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廖烈斌-2012秋_第1页
现代教育技术-廖烈斌-2012秋_第2页
现代教育技术-廖烈斌-2012秋_第3页
现代教育技术-廖烈斌-2012秋_第4页
现代教育技术-廖烈斌-2012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教育技术,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信息技术学科 廖烈斌,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信息技术教研室 廖烈斌,为什么要开设和学习这门课 课时安排与计划 要求及考试,前言,中共中央政治局面召开会议 审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月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纲要是未来10年教育改革

2、发展规划的方向,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总结。,(纲要)第十九章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重点加强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

3、。加快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升级换代。制定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

4、术普及和应用。,我国面对突飞猛进的现代科技,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教育部1998年3月提出:“要高举现代教育的旗帜,推进从传统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成为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全面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还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突破口。 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便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开设原因: 信息环境下,教育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具备专业知识并能胜任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基础上应进一步掌握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收集、加工、利用、开发、传播教育 信息的知识与技能,才能胜任职业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多媒体技术在幼儿

5、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运用,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工具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多地体验到了其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带给我们的有效和便捷。,一、简短的动画课件,便于创设语言情境,使幼儿早期阅读活动更具吸引力,二、采用PPT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数学活动,易于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的难度,三、网络技术的应用,让幼儿的综合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专题1 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识 1专题2 网络教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21专题3 教学媒体和多媒体素材的处理 46专题4 多媒体CAI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81专题5 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与使用 116专题6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148专题7 流媒体课件制作

6、 186专题8 教学设计与应用 218专题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50,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专题1 现代教育技术的初识 1,1.1 教育技术的概念,何为教育技术? P2-4,教育技术AECT 94(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支撑技术,3、设计-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在充分研究学生特点的前提下,首先确定好教学内容,然后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以及人机之间交互作用的安排等。,对设计的理解,对开发的理解,4、开发-开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对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和计算机课件

7、的开发。教师要通过对教育媒体的开发,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观察、思考、比较的学习环境。其二是指对学习者智能的开发。,对利用理解,5、利用-利用是指教师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当代的教育目标,而采用恰当的和先进的传播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这是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对所有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为优化的学习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保证。 国内大部分中小学现在并没有把教育技术的管理职能凸现出来,而是把它分成不同的几块,由不同部门的人来承担,比如分摊给电教人员、网管人员、计算机教师、科研主任等人员,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来规划和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对管理理解,对评价的理解,7、评价-评价

8、是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按照规范化的标准给以量化与分析。二是对教育各要素(学生、教师、媒体、环境)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实现对教育质量进行监控的目的。,1、学习过程-指学生掌握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即认知过程中的激趣、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对学习资源的理解,2、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环境和条件,包括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 人类资源包括教师、辅导员和学习小组。 非人类资源包括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所有教学媒体都是物化的硬设备,而教学环境则不仅指教室和试验室,还包括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互所形成的模式,如课堂教学、个别化教学

9、、协作化教学模式等。 学习资源就是学习者能够与之发生有意义联系的人、物和信息。,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理论和实践同时重视,不可偏废。 只有实践而无理论,会走弯路、错路 只有理论不实践,闭门造车,解决问题无针对性。,图:教育技术桥梁科学的性质,1.1.2 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5,1.教育技术的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学科性质、任务、基本概念、方法、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如何整合等,2.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研究视听媒体的教育功能、媒体教材的设计开发使用评价等技术,3.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辅助测试、辅助管理等理论与技术,4.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

10、系统方法认等理论与技术,5.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建设与教学应用的远程教育的实施、组织与管理等理论与技术,6. 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教育技术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的管理方法、教育技术专业的设置等理论与技术,7. 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网络新技术、人式智能新技术虚拟现实新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1.2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5,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华生、巴甫洛夫和斯金纳。,基本观点: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其公式是: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有怎样的刺激,就有怎样的反应;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

11、程。学习进程的步子要小,认识事物要由部分到整体;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点:重知识、技能的学习;重外部行为的研究。,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认为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学习是凭智力与理解,绝非盲目的尝试。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突然领悟和理解的过程,即顿悟,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认识事物首先要认识它的整体,整体理解有问题,就很难实现学习任务。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

12、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 、

13、要求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面发挥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 、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或实际生活中的矛盾;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各种教学因素,包括教师只是作为一种广

14、义的学习环境支持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诱发学习者的问题并利用它们刺激学习活动,或确认某一问题,使学习者迅速地将该问题作为自己的问题而接纳; 、学习问题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必须是一项真实的任务; 、强调学习任务的复杂性,反对两者必居其一的观点和二者择一的环境; 、强调协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协作学习; 、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 、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展开的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必须提供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和帮助等内容,以反映学习环境的复杂性,在学习发生后,学习者必须在这一环境中活动; 、应设计多种自主学习策略,使得学习能够在以学生为主体中顺利展开。,4、人本主义学

