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doc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4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070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5.10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 解码 历史 二轮 复习 中国 古代文明 形成 发展 归纳 解析
资源描述:
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高考,解码,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发展,归纳,解析
内容简介: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 (2013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体现了秦国已经走向集权,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b项表述本身错误,分封制下君主权力有限;d项表述本身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制就已经遭到破坏。答案为c。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中央政治体制地方政治体制选官制度政治特点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奴隶制的贵族政治秦朝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封建的官僚政治通史能力培养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典例】(2014年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解题思路: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府垄断教育,受教育者都是贵族子弟,一般平民百姓无权接受教育,孔子的做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使一般平民也有机会接受教育,a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和生产力的发展,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b、c两项错误。适应诸侯争霸战争需要的思想流派是法家,d项错误。答案为a。 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崛起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崩溃,贵族逐渐衰落,平民阶层崛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对战国时期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军事领域:春秋时期的战事由贵族支配,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这些人一般是平民组成的,成为战场上的主导力量。(2)政治领域:春秋时期,贵族主导的政治体系开始崩溃。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官僚体系开始代替贵族体系,拥有治国之才和军事才能的平民成为官僚体系的成员,推动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改革运动。(3)经济领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崛起,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厚的推动力。这些新兴地主大部分没有贵族头衔,属于平民阶层。(4)文化领域:西周到春秋,教育一直被贵族垄断。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史料】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史、监察史,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秦朝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解读】项目结论审题要点利用材料中两个省略号前后的信息,从中央监察、地方监察、监察系统的独立性三方面总结答案构成直接信息(1)从“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统率监察官员”可概括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的结论(2)从“另一部分常驻地方又称监御史”可得出设监御史监察地方的结论(3)从“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可得出监察系统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结论间接信息秦朝的监察系统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对皇帝负责所学知识秦朝时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在中央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结论: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史,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对皇帝负责。一、选择题1(2014年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解析:a“宗”指家族的上辈、祖先、源头等。“ ”象宫室屋宇之形,代表着家族,而家族的基础就是祖先,因此,a项正确。青铜兵器无法表达“宗”的含义,c项错误。铁制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商朝的甲骨文中不可能出现铁制农具的象形符号,d项错误。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甲骨文中也同样不可能出现此类的象形符号,b项错误。2(2014南充一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解析:b中国封建社会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能力,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3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解析:a“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说明北方设置郡的数量多,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南方,北方人口密集说明开放程度高,a项正确,b、c两项错误。秦朝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而非郡国并行制,d项错误。4(2014广东百校联考)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原价、本钱之意),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 ()a稳定物价 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 d提倡节俭解析:c材料意思是:加重酒肉税,让税额比成本高十倍,这样买卖的商人少了。商人少了,国家就不会浪费粮食了。由此可以看出商鞅直接动机在于抑制商贾,故c项正确;向商人收取重税,看不出是稳定物价,故a项不正确;商鞅对商人收重税,主要是重农抑商,不是严禁流通,故b项不正确;从材料“则上不费粟”看,商鞅有提倡节俭之意,但不是直接动机,故d项不正确。5(2014黄冈月考)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解析:c“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迎合君主统治的需要,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故c项正确。a、b两项只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的现象而非本质问题。秦代“焚书”属于文化专制,并未“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故d项错误。6(2014昆明摸底)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a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解析:d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齐鲁为儒学发源地,汉代丞相多出于齐鲁,由此可见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故d项为最佳选项。a、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b项在秦朝已经实现转变,材料信息也没有体现,故排除a、b、c三项。二、非选择题7(2014邢台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姓族属历经千年,繁衍日盛,元朝孔氏第54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55代为“克”,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赐给孔氏十字作为行辈字,从56代起排,此后孔氏族人不准随便取名。从明初至1919年订定的行辈共计50字50辈,依次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材料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有超过300年的历史,其历代名人有:艾萨克罗斯福、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d罗斯福、艾略特罗斯福、小富兰克林d罗斯福、苏珊罗斯福。对比材料一、二,提取两项关于中西方姓氏文化差异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能从材料一、二的比较中提取中西方姓氏的差异,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通过材料一我们发现中国的姓氏注重排字论辈,可以从中国宗法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来进行说明;通过材料二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先名后姓,且存在隔辈重名现象,而中国很显然是先姓后名,可以从宗法制的影响和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来进行说明。答案:示例一信息:(姓与名顺序的差异)。中国先姓后名,“重姓轻名”;西方国家先名后姓,“重名轻姓”。说明:中国深受宗法制的影响,姓氏是维系血缘的隐形纽带,个人是宗族和家庭的从属,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解码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考向归纳(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0700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