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doc
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4页)
编号:944076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7.24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2
上传人:活***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基础
能力
21
战后
苏联
经济改革
课时
反馈
检测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课时反馈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基础+能力)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随堂课时反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基础,能力,21,战后,苏联,经济改革,课时,反馈,检测,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b斯大林的鼎力支持c玉米成为苏联人民的主要粮食d苏联与美国的军备竞争加剧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时斯大林已经去世,排除b项。c项是赫鲁晓夫的改革内容。d项苏联、美国的争霸刚开始,到70年代才加剧,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故选a项。答案a2赫鲁晓夫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 ()。a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自留地,生活水平有所改善b通过推行“物质利益原则”,工人的收入有所提高c赫鲁晓夫时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达10%以上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解析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原因就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虽然他的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但在实践上却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冲击,这一举措影响深远。答案d3周尚文在苏联兴亡史中曾这样描述苏联:“放慢改革步伐,经济发展趋于停滞;国内政局稳定,保守气息浓厚;国家实力加强。在国际社会中争夺霸权,气势汹汹。”这种情况出现在 ()。a19251953年b19541964年c19651982年d19821991年解析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国家实力加强”“争夺霸权”说明了军事实力的加强,这与勃列日涅夫重视军事改革有关。a是斯大林时期,b是赫鲁晓夫时期,d是戈尔巴乔夫时期。答案c4“改革不是某种心血来潮,不是恍然大悟改革的实质恰恰在于:它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从理论上实践上完全恢复列宁的社会主义构想。”材料中所说改革的情况是指 ()。a斯大林改革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在以上四个人的改革中,斯大林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只有戈尔巴乔夫改革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答案d5对苏联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的是 ()。a新经济政策b赫鲁晓夫改革c勃列日涅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从根本上变革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时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小修小补。答案d6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解析题干要求从“内容”入手,a项是错误的;b项错在“同时”;c项经济方法在这些改革中都有体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彻底改革,这是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所没有的。答案db组(能力题)7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a项是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b项反映了斯大林早期的农业全盘集体化,c项是赫鲁晓夫的主要改革举措,d项是戈尔巴乔夫时代的口号。答案c8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上述说法 ()。a全盘否定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b主张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认识到原有经济体制存在弊端d试图改变所有制形式解析由“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1971年,苏联政府认识到斯大林模式存在着弊端,c项正确。由“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可知a、b两项错误;d项的结论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可以排除。答案c9下表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情况一览表。下列四个选项是有人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7.8%8.5%197119755.7%7.4%197619804.3%4.4%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逐年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d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解析虽然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上,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致使工业总产值不断下降。答案b10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解析材料中“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与买面包需要赶去排队,这两个现象的极大反差是极具讽刺意味的,反映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答案b1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1)从三则材料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3分)(2)从三则材料看出,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5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2分)解析本题考查苏联历史上的三次重要改革,要从所给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答题关键在于对不同时期的领导人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实现“加快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经济增长率下降。共同的不足:没有真正解决因斯大林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