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3 促进民族大融合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1-3同步试题(打包3套)新人教版选修1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39776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67.8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1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1-3同步试题(打包3套)新人教版选修1 第三 单元 训练 同步 试题 打包 新人 选修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1-3同步试题(打包3套)新人教版选修1,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训练1-3同步试题(打包3套)新人教版选修1,第三,单元,训练,同步,试题,打包,新人,选修
内容简介: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1 改革迫在眉睫 新人教版选修11北魏征服中原时,遇到了许多豪强地主建立的“坞堡”,它们“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并拥有武装。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采取的策略是()a铲平豪强地主,消灭割据隐患b实行宗主督护,构建基层政权c广泛发动农民,消灭豪强地主d严令地方官员,孤立豪强地主2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腐朽c战乱不断 d汉族的反抗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开始采用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统治,其措施主要有()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推行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重用汉族儒生兴办太学a bc d4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a加深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b加重了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c促进了鲜卑等北方各族的封建化d遭到了汉族地主的强烈反对5以下因素对北魏的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是()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6. 民族融合是指一些民族同住在一个地区,互相影响,逐渐消失各自的特征,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整体,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原因是什么?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3)你认为民族融合的实质是什么?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魏书食货志其始也,公卿方镇皆故部落酋大,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材料二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魏书孝文帝本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北魏面临哪些危机?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一、二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1b2a3d4c5d6(1)战乱的推动;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孝文帝改革的促进。(2)表现:北方各族生活习惯的汉化。鲜卑族劳动者成为农民,最终脱离了游牧生活,完成了封建化过程,鲜卑贵族变成地主,有的还兼事工商业,经济生活的变化促使习俗的改变,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优秀文化融入汉族文化中,鲜卑族的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汉人中得到传播,对北方的经济生产起着一定影响。在服饰、食物等方面也显示出汉人受鲜卑文化的影响。(3)实质:落后的民族被先进的民族所同化。7(1)危机:北魏统治前期政治上保留了宗主督护制。经济上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民族关系上推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实质:中原先进的生产力与北魏落后的制度的矛盾。民族融合潮流与北魏民族歧视、压迫政策的矛盾。(2)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3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2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新人教版选修11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a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设立三长制d推行新的租调制2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的收入增加a bc d3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a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b授田农民要承担徭役杂税c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4北魏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均田制 b俸禄制c三长制 d租调制5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6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商君)开塞耕战书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分别指出两场改革的性质。 (2)材料中两场改革受到批评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 答案1a2d3d4c5b6c7(1)措施:均田制。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量的无主荒地。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或迁都洛阳,阻力重重)。(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8(1)内容:商鞅废除井田制,奖励耕战;孝文帝迁都及汉化政策。性质:前者属于新兴地主阶级改革;后者属于少数民族封建化改革。(2)共同原因: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态度: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 -2014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3 促进民族大融合 新人教版选修11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2下图是一幅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北魏满地施绣的佛说法图残片,它能说明的问题是()a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魏手工业特别是丝织业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促成了北方人民对佛教的向往c佛教是孝文帝改革的思想武器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3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商品交易活跃手工业、铸造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a bc d4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是()鲜卑人乐俑a尊儒崇经b学习汉族礼乐制度c模仿汉族制度d学说汉话5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伽蓝记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他表达的是什么意愿?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6世纪初,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请回答:(1)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2)从材料二中你获取了什么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答案1b2a3a4b5c6(1)孝文帝。迁都洛阳,与汉族实现同轨,移风易俗。(2)北方经济得到恢复,民族融合得到加强。(3)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了北方的民族融合。7(1)孝文帝实行均田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训练1-3同步试题(打包3套)新人教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39776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