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广东专用)2015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课时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doc

(广东专用)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047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05.39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广东专用)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 广东 专用 70 年代 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实践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广东专用)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广东专用)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新人教版必修2,广东,专用,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课时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中强调“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获得“工业原料”因而让农民“组织起来”,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由个体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b项体现这一历程。答案:b2(2014温州市一模)右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c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从图片中“公私合营”可以判断是三大改造期间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方式,故c项正确。答案:c3(2014东莞市调研)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题干体现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三大改造是将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即要取消非公有制,故a项正确。答案:a4(2014广州市二模)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是对大跃进的“左”倾错误的调整的结果,1973年是周恩来抵制文革“左”倾错误的结果,1975年是邓小平对“文革”错误全面整顿的结果,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5(2014宝鸡市质检)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没有涉及增长方式变革,a项错误;从“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为3.8%和18.7%”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b项错误;从工农业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国家优先发展工业,c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落后的实际情况,d项错误。答案:c6(2015湛江市调研)1958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称:“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说明当时的中国()a国民经济发展欣欣向荣 b农业生产连年获得大丰收c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 d土地改革运动正蓬勃开展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再结合题干时间“1958年7月”,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d项时间不对,故d项错误。答案:c7(2014北京市顺义区二模)下表是我国1960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21.826.152.1196233.630.336.1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合理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效开展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得到有效调整,故b项正确。答案:b8(2014中山市期末考)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 437个, 1962年为38 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为了对付经济困难,从1960年开始实行国民经济的调整,题目时间是“1961年”和“1962年”,故d项正确;这一次调整,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a项错误;市场经济的相关理论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b、c两项错误。答案:d9(2014深圳市一模)下图是从旧货市场收购的民间资料,为某橡胶厂党支部会议记录,其年份模糊不清,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记录可能写于()日期:?年二月廿六日时间:上午九时零分地点:党支部主持人:刘海亭记录:纪硕钰出席人:全体党支部成员会议内容:1.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和当月作业计划;2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3关于文化学习问题;4有关职工生活问题。a.1952年b1956年c1966年d1977年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19531956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照搬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因此会议记录涉及“讨论当年国家计划的有关指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家进行改造,因此会议记录涉及“关于资本家排队分类问题”,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4临沂市模拟)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该诗体现了他对()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刻反思b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的赞赏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反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可看出当时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严重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担忧,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4济南市针对性训练)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1952年1957年1962年1965年47.626.413.29.5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结束c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d“左”倾错误主导经济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1956年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会相应减少,到了1957、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扩大了公有化的规模,网点相应递减,故a项正确。答案:a12(2014青岛市质检)下图是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对该阶段理解正确的是()“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左”倾错误的纠正还没有进行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严重失误自然灾害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a b c d解析: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各项指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轨迹,其原因主要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实施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不符合国情的政策,同时自然灾害也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原因,故正确;而1960年七千人大会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故错误,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2014南通市一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5月29日)材料二19571962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年份1957196019621965钢产量5351 8666671 223粮食产量3 9002 8703 2003 891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此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此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题干信息和材料出处的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心态;第二小问要联系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来分析原因。第(2)问从表格数据变化归纳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从19601962年间钢产量下降,农业产量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原因是八字方针的实施,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第(3)问从材料进行归纳即可。答案:(1)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一五”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2)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3)作用: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14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东方杂志(1933年)材料二“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申报月报(1933年)材料三“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独立评论(1934年)问题:(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解析:本题以研究性学习引入,以“经济政策(制度)的选择与探索为主题,综合考查中外经济建设,考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切合时政热点改革与经济转型,立足教材同时超越教材。第(1)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要特别注意材料来源的时间提示,从第一段材料看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对当时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肯定,第二段材料“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指的是内忧外患。第(2)问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要从国内面临的任务和国际环境分析,其影响要注意从积极与消极、现实与长远角度分析。第(3)问实际上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与梳理,结合课本内容即可回答。第(4)问属于开放型题目,实际上是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总结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2)选择原因:缺乏经验,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国内面临形势的需要(经济基础尤其是工业基础弱;增强国力、巩固国防);打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外交孤立急需发展国民经济;“一边倒”政策的影响。影响:使我国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长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轻工业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广东专用)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0474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