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检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训练+单元检测(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页)
编号:944112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22.88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1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训练+单元检测(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七
单元
训练
检测
打包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训练+单元检测(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七单元,训练+单元检测(打包3套)新人教版必修1,第七,单元,训练,检测,打包,新人,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训练29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选择题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a朝鲜 b苏联c印度 d日本2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c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建立的外交关系d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3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主要含义是 ()a发展与邻近国家的关系b重点发展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它 ()a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5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d北约集团的成立6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右图是我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的照片,该会议应是 ()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第26届联大7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b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地位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8陈毅曾赋诗赞颂1955年的亚非会议: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以下对这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等西方国家应邀参加了会议b中国发挥了重大作用c会议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广泛应用d推动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图片:图一 签订中苏友 图二 中国代表团 图三 中国代表在好同盟互助条约 访问印度 日内瓦会议上(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出新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或原则?两图所反映的内容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图三中我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收获?(3)三幅图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什么发展趋势?答案1b2c3b4.d 5c6a7a8a9(1)图一:“一边倒”政策;图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图一: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图二:加强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原因: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苏联的推动。收获: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3)由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向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发挥重大作用。训练30开创外交新局面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日益取得重大进展。据所学历史知识,右面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图片所示这项外交活动应该发生在()a建国之初 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50年代初2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b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31972年,尼克松总统的访华被称之为“破冰之旅”。对“破冰”的理解最确切的是()a美国改变对华敌对态度 b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c促进中美经济贸易合作 d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5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70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6下图是19492012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新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席位c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d我国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7俗话说,“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b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8在2010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面三幅图片: 图一中国国旗在联合国 图二尼克松与周恩来 总部大楼前飘扬图三1972年9月28日周总理和,田中角荣举杯共庆请回答:(1)依据图片,概括70年代新中国三大外交成果是什么?三幅图片有什么内在联系? (2)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这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3)先给图二拟个标题,然后以新中国成立后至70年代的史实分析中美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4)影响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共同障碍是什么?应怎样扫除障碍,保障中美、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案1c 2d3a4.a 5d6b7c8a9(1)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重返联合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激发了美国同中国改善关系的愿望;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又直接推动了中日建交。(2)第三世界(或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之密切相关。(3)跨越大洋的握手或破冰之旅。“斗则两伤”:从新中国成立至70年代初,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政策,中美对抗造成了中国经济技术落后,阻碍了现代化建设;美国也失去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则两利”:70年代后中美关系改善并走向正常化,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变了美国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地位;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贸易往来;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4)台湾问题。恪守中美联合公报和中日联合声明精神,特别是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单元检测(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b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五项原则出自()a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中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新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之中d万隆会议上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一边倒”政策的出台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d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怀抱5下图是我国于1965年发行的两张邮票。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a这次会议的会址在印度的万隆b会议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是我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会议加强了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6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a1919年巴黎和会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5年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7周恩来总理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曾说,中国与非洲有着共同的灾难。这里“共同的灾难”是指 ()a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b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c超级大国的政治控制d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8.右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这里的“中国人来了”依据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尼克松访问中国并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美国9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 ()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得了第三世界的信任与支持d抵制了西方和平演变,巩固了社会主义政权10柴泽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全权大使。下图是关于他外交活动的一张珍贵照片,这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柴泽民大使向卡特总统递交首份国书a1972年 b1975年c1979年 d1980年11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12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图一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3“这是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国际组织。2001年,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这段话描述的国际组织是()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 d东盟142011年2月经安理会授权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第八批赴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15中国新时期外交思想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主要包括()反对霸权主义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a bc d二、非选择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16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材料二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环球时报材料四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上海合作组织反恐会议 (1)材料一中为什么顾维钧的“滔滔雄辩”依然改变不了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命运”?(3分) (2)“毒蝎”是美国对新中国的蔑称,这种称呼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新中国采取的相应外交方针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5)材料四反映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是什么?导致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7分)17冷战结束十多年后,中美日三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层面上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合作,而且未来这一合作趋势还可能继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正处于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基辛格回忆录材料二1972年9月25日晚,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国宴欢迎田中首相访华。在周恩来致欢迎词后,田中致答词。在谈到侵华历史时,他表示:“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期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麻烦,我对此再次表示深切的反省之意。”材料三2009年美国公布了卡特日记,在1978年8月23日卡特的日记里记录了如下片段:“目前存在的唯一障碍是如何在与中国和台湾的关系上取得平衡,既要与中国建交,又遵守我们对台湾人民的承诺。”(1)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说的促使美国进行“令人痛苦的调整”的原因?美国是如何调整对华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