15、习理论,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基本观点: 、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特点:重学习的情感因素。,1.2.2 视听媒体教学理论基础 10,(一) 视觉教育,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 特征:直观教学 17世纪,“图解”教科书 18-19世纪,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照片、磁铁、地球仪) 19世纪后期-20世纪,教学媒体(幻灯、无声电影) 典型事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世界图解 霍本等课程视觉化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

16、成立了“视觉教学部”,国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模型、模拟学习环境(间接的经验),演戏的经验,观摩示范,参观、访问、考察,参观展览,电视,电影,录音、广播静画,视觉符号,抽象的,形象的,能动的,语言符号,于今仍有意义,戴尔经验之塔,运用理论要点是 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 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

17、概括创造条件,1.23传播理论,2、传播的类型,3、传播过程,一般传播过程包含下列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编码、译码、噪音、反馈与效果等。,植物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信息与教育的关系,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教育,都有传播知识的功能;知识是信息的一个大类,教育就是传播信息。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使知识的载体早已超出书本的范围,依借各种信息设备处理知识信息,已越来越多,教育与信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从教育本身的发展来看,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要使受教育者学会获取、处理、运用信息,这是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挑战。,信息技术发展的简要

18、回顾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特点 1内容已事先作了约定,不能随意更改 2传递方式是点对点 3传递的速度很慢,无法异地实时交流,谈不上有什么信息技术,且只有国家或贵族才有可能进行信息传递,实时即时实现的意思,电视的现场直播就是信息实时交流的一种形式,近代信息传递的方式,邮政的出现,使传递方式有了改变: 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信息的传递,从国家或贵族的手上解放出来,开始了贫民化、大众化的进程,但内容仍无法随时改变,无法实时。 工业革命后,电话和电报出现,信息技术才开始出现。,近代信息传递的方式,特点 1内容打破了事先约定的限制,可随时改变; 2传递方式引发革命,从点到面,面再到点; 3传输速度产生了飞

19、跃,实现了语音异地实时交流,但距离有限; 4人们发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转变形态,但也会由此而出现失真,为了尽量减少失真,对信息技术开始大量投入,保真出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30年代,电视出现,引发了新的信息革命,音像可同步传输、实时交流,但传输距离仍然有限。 40年代中期,计算机出现,但人们对这个庞然大物并没有多少热情。同时,信息理论出现,不过当时的人们根本没有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联系起来,也没想到这两者日后居然会出现那么紧密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0年代,卫星上天,又引发信息革命,卫星通讯极大地拓展了信息的传输空间,洲际通讯、越洋电话成为现实,模拟化的信息处理(即所谓的载波通讯

20、),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计算机技术有了进步,处理图文信息开始进入研究阶段。,60年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出现,可以处理简单的图文信息,计算机通讯开始出现,计算机与信息的结合,开始“初见端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90年代,第五代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计算机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微型机的CPU速度以几何级数飞跃发展,多媒体技术在56年的时间内飞速发展,可以同时处理包括文字、高保真数码音响、高精度图像、动画甚至高速运动的电影影像信息。同时,ARPA net发展成 Internet,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脉络来看,信息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

21、杂,从分散到集中,从模拟到数字,从粗略到精细,从单一到网络,从抽象到具体。,1.3现代教育技术学对教育的影响,什么叫技术? 什么叫教育技术? 什么叫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有那些?,什么是“技术”? 工艺、技巧 工具、设备,程序、方法 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 有形(物化形态)技术: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或者幻灯、投影、电影、视听器材、计算机、网络、卫星等教学媒体。 无形(观念形态)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技巧、策略、方法,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手工技术 机械与电气技术 信息技术,手工技术,竹简,孔子讲学,文房四宝,机械与电子技术,幻灯机,卫星接收 天线,电影放映

22、机,录像带,信息技术,晶体管时代的计算机(1947-1958),交换机,笔记本电脑,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竹简 粉笔、黑板 印刷材料 实物 模型等,幻灯、投影 广播、电影 教学机器 电视、录像 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 人工智能技术 校园网 因特网 虚拟现实等,口耳相传 诡辩术 讲演术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直观教学法等,经验之塔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 标准参照评价 程序教学 先行组织者理论 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 系统方法 细化理论 成分显示理论等,网络课程开发理论 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 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 绩效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等,1998年3月,我国教育部认为,继续延

23、用“电化教育”的名称会使我们局限在视听教育的研究与应用上,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及教育模式、方法的改革,影响国际交流与合作,束缚我们的发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名称,有利于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高举现代教育的旗帜,推进从传统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转变。”,教育技术的含义,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核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教育新学科。,教育技术的含义,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要点,教育技术必须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 教育技术要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但又不是机器设备、操作人员的简单加和,也不仅仅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是思想、设

