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总复习 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ppt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总复习 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2页)
编号:9441685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99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 关 键 词:
-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总复习
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
湖南
师大附中
高考
历史
复习
王安
变法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总复习 王安石变法课件 新人教版,湖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总复习,王安石变法课件,新人教版,湖南,师大附中,高考,历史,复习,王安,变法,课件,新人
- 内容简介:
-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的赋税沉重 战争和自然灾害加重人民苦难,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原因,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2.民族矛盾的激化,北宋与辽西夏对峙示意图,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北宋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2.民族矛盾的激化,辽、西夏不断进攻北宋,边患危机严重。,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加强专制集权制度带来的弊端,杯酒释兵权,“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中 书 门 下,皇帝,三司使,参知 政事,中央,措施,军事: 行政: 经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消除割据 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影响,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杯酒释兵权 分割统、调兵权 强干弱枝 更戍制 分割中央机构权力 派文臣任地方知州,设通判监督 中央设三司、 地方设转运使管理财政,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形成原因,2.积贫积弱局面,“冗兵”的形成,冗兵 为了防范军阀割据、农民起义,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 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几 乎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九,造成 “ 冗 兵 ”问题。,冗官 北宋增设了大量官僚机构,用以 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使他们互相牵制。但 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 办事效率,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 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冗官”的形成,“冗费”的形成,冗费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现象。,北宋的积贫积弱,“三冗”使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加上对辽和西夏的高额赔款,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积贫局面的形成。 北宋政府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扩充军队数量,致使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连年战败,形成积弱的局面。,澶渊之盟 背景:1004澶渊之战,1005签约议和 内容:送岁币辽撤兵兄弟相称 评价:对北宋是屈辱的和约,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和政府的财政困难。但它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北宋中期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财政困难,军力虚弱。,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时间:1043(宋仁宗庆历年),目的: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人物:范仲淹,核心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 具体措施: ,范仲淹,结果:触犯了保守派利益,遭到反对, 仅一年便失败了,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庆历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是什么?,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如果范仲淹改革,“先国家之常行,后庸人之重害”“势必民渐”,也许能够成功。 宋史范仲淹本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简介,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提出的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同,于是决定起用王安石。,一、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简介,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3.王安石变法开始标志,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开始推行新法。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以理财为主,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富国之法,下列措施中哪些会引起激烈的争议呢?,方田均税法,实行“省兵”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归并 军营,缩减编制,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 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变法,总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变法遭天谴,造谣污蔑、指责批评王安石及其变法措施,祖宗之法不可变,王安石与守旧派的斗争,变法期间,宋神宗曾经召集大臣议论变法的事,枢密使文彦博、王安石等都参加了。他们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文彦博曰:“朝廷施为,务合人心,以静重为先祖宗以来,法制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废坠不举之处耳。” 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 王安石曰:“朝廷但求害民者去之,有何不可?万事颓堕如西晋之风,兹益乱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新法遇到的阻力与自身的局限,“富国之法”意在抑制兼并,它必然触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因此一开始就遭到激烈反对;新法固然增加了国家的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成为反对派攻击新法的借口。,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2.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动摇,1074、1075年王安石两次被罢相。,宋神宗,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2.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动摇,3.王安石变法的失败,1085年,宋神宗死,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史称“元祐更化”。,变法的失败,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变法的失败,这一招果然厉害,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 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的失败,两位太后也 跑来起哄。,神宗迫于压力两次罢免了王安石,但他仍推行新政直至去世。,课堂讨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变法失败的原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是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 法。,改革要讲究策略,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王安石变法结局给我们的教训,改革过程是艰辛的,必然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慎重,以免小失误而乱大局。,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存在的弊端: 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免役法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二、历史作用,2.积弱局面的改善,1.积贫局面的改变,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评价:,王安石变法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一次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力量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忧国忧民精神 创新和改革精神 敢于面对困境毫不动摇的精神,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依照当时情况,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却同时引起边衅,对外便开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敛,而忽略了为国家 的百年长计。 钱穆国史大纲下册,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 二史札记,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追求急功速效,讲究策略不够,引用奸邪,不能知人善任,为“富国”而侵犯百姓的利益,这些都是他的不足,这样做的结果最终给政敌以攻击的口实而导致了变法的失败。,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困难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善于理财之人,提出“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著名论断。 司马光反驳说:“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在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情况下,能增加国家的财富吗?,争鸣,(09江苏)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09宁夏卷)41.(15分)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