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B).doc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B)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页)
编号:9438764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88.2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B)
高考
解码
历史
二轮
复习
中国
近现代史
检测
试题
- 资源描述:
-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b),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b),高考,解码,历史,二轮,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
- 内容简介:
-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试题(b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4成都检测)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解析:c依据材料判断“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对应的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根据所学,其危害是使得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c项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中国完全丧失海关管理权的标志是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故d项错误。2(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解析:d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中期,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远远低于印度,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西方工业品有顽强的抵制力,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185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项与史实不符。3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 ()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解析:b英国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从图片可以看出,鸦片战争后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比鸦片战争前大幅增加,故a项错误;184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比18431847年有所降低,说明英国商品输出出现滞销,英国商品输出出现滞销主要原因是受到自然经济顽强抵制,故b项正确,c项在题干中无体现,d项说法错误。4(2014深圳二模)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 ()a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b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c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d辛丑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解析:d根据所学,义和团运动使西方国家看到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因此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1842年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都与清政府最终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无直接关系,没有体现出“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故a、b、c三项错误。5(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相当多的举人反对梁启超等“废八股取士之制”的建议,这说明科举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等人建议“废八股取士之制”,并不是要废除科举取士制度,a项表述本身错误;材料仅说明许多举人对“废八股取士之制”的态度而不能说明知识分子政治保守,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排除d项。6(2014宁德检测)严复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在此,他强调首先应 ()a实行君主立宪 b学习西方民主c争取国家独立 d实现个人自由解析:c题意可以解释为国家当前的形势下,“小己自由”即民主权利,不是迫切必行的,由于异族入侵,所以“国群自由”即国家的民族利益是最迫切需要维护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是民主权利的内容,是“小己自由”,故错误。7(2014汕头检测)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解析:a据材料中“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新三民主义于1924年提出,故材料中激进的反帝行为体现了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8下面照片名为“chinese baby”(中文名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于1937年出现在美国郝斯特报刊上,并迅速传遍世界各地。这一照片的流传 ()a宣传了中国国共合作抗战的事实b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c丑化了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形象d激化了美日两国在上海附近的矛盾解析:b材料信息反映了日本对上海的侵略,结合时间信息“1937年”可知此时国民政府开展淞沪会战,因此照片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同情。故选b项。淞沪会战是国民政府军队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并未参加,排除a项;c、d两项与史实不符。9(2014广东名校联考)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解析:a从材料中时间“1926年”,则可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1927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则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10(2014年全国新课标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解析:c从材料信息可知,20世纪20年代,上海是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但当时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较重,这会造成国产影片在上海以外地方放映时成本大大增加,而外国影片拷贝到中国并放映,其成本并无大的变化,因此出现了京津地区外国片与国产片放映比例远高于上海地区的情况,故选c项。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仅凭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京津地区民众对外来事物是否更具热情,也不能推知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是否更为开放,故排除b、d两项。11(2014广东六校联考)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解析:a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突出国家利益的务实外交政策是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因此,a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和参加日内瓦会议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运用,b、d两项不是最佳选项,c项较多地体现了意识形态色彩,排除。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集体耕种 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 d集体所有解析: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了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份土地”实行分户经营,故a项错误;“这份土地”仍然归集体所有,故b项错误,d项正确;农民要缴纳农业税,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京师同文馆八年课程表(1876年)时间课程内容备注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2.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三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七年八年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材料二若云作育人才,储异日国家之大用,则非添筹经费,分科立学不为功。苟仅援前此官学、义学之例,师徒授受以经义帖括,猎取科名,亦复何裨大局?即如总署、同文馆、各省方言馆之式,斤斤于文字语言,充其量不过得数十翻译人才而止。今拟分立十科:一曰天学科,算学附焉;二曰地学科,矿学附焉;三曰道学科,各教源流附焉;四曰政学科,西国政治及律例附焉孙家鼐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折(1896年)材料三今日教学相期者,第一当了解人生之真相。第二当解国家之义人生真相如何?求之古说,恒觉其难通;征之科学,差谓其近是。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非执政之私产也。陈独秀今日之教育方针(1915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内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馆是哪一派别创办,其指导思想是什么?(10分)(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待京师同文馆的态度及其理由。与材料一相比,在课程设置上有何进步之处?(10分)(3)材料三中的教育方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核心思想?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上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共同点。(6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化。第(1)问,从材料信息可知,京师同文馆所设课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格致之学”、西方语言等,据此回答“特点”。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其他问题。第(2)问,从材料二信息看,孙家鼐认为,仅仅学习西方的语言、科技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习“西国政治及律例”,可见其对京师同文馆持否定态度。分析京师同文馆教育的不足和孙家鼐思想的优点回答“进步之处”。第(3)问,从材料三中“征之科学”“国家者,乃人民集合之团体”入手,联系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回答“核心思想”。这些思想都体现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救亡的特点。答案:(1)特点:注重西方自然科学;注重西方语言教育;经学与西学教育相结合。(6分)派别:洋务派。(2分)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2)态度:否定。(2分)理由:京师同文馆只能培养翻译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要。(4分)进步之处:注重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法律。(4分)(3)思想:科学与民主思想。(2分)共同点:积极学习西方;探索强国救亡之路。(4分)14(2014广东六校联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现在中国人都在谈论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正向着中国梦奋力前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一次谈到自己的梦。“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在王室衰落、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鲁国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材料二时间流淌,来到19世纪。中国人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才发现“天下”变成了“世界”,舢板对着火轮,白蜡杆子迎着洋枪,大清国周遭遍是虎狼之师。一败再败后,才有收拾旧山河的民族复兴梦,引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流泪、流汗、流血。所以,中国人不惮以矫枉过正的姿态否定传统、学习西方。万水千山征程,一茬一茬赶路。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材料三时间流淌,新中国的一个多甲子,伴随着梦想一步步夯实。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有过跌倒,有过起伏,有过意气风发,有过尘土满面,但大国的气象就在这探索里走出来,复兴的气概就在这跋涉里走出来。到今天,回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眼前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接近,脚下的方位已经越来越清晰。以上均节选杨凯中国梦的方位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11日(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偏离历史方位”的表现,分析其“近于空谈,无助实干”的社会环境?(12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如何“一路走到1949年”使“民族复兴梦”牢靠起来的?(8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三十年不懈的跋涉”成功的理论原因?(6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先进思想的发展演变。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孔子的思想主张得出其“表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孔子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而分析孔子主张未能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原因。第(2)问,注意时间限定“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引领中国梦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这一问主要在于回答出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获得民族独立,从而奠定“民族复兴梦”的基础。第(3)问,材料信息“前三十年艰辛的探索”所指是19491979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