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新学案】2015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人民版.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人民版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10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8100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7.03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人民版 高考 历史 复习 讲义 专题 太平天国 运动 辛亥革命 人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人民版,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专题二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人民版,高考,历史,复习,讲义,专题,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人民
内容简介: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第4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原因(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冲击。(2)清政府和地主的沉重剥削。(3)自然灾害严重。2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3爆发:1851年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4建制: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5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6全盛:分兵进行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颁布: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2)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3)内容:规定土地分配原则和产品分配原则。(4)评价: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只是一种空想。2资政新篇(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2)内容: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3)评价:带有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未能推行。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原因:天王和东王军政大权的争夺,破坏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起义初期的团结和谐局面,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2)影响:削弱了太平天国战斗力和凝聚力,是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2)认识:农民阶级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3)意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一个组织:拜上帝会。两个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三大事件: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天京陷落。四个阶段:兴起、发展、转折、失败。五个新特点:新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方案:资政新篇;新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失败新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范畴:旧民主主义革命。概念阐释天京事变1853年定都天京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1856年秋,韦昌辉杀掉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再是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而率精锐部队出走。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给清军喘息之机,乘机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转入防御阶段。思维升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1)“倡导社会改革”太平天国主张土地公有,财产平均分配;又提倡男女平等,破除社会陋习。(2)“播下革命种子”太平天国所宣扬的反清思想广传民间,播下了日后反清革命的种子。(3)“汉人势力抬头”清廷依靠汉人曾国藩、李鸿章等平定太平天国,他们都被封为地方总督或巡抚,自此汉人势力上升,逐渐掌握了地方实权。(4)“削弱清廷根基”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大半个中国,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一度动摇清朝的统治。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2条件(1)组织基础:1894年后,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建立。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2)军事基础:1911年4月,同盟会发动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5月保路运动兴起。(3)思想宣传: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在新军中的努力。3爆发: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起义。4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5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2)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革命果实。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功绩(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通史链接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内容链接点政治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生活近代化等,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经济奖励实业,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生活剪辫、不缠足运动发展,社会风俗发生巨大改变轻巧识记辛亥革命一个纲领:三民主义。两个组织:兴中会和同盟会。三大斗争:与改良派论战;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易误辨析兴中会与同盟会(1)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2)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象记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思维升华辛亥革命的五个“第一”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类别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后处于强盛时期1859年天京事变后的衰落时期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目的建立理想的天国振兴太平天国实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群众基础拥有缺乏作用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特点标志着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5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但没有推翻封建制度,也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史料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均分配。这显然是分田到户,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令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郭毅生天朝田亩制度的经济背景及其性质史证史料从三个方面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评价:革命性: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落后性:纲领只能反映农民阶级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空想性: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具有空想性。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史料“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均节选自临时约法史证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2辛亥革命的影响史料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 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史证史料从思想方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中华民国的成立材料一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下午十时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取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临时政府成立记材料二“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纪念品。右图即为其中的两件。读史三步曲粗读材料一主要记述了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从上海专车到南京赴任,宣誓就职的情形。材料二以诗歌和纪念品的形式纪念中华民国成立细读材料一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行就任礼,宣读誓词”宣告了中华民国成立。隐性信息是孙中山的就职誓词,宣示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同时也阐明了他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条件。