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导航】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26页)
编号:9439449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01.06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4
战后
苏联
经济改革
课件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14讲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4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4,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课件,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14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探究1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评价?,(1)改革失败的原因:缺乏对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科学认识,也缺乏对苏联具体国情的认识,没有创新的科学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又以行政命令代替科学方法,这就决定了改革的不彻底性,没能触及问题的实质,因而改革也仅仅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对斯大林的态度评价的不全面,引发消极的后果。改革并没有触动原有体制的基本框架。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独断专行,搞个人崇拜。,(2)对改革的评价: 积极的一面: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客观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迷信,也冲破教条主义的禁锢,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政治上平反冤假错案,为迫害者恢复名誉,为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解决粮食问题,具有相当的现实性,符合苏联社会需要,农业改革上削减农业税等措施具有历史进步性。在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管理机构的措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留下宝贵的经验。,苏联的改革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一些国家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走向比较现实的世界政治立场,各国开始承认建设社会主义可有多种模式,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消极的一面: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其改革缺乏理性思考,随意性强,在作法上急于求成,忽视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其改革措施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深入到这一体制模式的根基,因此无法与旧模式决裂,也无法防止斯大林现象的复活,经过一阵局部的改革,最终仍然维持了传统体制。,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时代的人,受思想水平所限,对个人崇拜的揭露和批判较为肤浅,未从制度上究其根源。对集权化的领导体制缺乏分析,其更多的是批判斯大林个人品德的过错,而使其批判不彻底。这种做法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此外,在东西方“冷战”的格局下,过度否定斯大林在客观也加剧了西方反苏反共的恶浪。,【活学活用】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开垦、开垦、再开垦” 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的改革政策。a是列宁时期的政策,b是斯大林时期的政策,c开垦荒地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政策,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政策。答案c。,探究2赫鲁晓夫的改革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的比较。,【活学活用】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下图看这些改革对苏联的影响是( ),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 从长期而言,都以失败而告终 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 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a b c d,答案:c,【解析】从时间上说,苏联解体发生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从原因来说,根源是斯大林模式,两次改革并不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因此错。,内化训练,1.下面是美国人加里曼访问苏联时与当时的苏联重要领导人柯西金(19041980年)的一段对话: “加里曼:在地方上我同企业领导和官方代表谈话时,我注意到,他们对不久前工业领导安排上进行的变动都感到满意。 柯西金:是的,我们大家都对这次改革结果感到满意。 加里曼:您是指最近进行的工业权力下放吗? 柯西金:我们将加强发展国民经济委员会体系,这个体系使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 这段对话针对的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c,【解析】依据内容,a项新经济政策不符合题意;注意时间“19041980年”排除d,因为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才开始;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而材料“工业管理权力下放同国民经济中央计划相协调”反映出与斯大林模式特点不符合,排除b项。故答案选c。,2.“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地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材料说明( ) a个人崇拜愈演愈烈 b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 c赫鲁晓夫的功绩高于斯大林 d人们对赫鲁晓夫改革由衷赞美,a,【解析】从材料中的“溢美”以及赫鲁晓夫照片的刊登频率,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对照备选项,b项说法有误,c、d两项不符合史实。,3.“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问题严重 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 b c d,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尽管社会主义制度被宣传的无比优越,但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中没有政治经济地位,生活困苦,没有机会改变命运。故符合题意。尽管与当时苏联的社会现实符合,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因此选b。,4.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 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 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d,【解析】斯大林体制下,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对农产品定价过低,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阻碍了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5.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谈道:“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他提出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