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四川专用 通史版)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doc

(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734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44.7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 四川 专用 通史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古代史 综合 检测 解析
资源描述:
(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四川专用,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四川,专用,通史,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史,综合,检测,解析
内容简介:
古代史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可以反映出强调的是等级制度,故c项正确。2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幅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答案b解析图示反映的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项是分封制的作用,排除;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便于皇帝直接对中央和地方的统治,b项正确;c项反映的是汉初的局面,排除;d项所述符合汉至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举措,不符合秦朝,排除。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a君主专制 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 d宗法制答案b解析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经确立了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得中华文明延续不断。其他国家也存在君主专制但是一些国家出现了文明的间断,如题目所述的印度,a项不符合。分封制实行的后期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不符合“统一”的说法;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宗法制也会有瓦解的危险,c、d两项不符合。故选b。4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b汉初丞相位望权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申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才赦免佞臣邓通一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故选b项。5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及中国某项制度时说:“人类的想象无论多丰富,也很难设想一个更好的办法。在中国,智者决定一切,而且他们都是通过了极其困难的而证明了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且不负众望。”材料方框中体现的制度是()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答案c解析题干中“证明了他们能够胜任他们的官职”提示本题考查选官制,排除a、d两项。相对于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6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钱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进完成于()a秦汉隋唐 b秦汉秦汉c西周隋唐 d秦汉明朝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是指分封制,故第一演进指的是秦汉,科举就是在隋唐确立,选择a项。7假如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穿越到2014年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 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言论()a都符合史实b只有明成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都与史实不符答案c解析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的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时设内阁,明成祖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雍正帝说法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8古代文化常以耒耜来称犁从单纯依靠人力耕作转变为利用畜力拉犁,是农业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古代中国农业由牛耕代替耒耜大约开始于()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答案b解析牛耕技术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选b项。9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abcd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筒车”。a是桔橰,属于灌溉工具;b是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工具;c是翻车,灌溉工具;d是筒车。故选d。10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菔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解读的能力。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a项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而c、d两项则在自然经济中无法体现。11宁波辖区内有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乡)等城镇,从城镇的形成来看,下列有关推断最有可能的是()a由草市逐渐发展而来b由工商业市镇逐渐发展而来c由夜市逐渐发展而来d因特色农业经济逐渐发展而来答案a解析市镇是由民间集市草市发展而来。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宋代,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明清时期,大量市镇兴起。故选a。12“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清朝时期,在广州的外商,只有在夏秋两季商业交易时才能居住在十三行,而到了冬季,由于商业交易停止,法令规定不准他们继续留在广州,而且,即使居住在十三行时,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对对外交往的严格限制,故选d。13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a秦代 b汉代c唐代 d宋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董仲舒改造儒学。从题干中反映出外儒内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应是汉代。1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较为适当的是()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上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节用”“划定土地经界”“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可以看出,这些主张都与经济有关。春秋战国时期,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思想家的上述主张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故选c项。15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答案a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即使是有进步思想的明清思想家,在思想和行动上也存在维护封建正统思想的地方,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未到全面崩溃的阶段。16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强调人欲的合理性b提出“工商皆本”c主张“经世致用”d批判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从“明清”“棉纺业”“陶瓷业”“冶铁业”“转运码头”等信息,说明明清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在经济思想上就是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发展工商业,当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b项符合时代潮流。17“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到底基于什么。”这反映了该学派起到的社会作用是()a中断了古希腊法制建设b促进了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c阻碍了古希腊民主建设d导致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智者学派以前,人们的个人意识非常淡薄。而智者学派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象。因为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促进了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故选b。18古希腊某哲学家认为,“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受。”这种观点不具备下列哪一项作用()a强调了人的主体作用 b忽视了事物的客观性c冲击了神学精神禁锢 d遏制了个人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其主旨是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 d项反映错误。故选d。19据记载,每年初,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报名参选陪审员,雅典10个行政区从报名者中各抽签选出600人,共6 000人成为陪审员,任期一年。遇有案件,则根据案件大小从6 000人中抽签选出5到2 000人组成陪审团,开庭之日再抽签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法庭。这个复杂的选拔程序本质上体现了()a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直接性和广泛性b雅典民主权利的分享完全通过抽签实现c庞大的陪审团队伍保障了判决的公正性d雅典的陪审员由公民轮流担任答案a解析b项表述不符合雅典民主制的实际;c项通过材料无从体现;陪审团成员由抽签产生,并非轮流坐庄,d项排除。20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a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b强调感觉是判断事物的准绳c提出人文主义思想d既研究自然也研究人类社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由题干中的“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世界是物质的。故选a。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8分,23题16分,共50分)21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6分)(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三,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4分)(3)依据材料四,指出宋代地方改革后出现了怎样的后果。并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6分)答案(1)意图: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郡县制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统一。弊端:分封制下,权力世袭;郡县制下,官员迁转太快,不利于地方发展。(2)郡县制的实行,削弱了地方的权力,避免了因地方权力过大而出现分裂的局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为后世历代王朝沿用。(3)后果:地方权力过小,缺乏自主性与积极性,影响了地方的发展,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评价: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臃肿,形成“三冗”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首先要明确两项制度分别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关于其弊端从陆世仪的观点中总结。第(2)问,从郡县制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其消极方面;第二小问的评价要注意全面性,既要分析其积极方面,也要分析其弊端。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汴京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它的面积34平方公里,比唐长安城要小,但是人口总数却达到140万左右,密度之高非常惊人。城内有8万多名各类工匠以及2万多家商店。流传至今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生动而细致的笔触定格了当时的繁荣景象。(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汴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4分)材料二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摘自中华文化史(上)(2)材料二中,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8分)材料三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发展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6分)答案(1)坊市制度被打破;取消了对商业的时间、地点的限制;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2)主要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影响: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3)发展变化:由政治性到既有政治性又有商业性。原因:君主专制加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解析第(1)问,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回答北宋汴京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性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关键信息:“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联系所学小农经济特征,组织答案即可。第二小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来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功能的变化,是从单一的政治功能到后来政治、商业的双重功能。17世纪前后中国城市活力“开始消散”的主要原因:根据时间要求,可从政治、经济、内外政策、新航路开辟的冲击等方面回答。23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看法与自由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两情相悦,雪夜私奔。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两种观点的看法。(6分)问题二主题与原因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2)概括指出这段材料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原因。(4分)问题三影响与来源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的“孤秦陋宋”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明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四川专用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7345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