材料二中画线部分的关键信息:以对联的形式纪念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史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史料应用(1)材料一中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的条件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两件展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2)推翻君主专制,实行共和政体。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临考视窗】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是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爱国运动,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高考例析(2013高考海南卷)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题流程审题题干“武昌起义后的政局”,关键信息“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革命党5人”分析选项a项各省都督虽背景不同,但主要集中于革命党、旧官僚、立宪派,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b项全国有15个省,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正确c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而不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排除答案:b借题发挥多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1多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1)从近代史观的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其地位已经大大降低,因此,近几年高考试题开始辩证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很多高考试题重点考查其存在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就体现了这一点。(2)太平天国运动期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很多高考试题要求考生认识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真实目的。2多种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现代化史观政治上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和自由经济上提高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颁布了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上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史观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文明史观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孙中山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尝试应用1(2013江苏南通、泰州、扬州、宿迁二模)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作出了不懈探索。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社会转型趋势的是()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b“所有婿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解析:注意关键信息“为实现社会的转型”近代社会的转型实质是近代化,即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a项反映农民的小农意识;b项反映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圣库制度,是一种传统的农民的“大同社会”思想,不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工业化特点;c项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等级观念和制度,是传统封建等级思想,不符合政治的民主化的特点。d选项类似于现在的金融行业的担保制度,有利于社会的诚信发展。符合近代社会转型的特点。答案:d2(2013河南南阳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起义史实的理解能力。从题干可以看出这首民谣反映的是对当时清政府统治的不满,金田起义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重立新君。答案:b3(2014天津市新华中学月考)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c推翻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d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非选择题材料要“三读”:第一遍“速读”,带着问题了解材料和题干大意,明确主题;第二遍“细读”,结合材料出处的说明(时间、国别、背景、会议、著作、人物等),完整准确地掌握题干的内涵和考查意图,以界定考查的时空阶段,弄清楚考查的知识点;第三遍“精读”,联系设问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提取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可在相关文字下作标注,并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建立材料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分清材料中的史实和论点。要点要“三找”:“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一般来说在“两头”,材料的中心论点要么是材料第一句,要么是材料最后一句;“二找”材料的层次和要点关键词(时间、空间、限定词、主题字眼等),材料分层一般以句号、分号或省略号为界限,读完后要分层归纳材料要点,联教材,列提纲,材料涉及要点一个也不要丢;“三找”关联点,即寻找材料与设问之间的关联点、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联点和材料与教材之间的关联点。答案组织要“三界定”:一要对应设问,界定好设问的“限定语、中心语、提示语、答项语”,不要漏掉问题(如“是否”“变化”“有无”等);二要对应好题目和设问,界定好材料、设问和教材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选取相关知识作答;三要界定好设问答案来源,设问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即“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在阅读设问时,应注意某一设问是要求怎样回答的,同时要看清设问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条件,在审题时最好把限制条件用笔画上记号,以防答题时出现遗漏和疏忽。经典示例2014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2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先生在1921年10月10日发表了一场演说,题目叫“辛亥革命之意义”。他认为中国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非常伟大的革命:第一场是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结束了黄帝、尧舜以来的部落政治时代;第二场是秦汉革命,也即结束了三代贵族的革命;第三场就是辛亥革命,唤起了中国人的自觉。所谓“自觉”包括两点:第一,凡是中国人都要管中国事;第二,凡不是中国人就不能管中国事。前一点可称为民主精神,后一点就是民族主义了。世纪大讲堂:从富强到文雅材料二“不管各种文明豺狼现在切齿痛恨的伟大的中华民国的命运如何,世界上的任何力量也不能恢复亚洲的旧的农奴制度,不能铲除亚洲式和半亚洲式国家中的人民群众的英勇的民主精神。”“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觉醒了起来,参加了政治生活。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从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运动和斗争了。”列宁材料三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5)均富化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所说的“汤武革命”和“秦汉革命”的具体含义。材料一和材料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的共同点是什么?(10分)(2)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名师点拨“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非选择题,体现了规范答题的要求。速读材料,三段材料均围绕辛亥革命进行论述。细读材料一理解“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秦汉革命是结束了三代贵族的革命”,“辛亥革命唤起了中国人的自觉”;材料二列宁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材料三从现代化的角度认识现代社会。精读如对材料三“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的理解一找材料的中心论点,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辛亥革命唤起了中国人的自觉”强调辛亥革命的意义;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材料三的中心论点是“辛亥革命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中心论点,再找关键句、关键词,使作答更有针对性。三找中心论点与教材的结合点第(1)问要注意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界定”“汤武革命”“秦汉革命”的具体含义,再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论点“界定”对辛亥革命评价的共同点。第(2)问应依据材料三从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均富化四个方面“界定”辛亥革命的具体表现,实际是要求答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规范答案(1)“汤武革命”是指结束了部落时代,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政治制度;“秦汉革命”是指秦汉时期开创和巩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共同点:都认识到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0分)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2)政体;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工业化方面: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在均富化方面:提出平均地权。(8分)“三读”“三找”“三界定”破解非选择题4.(2014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总复习讲义 专题二第4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8100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