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NO16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doc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NO16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编号:9440691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3.5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二轮
难点
突破
NO16
中国
儒家思想
发展
演变
- 资源描述:
-
高考历史“二轮重难点突破”no16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高考,历史,二轮,难点,突破,no16,中国,儒家思想,发展,演变
- 内容简介:
-
十六、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核心考点】(一)儒家思想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地位的演变1战国时期:被冷落(1)原因:其学说强调道德感化,重视伦理亲情,脱离当时奴隶制渐趋崩溃、战国纷争的现实,无助于实现统一,不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2)先秦时期的特点: 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 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2秦朝:遭压制、摧残(1)原因: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巩固秦政权,儒家由民间转入地下. (2)特点: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3西汉:独尊(1)原因: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倡导“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宣扬“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思想基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正统思想.(2)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相互结合,互相渗透。儒家思想宗教化、经学化、政治制度化。4儒学新发展宋明理学(1)宋朝系统-朱熹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实际是为封建纲常辩护儒学系统化,但也逐渐失去活力(2)明朝: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通过“内心自省”、“以致良知”。说明理学由客观唯心向主观唯心演变,也说明它已经走向极端。(3)特点: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是儒学第二期发展的象征。它使儒家思想理论化和哲学化,使儒学服务统治的政治作用和修养身心层面的社会功能走向一致化,但理学的发展也使儒学日益走向极端。5明清之际受批判(1)四书五经僵化了思想,“异端”李贽指责批判孔子,揭露道学虚伪;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提倡法制,工商皆本;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朴素辨证、发展的思想,主张“趋时更新”。(2)特点:明清儒学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使得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二)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欧洲启蒙运动的比较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欧洲启蒙运动相同点都是资本主义萌芽或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产物都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都是反封建的政治条件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大,封建统治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空前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束缚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思想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性质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地位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并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了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的转型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对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三)从思想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看中国古代的思想发展历程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发展历程深深地印证了这一理论。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虽然他东奔西走,周游列国,但是其思想主张无法被各诸侯国接受,这是因为其“仁”和“礼”的主张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社会环境发生矛盾。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势力很大,被称为“显学”,但是他们的思想主张仍然没有切合社会主题,而法家思想却受到了众多诸侯国的重视。秦朝建立后,儒家思想遭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灭顶之灾,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却奇迹般地登上正统地位的宝座,这主要是因为儒家思想从这一时期开始善于改革,洞察社会发展大势和统治阶级的需要。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在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大胆调整和变革,与哲学相结合,具有更大的欺骗性,为统治阶级所接受。明清之际,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儒家有了新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实际上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真实再现,一种思想要想占据主流地位,必须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真题再现】1.(2013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孔子韩非朱熹亚里士多德abcd【解析】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据人民版教材的“学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吕克昂”学园。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答案】c2.(2013浙江省名校高三联考)“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所述主张属于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解析】材料主要意思:治理国家的最高原则,是崇尚礼义,完备法制,国家才会有正常的秩序。崇尚贤人,任用能人,人民才有明确的方向。统冶别人的人,推崇礼制而又尊重贤人,就可以在天下称王;重视法治而又爱护人民,就可以在诸侯中称霸。不难看出材料观点强调“隆礼重法”。这是荀子的思想主张。a项属于老子的思想;b项属于孟子的观点;c项属于寻子的思想;d项属于法家韩非子的思想。故选c项。【答案】c3.(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答案】a4.(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答案c符合题意。【答案】c5.(2013福建文综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解析】本题具有乡土气息,解题关键在于对“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这段话的理解。a选项“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材料没有表达出这个意思;b、c选项都缩小了材料范围,只提到一个方面“去恶从善”、“保守家业”;所以选d。【答案】d6.(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选择c项。【答案】c7.(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解析】否定性选择题,李贽生活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但尚未出现资产阶级,故c错误,答案选c 。【答案】c【考点分析】从内容上看,本部分的重要考点有“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近几年的高考重点关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这两个考点,特别是宋明理学部分考查的密度远远高于其他考点,请同学们注意这一命题规律。