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doc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441409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37K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9-01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小学 数学 教学 论文 浅谈 小学生 提问 能力 培养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内容简介:
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曾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但是在学校里学习一般是让学生学答,学习如何回答别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意识很淡漠,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是少之甚少。有的学生做惯了“听众”,没有问题意识;有的学生虽有问题意识,但在师道尊严的课堂上却又不敢问。结合课堂实际反思我们的教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只有具有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否定,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生命活力的一代新人。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营造和谐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内心深处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把问题意识比作是种子,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教师在学生中间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的权威。这样的师生关系产生过不少的负面影响,学生害怕教师,对教师是绝对的服从,这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或对立,更不要说是学生敢于向教师提出些要求、建议或问题;二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一怕影响自己的权威,二怕打乱教学程序,学生只有接受再接受,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拉大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并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特别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二、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想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对于疑和问,疑是条件,问是结果。因此,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学生只有对学习探究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内驱力,才会去思考去发现。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这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在小学阶段,无论哪一部份内容,我们所教学的往往都是最基础的知识,要寻找知识的来源,确实有提不完的问题。只怕学生不会提问题,不怕学生没有问题提。所以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强调了知识不是被学生消极接受的,而是通过学生自身在实践中以富有创造意识的积极性主动地去探求获取的,其实质就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自行解决问题这一互动、自主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革除陈旧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学习思路,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以激发学生想问的兴趣,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帮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问”转化为“我要问”。如:第七册“年月 日”中的“闰年”教学,结论是“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对于这个结论,在教学时并不是单纯的灌输,而是把学生推上“舞台”当“演员”,让学生在“观察提问再观察再提问”的程序中主动地获取新知。上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一个月的天数。目的是掌握本课第一层次的知识,即大月和小月。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出“大月31天,小月30天”,于是我对学生进行大力鼓励。然后投影出平年的“年历表”(1999年)让学生观察、验证。为了搞清大、小月,我有意识地避开特殊的月份(二月),引导学生从观察十二月份的天数开始,依次观察十一月、十月份直至三月份的天数,学生显得很得意。这时,我让学生往下猜二月份的天数?有些学生猜30天,理由是一般大小月是相间的,因为三月大,所以二月小;还有的学生猜二月份有31天。对于这些猜测,我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年历表中的二月份,结果既不是30天,也不是31天。此时学生提出了第一个问题:“二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这年历表会不会是印错了?”我还是保留学生的意见。然后又提供更多的年历表让学生继续观察二月份的天数(如:1998年、1997年、1995年),学生惊奇地发现:原来二月份的天数就是28天,这是个特殊的月份。而这个结论又是不完整的,于是让学生接着看年历表(1996年、1994年、1993年、1992年),这一次学生面对又一个“疑点”:二月份有的28天,有的29天。很客观地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老师:二月份到底有多少天?”。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确认二月份有28天和29天这样两种情况。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又产生了,“老师,二月份是28天,还是29天?”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主动地发现了问题并提了出来。最后,学生在继续观察年历表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四年一闰”的规律。并解决了“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问题。当然,在本课教学中,除了上述问题外,学生还会提出诸如“为什么一年中,有大、小月和特殊月之分?”“同样的二月份,为什么有些是28天,有些是29天?”“为什么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等问题。“闰年”的教学,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轻松。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也很高,思维相当活跃,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有了质疑的内容,才会有问题可提,同时还要力争把问题留给学生去提,并促使学生去提,才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三、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会问”我们时常抱怨学生学得太死,不会提问题,但我们是否考虑过造成学生不会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或许学生不是不会思考,而是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让他们害怕出错,不敢发言。或者,学生的提问与教学风马牛不相及,教师为了教学进度,索性自己说出了答案而剥夺了学生提问的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丧失了思考并提问的机会。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在解决问题这一目标,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各种条件。常言道:授之一鱼不如授人一渔。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好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质疑也是如此。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我们教师要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进行质疑;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在此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出现一些诸如逻辑不清、表述不当等情况,我们教师不是立即打断学生的话语,也不立即予以订正。而是让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或者请同学补充、订正。我们的教师在关键时刻要扶学生一把,送他们一程。应该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441409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