24、备、技术、方法等的有机综合;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技术应用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山头,谁就会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陈至立 1998.5.16 1999年,中国教育报开辟专栏:“制高点现代教育技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育部高教司也下发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25、四大支柱,现代教育观念的产生,教育民主化,教育终身化,三大观点,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采,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从幼儿开始就应该有他自己的潜力和享有创造他自己未来的权利。 强调:“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三大观点,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如何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埃德加富尔,教育民主化, 教育终身化,

26、教育个性化,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教育民主化的问题作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被提了出来。促进幼儿教育的民主化可以说是各国制定幼儿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当前,国际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多层次性:由最初的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平等,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其他受社会教育机会的均等。,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得

27、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团体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会生存,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雅克德洛尔,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 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知识正在不断地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 如果最初的教育提供了有助于在工作中和工作之外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教育是成功的。,四大支柱,提示和建议:学会认知,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

28、学科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教材,四大支柱,“学会学习”的四个层面 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会确定自己需要的知识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寻找相应的知识进行自学 迅速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一轮的学习或工作当中去,学会做事( learning to do): 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还有在不能完全预计到未来工作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使教育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尤其要对第二个问题作出回答。 未来社会强烈需要的直觉、洞察力、使一个集体紧密团结的能力和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定而有效的关系的能力,这些的确不是持有高文凭的人就能独具的能力。 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混合物,它社

29、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能力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四大支柱,提示和建议:学会做事,以便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这还意味着要在青少年的各种社会经历或工作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能否设计出一种能使人们通过扩大对其它人及其文化和精神价值的认识,来避免冲突或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教育呢?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所有人之间既有相似性又互相依存。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一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冲突就会逐渐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30、四大支柱,提示和建议:学会共同生活,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以及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关系的了解。,学会生存( learning to be): 教育应当促进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即促进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方面的的发展。应当是每个人能够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不同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采,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

31、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四大支柱,提示和建议:学会生存,以便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为此教育不应当忽视人的任何潜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教育技术是现代科技中与教育关系最密切的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而现代教育理论又是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归纳出来的;因此应用教育技术,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技术所涉及的各种软硬件,都是现代科技的结晶,因此在学习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现代科技的强大震慑力,从而促进教育观念的改变。 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与教育思想的转

32、变应该同步,才不会出现负效应。,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教学信息显示多媒体化 教学信息传输的网络化 教学信息的大容量储存 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采 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教学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应用,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 课程体系 教育资源管理 学校管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的对比,同地 异地 (近距或远距),同步 非同步,同步同地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步异地和非同步异地适用于未来教学模式。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对教学模式变革的深远影响。,计算机互联网时空无限。未来的学习环境不限于课堂和家庭,何时学?何地学?并不划一,需

33、重新考虑。“时”是时间,即同步和非同步的概念“空”是地方,即同地和异地的概念,在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 对教师而言,课堂上的“教”,除了要教会学生必要的获取信息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即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自身不仅要掌握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而且还要掌握指导学生学会各种获取信息的方法,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示范者。,在课堂教学与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有很强的动手示范能力并掌握多种引导方法。因此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师的素质应是当务之急 对学生来说,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拓宽他们获取信

34、息的渠道,课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学习如何获取更多有效信息的场所;教师也只是众多信息传播者中的一员,起到指引学生去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引路人的作用。 应用教育技术,不是教师的专利,而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在课程体系方面,原来互相封闭的课程体系将向其他学科开放,信息技术要与其他课程整合。 现代课程已经不能以单一的书本为主,而是书本 + Internet + 多媒体 + 多种教学形式的综合体系。 建构适应信息时代的新的课程体系,已是整个教育系统无法回避的新课题。,在教育资源管理方面,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逐步建成,学校教育资源将由原来单一的图书资料变得更为丰富多采。 图书报刊电

35、脑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节目、卫星节目、网上信息等等都将成为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在学校管理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将大大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计算机校园网来管理学生的人事档案和学术档案,管理学校财务,加强校内师生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国际、校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等等。,1.41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特点: 网络化 多媒体化 虚拟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技术应用模式的多样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 多媒体是应用多种媒体协同进行信息处理与传播的信息技术。 我们现在常见的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计算机、电信、Internet等,都是媒体。由于媒体主要是用来传播信息

36、,的,因而又称作“传媒”。当多种媒体互相协同一致进行信息的处理与传播时,就称之为多媒体。,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是集计算机技术、数字通讯技术、视频技术、音频技术、家用电器技术为一体的一种高度综合的新技术。它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过与计算机相连的各种外部设备,将数据、文本、图形、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高速的数字化处理后,以高保真的形式输出到各种外设及网络上,向人们提供高品质的信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分类 一类是常规多媒体技术,指的是多种分立的媒体协同应用。 另一类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指的是将多种信息一起输入到计算机内进行数字化的综合处理,然后再输出

