的真正起步并不是冯如制成飞机,而是1918年水上飞机的研制和“筹办航空事宜处”的设立。答案:a6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买一套西装穿上 b到西餐馆就餐c乘民用飞机到广州 d骑自行车看风景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抓住时间1912年,并用排除法即可作答,中国航空事业起步于1918年。答案:c7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自行车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地铁a bc d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限制“民国元年即1912年”,上海地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现的,故不能选。答案:c8右图所示是1896年创办于上海的一份著名报刊,下列有关此报刊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创了近代国人办报的先例b近代第一份通俗性报刊c有利于推进变法、开启民智d拉开了近代报刊业的序幕解析:时务报有利于维新变法的推行,也开启了人民的智慧。答案:c9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是()a1815年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编辑出版的b1872年创刊的申报c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d1870年创刊的被称为“中国泰晤士报”的申报解析:申报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 600号,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答案:b10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a bc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确。答案:c二、单项选择题11维新派人士掀起女权运动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传教会的宣传b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d民族危机的影响解析: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掀起了女权运动。答案:b12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解析:通过题目中材料可以知道,中国的城市与农村的差别,表明当时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答案:b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b京张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修建的铁路c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诞生d1920年京沪段航空线试飞成功解析:1920年京沪线上的京津段试飞成功。答案:d14中国成立“邮政局”是在()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解析:中国成立邮政局是1896年,是在戊戌变法时期。答案:c151909年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a电视 b广播c电话 d电影解析:由题目中的1909年我们知道是描写西方的电影传入中国。答案:d16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最早出现,其先后顺序是()近代报刊西式建筑中国人的西菜馆电影a bc d解析:产生于19世纪初,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前后,是19世纪末期。答案:a三、双项选择题17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a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b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c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d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解析:当时中国社会传统婚礼和西式婚礼并存。d项的说法错误,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有的习惯穿传统的长衫、旗袍,也有的喜欢西式服装。答案:ab18“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a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b使传者与受者间高度互动c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d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报纸的出现和文盲的降低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c项,高度互动是互联网的特点,故排除b项。答案:ad19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指教,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a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彻底改变b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c中国新式水运业已经出现d中国近代水运业已很完善解析:本题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读取。从经营广告的宗旨,可判断c项正确;从所公布的业务范围,可判断b项正确;而当时中国航运事业的发展正值起步阶段,而且困难重重,所以,并未能有效改变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故排除a、d两项。答案:bc20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a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b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c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d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滞缓作用解析:影视艺术属于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出现,将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影视艺术是社会制度的产物,不能导致社会制度的更替。答案:ab7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 第16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栏目链接,考 纲导 航,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发展,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栏目链接,栏目链接,思 维导 图,栏目链接,栏目链接,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 点突 破,1物质生活的变化。 (1)衣: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_和_。 (2)食: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 (3)住:_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成为民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中山装,旗袍,北京四合院,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2社会习俗的变化。 (1)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_”、“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2)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_。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等。,断发易服,简约文明,栏目链接,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考 点突 破,1交通工具。 (1)铁路运输。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_。 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_到_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中国的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2)公路运输。 20世纪初,_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淞沪铁路,唐山,胥各庄,汽车,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清末民初,近代的公路修筑技术传入中国。 (3)水上运输。 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_,首次打破列强垄断中国江河运输业的局面。 (4)航空运输。 1909年,_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轮船招商局,冯如,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1920年,中国首条航空线_航线开通。 2通讯工具。 (1)电报。 1877年,福建巡抚在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_首次装置无线电台。 (2)电话。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设立电话公司。,北京至天津,台湾,上海崇明,上海,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清政府至20世纪初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栏目链接,三、大众传媒的发展,考 点突 破,1报刊业。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_、万国公报等。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戊戌变法时的_、辛亥革命时的民报、五四运动时的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中国丛报,时务报,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与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影视业。 (1)电影。 1905年,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_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定军山,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_,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 1935年,电影_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_,成为我国的国歌。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一些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歌女红牡丹,渔光曲,义勇军进行曲,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2)电视:1958年,_(即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网络的发展。 (1)诞生:诞生于_年,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网络媒介”被称为“_”,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北京电视台,1969,第四媒介,栏目链接,考 点突 破,(3)互联网的影响。 积极:a.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和方便;b.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被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6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仿真训练+真题演练打包3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6630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