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doc

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8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0728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35.31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高考 历史 终极 冲刺 押题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繁荣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繁荣
内容简介: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解析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周王室日益衰微。由此正确选项为c。答案c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 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解析题干提及的木工器械都与金属有关。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运用于生产生活。故选c项。答案c3新华网2012年3月19日电首部以内蒙古河套平原闻名遐迩的古代水利建设为题材的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我叫王土地,在央视1套开播。古代河套平原水利工程的兴建根源于 ()。a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b农耕文明的影响c西方技术的传入d手工业技术的发达解析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根源,一般从经济基础寻找,b项正确。答案b4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这一蚕茧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解析a项在材料中无明显体现;最初纺织原料是麻和葛,b项错误;蚕茧是从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有史料价值,d项排除。答案c5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均田制分配给老男、残疾、寡妻妾等无劳动能力者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其生活,可见这是百姓的养老问题,故选c项。答案c6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 b c d解析直接从图示中无法体现政府所设的专门管理结构,错误,利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选c项。答案c7读下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有 ()。印刷业中使用活字技术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市署严格管理市场交易邸店兼营旅店、货栈a b c d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宋朝,明清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错误;唐朝时“市”有严格的管理,正确。唐初以后邸店除堆放货物外也兼住商客,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c8下图甲乙两件文物分别是1907年和1980年在新疆考古发现的元代广告包装纸,其中乙件印有“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不误主顾使用”等广告内容。这两件文物反映了元代()。商品流通渠道通畅印刷业有了发展经营者注重诚信经营和广告宣传杭州金箔制作行业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a b c d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符合题意;单纯根据这两个文物内容,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根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明朝中期,因此与题干时间“元代”不符,故正确答案选b项。答案b9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解析根据材料中“以一个市镇为中心”“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等信息判断,b项符合题意。答案b10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项“开始”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因为材料不能体现雇佣劳动;c项材料只能体现杭城有区域功能划分,但不能体现官府;d项经济可从商业活动中看出,文化可从杭曲大调上看出。答案d11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这一政策的推行直接导致了 ()。a晋商的迅速崛起 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重农抑商政策的破产 d农工皆本思想的产生解析b、c两项与明初的阶段特征不符,d项与材料不符。明初,地处北方的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崛起,a项符合题意。答案a12航母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指南针的发明a b c d解析题干中的“传统文化”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指南针体现了对海洋的重视,可排除,故正确答案选a。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构成(单位:人)男主人女主人孩子帮工学徒女仆113422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材料三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引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5分)(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5分)(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5分)(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5分)解析第(1)问,根据“拉得上亲戚”可知家庭规模大与宗族观念密切相关,宗族观念是宗法制的影响,“有钱的地主可以大到像个小国”从反面说明家庭小是因为缺乏经济条件,再结合小农经济特点补充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二表中“帮工”“学徒”等字眼归纳其功能;衰退的原因可以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回答。第(3)问,从材料三中认为“宗教”和“家联”联系起来等可知是清教徒;变化的原因从宗教改革、人文主义思想观念等方面回答。第(4)问,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分析。答案(1)经济因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或具体描述小农经济的形态);经济条件有限。制度根源:西周实行宗法制。将血缘和政治权力相结合,形成宗族(家族)观念。(2)功能:生产单位(或经济功能);技能培训。衰退原因: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取代手工作坊。(如考生答“学校教育发展”亦可)(3)指:新教徒。(或清教徒,或加尔文教徒,或路德教徒也可)原因:宗教改革(或亨利八世改革);形成人文主义宗教观(或宣扬“因信称义”)。(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成为趋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口自由流动加快。14在学习中国古代的经济史时,如果对一些历史名词或历史概念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现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 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么?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 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 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引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请列举两宋及明清时期虽然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但这一时期的私人工商业仍“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城市中“城”与“市”的关系。请以唐朝以后的史实说明农业时代的“城”与“市”关系的演变。(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经济、思想文化方面指出闭关锁国政策下的表现。并从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评述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8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和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 的部分等信息,分析“城”和“市”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明清“市”的发展变化。第(3)问,注意从“经济”、“政治”和“世界潮流”等方面回答。答案(1)宋代打破了市坊的限制,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日益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在部分地区出现并发展;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0728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