37、。这种输出的信息称为“多媒体信息”,它既不是单一的信息,也不是多种信息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经过系统优化的综合信息。,常规多媒体技术, ,常规多媒体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信息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大大减少,保真度大为提高。从10多年前出现CD唱片到近年来出现MP3、MP4、LD、VCD、SVCD、DVCD、及已经出现了的DVD和HDTV,以及许多高保真音响设备的出现,使我们阅读的报刊杂志越来越精美,听到的音乐越来越逼真,看到的电视节目越来越清晰、艳丽。,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应用,文字,图形,教育技术的网络化,网络

38、的主要目的是用来传输信息,计算机网络只是众多信息网络当中的一种。电话网、电视网、寻呼网、Internet等都是网络。 信息技术的网络化,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的产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依据信息传输的需要,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的系统,就是网络。,服务器,工作站,Internet,教育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与Internet,Internet 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用于应付苏联核战争的计算机通讯网 ARPA net 。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苏联的解体, ARPA net 的军事用途逐渐衰退。 美国人很快就看到了 ARPA net 巨大的和潜在的商业价值,迅速地把 ARPA net 从军事用

39、途中解放出来,出售给三家大公司,用于国内的商业信息交流,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ARPA net 也更名为 Internet 。,看到美国的成功后,西方国家竞相加入 Internet。 我国于1994年加入 Internet。 我国国家标准局于1997年正式将 Internet 命名为“因特网”。 1998年,加入因特网的国家已达 170 多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服务器几百万台,全世界用户为1.5亿。 截止到1998年12月31日止,我国上网计算机数有74.7万台,上网用户达到210万。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为18396个,WWW站点数量为5300个。,教育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与Internet,

40、现在的 Internet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公用网络,网上的信息已无法统计。 各种最尖端的信息传输技术(如卫星通讯技术等),也在 Internet 上得到广泛运用。 Internet 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它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政府。任何人只要遵守 Internet 的规则,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就可以加,展示会上的小网民,教育信息处理的网络化与Internet,入 Internet,成为其中的一员。,主要内容,信息技术发展的简要回顾 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的一些特点,有效性 针对对别人有用的信息对你却未必有用 时效过时的信息往往是无效的 可传输和可变换性 传输时必

41、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和媒体 保真与失真 可共享性借助一定的媒体传播和共享。 可转化性 正确利用,可转化为物质、能量、时间、资金、人力,信息用特定的方式传递的内容。信息是客观的存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不一定是物质的。,Internet的主要功能,信息的查询和获取(浏览与下载) WWW (Worl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 信息的传输与发布 电子邮件(E-mail) 电子公告牌(BBS) 全球新闻网(Usenet) 信息的衍生服务 网上交谈 网络会议 网上购物 网上广播 网上医疗 网上教育,网吧中的母女俩,商场内的“女网虫”,Internet 现在已经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种传媒,

42、这种传媒综合了前三种传媒全部优点,而且这种传媒比前三种更自由、更直接、更个性化。 Internet 目前的唯一缺点就是传输速度太慢,这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 实用后将得到解决。 当然, Internet 的管理 也就成为各国政府十分 棘手的事情。,Internet的主要功能,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全数字化 全数字化的信息传输是把失 真减少到最低限度甚至于达 到无失真传输的最理想的选择。 高保真化 声音的高保真 图像的高逼真 高速率化 用户终端达到10M/s以上的网际传输率,实现达到HDTV或更高分辨率标准的高清晰度声音及活动影像的实时传输,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手机,数字摄

43、像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展望,全兼容化 以计算机为中心,把 PC、Internet、TV、电讯以及其他的信息类家电全部融合在一起,且相互之间高度兼容。 Internet 与TV 结合的WebTV,即网络电视。 Internet 与电讯(寻呼)结合的“全球呼” EPS。 Internet 与电话结合的 IP 电话。 TV 与 Internet 结合的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展望,高安全性 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易用便携性 “傻瓜化” 超小型化,掌上电脑,超薄型手写电脑,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对比,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传统教育的主要特点,传授(传道、受业、解惑),古代教学模式示意图,一对一 单个雕琢,师徒关系,近代教学模式示意图,师生关系,一对多 工厂式批量生产,集中性和统一性 教育集中在学校进行,入学年龄、培养规格、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课程、考试甚至评分标准等等都是统一的; 封闭性与阶段性 学校成为“僻静的殿堂”,教育与社会脱节、与现时生活脱节,只面向人一生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青少年时期,以至使人们认为,受教育或学习只是青少年的事情,与成人无关或关系不大。,传统教育的主要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