从命题趋势上看,儒家思想的一些合理成分会成为命题的焦点。如教育理论的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伦理道德中的诚信(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方面的仁、德、民本思想(以德治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大一统思想(祖国统一等)。从复习方法上看,注意运用基本理论:“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主要受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如汉代儒学之所以成为正统思想主要是因为儒学经过改造适应了当时国家统一的需要;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易错点上看,注意以下几点:(1)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即是“仁政”。(2)儒家思想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并非是因为传统儒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而是因为儒家思想为适应统治者需要进行了主动调整。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际上是以孔孟思想为基础结合其他思想的新发展。(3)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之所以能够摆脱危机,巩固了正统地位,主要是因为它再次主动调整,把封建伦理道德哲学化,更具有欺骗性,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4)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要误以为它仅仅是进步思想家个人努力的结果。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已是当时社会上的客观现实。明清社会形成中的早期资产阶级尽管当时远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但只要他们存在,必然就会有自己的代言人。因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是必然的。不是黄宗羲等人,也会有其他人来充当这一角色。【过关演练】1(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示范校)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本质是(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本题可以从“克己复礼”含义来理解认识。“克己复礼”是按照西周等级秩序来规范行为,因此其思想本质是强调等级秩序,故b正确。【答案】b2(2013湖南长沙市高三月考四)粱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解析】根据所学abcd四项说法都符合孔子思想特点。材料中梁启超认为孔子重视美术、戏曲演出、改良戏曲、音乐会等对人教育的影响,据此可以联系到孔子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本题选c项。【答案】c3(2013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一模)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解析】材料中描述了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句话是指“天”对君主权力的制约,也就是使君主有所畏惧。a项应是巩固君主专制制度。b项应该是汉武帝的尊儒措施产生的直接效果,d项应是哲学观。【答案】c4(2013山西高三诊断)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解析】根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答案】c5(2013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葛兆光教授说:“一种思想要成为普遍真理,它必须要成为政治意识形态,而要成为意识形态,则要借助于权力。”儒家思想成为“普遍真理”的过程中,“借助于权力”的史实有(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即“三纲五常” d元朝把理学定为科场程式【解析】把握材料中“政治意识形态”和“借助于权力”即可,a项是打击儒学,bc项未借助权力,选择d项,元朝皇庆二年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朱熹的思想被树立为官方的正统思想。【答案】d6(2013江西南昌一中、十中高三第三次联考)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关心”,体现了其封闭性。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a项错误;理学是唯心主义思想,c项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源,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b。d表述准确,也符合题意。【答案】d7(2013广东省百校高三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 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 d读万卷书【解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其它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答案】b8(2013山西高三诊断)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c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解析】a。根据题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能够从明朝灭亡汉族亡国中反思君主专制之害,进一步提出限制君权的各种设想。9(2013河南洛阳高三统考)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解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扩大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答案】a10(2013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示范校)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 )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a是李贽思想,b是王夫之思想,c是顾炎武思想,d是黄羲之思想,最早的是a【答案】:a11(2013广州模拟)一个时期的思想与社会政治形势密切相关,同时又反作用于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韩非子与其他法家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摘编自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材料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举,在当时仅是将“百家”摈弃于官方尊奉的意识形态之外,对其在社会上自由发展则不予干预,未曾一概禁绝。在实际政策的制定上,仍然带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并非教条地照搬儒家原则。法家的一套施政思想、手段仍然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只不过注意用儒术加以包装、“缘饰”。虽然王朝治国并非纯用儒学,但由于形成了一套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选官和教育制度,故而儒家经学大盛于时。另外,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从材料一中可以概括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哪些特点?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儒学对王朝政治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传统思想以及近代向西方学习思想。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百姓的意见在体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于统治者意愿。”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角度思考。战国时期变法兴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成为需要。第(2)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家思想仍存在,成为加强专制主义的需要;汉儒鼓吹的“天人感应说”也使专制皇权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答案】(1)特点: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的意愿。影响:促进各国变法和富国强兵,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但法家理论仍然有重要作用。加强了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统治,但对君主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12(2013盐城高三摸底)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